時立新 解淙麟
【摘要】太極拳是我們中華傳統的一門功夫。太極拳不僅可以治病,而且強身健體,修身養性。我們濰坊學院為了增強教職工體質,培養教職工良好的運動習慣,工會組織教職工學習和推廣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活動,受到廣大教職工好評,經驗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 太極拳 全民健身活動
濰坊學院為了增強教職工體質,培養教職工良好的運動習慣,工會組織教職工學習和推廣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活動。第一階段由各個二級學院推選學員代表,經過體育學院教師精心教學和訓練,使學員們掌握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動作要領,然后在學院運動上進行展演;第二階段學員代表回二級學院擔任教練員,積極動員,認真組織廣大教職工繼續進行學習和推廣太極拳活動。
1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
1.1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調節與支配作用
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于外界環境并改造外界環境。人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使身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太極拳的練習,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因為太極拳一開始就要求體舒心靜,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這些都是對大腦活動的良好訓練。此外,練習太極拳的動作,要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后連貫,同時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復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訓練作用。這樣就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從而活躍了其它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1.2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改善人體新陳代謝,是太極拳重要的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很多疾病是與新陳代謝的降低分不開的。因此堅持打太極拳,對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1.3太極拳對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的動作,包括了各組肌肉、關節的活動,也包括了有節律均勻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的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減少體內的淤血現象,是一種用來消除體內淤血的良好方法。全身各部骨骼肌肉的周期性的收縮和舒張,可以加強靜脈的血液循環,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回流,以及右心室充盈必要的靜脈壓力,呼吸運動同樣也能加速靜脈的回流。太極拳由于要求深長均勻的自然呼吸,而且要氣沉丹田,呼吸的效果增加,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與淋巴的循環,加強了心肌的營養,改善了心臟的營養過程,為預防心臟各種疾病建立了良好的條件。打太極拳時,深長的腹式呼吸,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都有良好作用。
1.4打太極拳可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
太極拳可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加強心肌收縮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活力;可提高呼吸功能,使氣體交換充分,血氧含量增高,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可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態,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大腦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有益于神經系統的功能改善,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穩定的情緒;可提高內臟器官自身的血液循環,有利于器官的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及內分泌機能,使機體的生命力更加旺盛。運動還可以增強肌肉和骨骼系統的功能,增強肌肉關節的活力,使人動作靈活輕巧,反應敏捷,使骨骼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延緩骨骼的老化過程。
2練太極拳對身體的注意事項
不同的人,在鍛煉過程中,都應該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合理調控運動強度和量,強身健體,預防損傷。在正式練拳之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適當慢跑,徒手操使身體微微發熱,在適當壓壓腿、拉拉韌帶,做幾次半蹲起,尤其要把膝關節、踝關節充分活動開。剛學太極拳時,最好是從簡單的人手,即先學簡化的太極拳,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后,掌握了動作要領,才可以過渡到學習傳統的太極拳。低重心運動是太極拳特有的運動形式,膝關節始終處于半蹲姿勢,下肢運動負荷比較大,長時間、低重心的運動,很容易造成膝關節軟骨、韌帶損傷,引起疼痛。因此在打拳過程中,不要過分追求太極步伐的低重心行拳姿勢,可把重點放在走架和精、氣、神的統一上。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套與套之間要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不要把一套拳連續打好幾遍。
3太極拳活動小結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學院工會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督查指導等工作。
(2)狠抓落實,精密組織。各個二級學院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好宣傳,參加競賽等活動。
(3)創新形式,擴大影響。充分利用媒體,大力宣傳普及太極拳,在全院形成學習太極拳的深厚群眾氛圍。
(4)探索機制,形成習慣。在總結經驗基礎上,從教職工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探索有針對性的、科學有效的宣傳活動長效機制,將打太極拳作為教職工提高身體健康的重要形式,弘揚祖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