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紅
【摘要】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幼兒個人良好品質的養成。個性往往是人們各式心理特征的集合體,代表著一個人最基本的精神面貌,而個人品質則往往是個人態度、個人情緒以及個人價值觀的綜合體。幼兒時期是我們個性形成的開始時期和關鍵時期,幼兒個體發展與其所處教育密切相關,幼兒園同幼兒家庭一道承擔著培養孩子個性的重要任務。掌握相關教育理念、理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改進教育方法以及培養兒童良好的個性,是幼兒教育在新時期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領域的核心責任,因為當前幼兒教育已經從以“智力”為中心轉向強調幼兒個性的發展。然而,在幼兒個性發展與培養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因素,指出現階段幼兒個性培養中存在的誤區,探究原因,并研究解決存在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 ?個性發展 ?個性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51-02
現代倡導的個性化發展與素質教育精神是相輔相成的。個性化的教育基于孩子的個性特點,為孩子設置科學合理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適當的發展。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當下的幼兒園教育應該充分尊重兒童的人格,尊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規律,將游戲作為一項基本活動,注重兒童個體的差異,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與培養。本文主要探討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一些重要因素,指出現階段幼兒個性發展和培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研究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幼兒個性發展的內涵
要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首先要明確相關核心概念,對有關概念作出界定,以幫助我們更多地尋求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支持,這也是促使我們的幼兒教育實踐,體現出更具針對性、更具科學性以及更具前瞻性的重要前提。個性往往是指人們在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并且相對獨特的一些心理行為的統稱。在本文的研究中,將幼兒的個性定義為3-6歲兒童的各種心理素質表現的總和,這些心理素質是通過與環境的互動而形成并發展起來的,一方面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具有相對的獨特性。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進一步梳理以及對現有理論的整合,初步確立了構成幼兒個性的四個基本要素:(1)獨立而不孤立——勤奮好學,善于獨立生活、自主學習,能更好地融入集體;(2)自信但不自負——愿意接受自我,在適合時機、合適場合樂于自我表現;(3)合作但不盲目——善于溝通與合作,富有獨到見解;(4)創新但不隨心隨意——勇于開拓進取,創新創造,符合現實的邏輯。
2.影響幼兒個性發展與教育的因素及其存在誤區
2.1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因素
2.1.1隔代教育
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上,家庭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家庭教育環境將對幼兒個性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現在很多父母為了生計往往忙于工作,所以當下我國早期的幼兒教育很多都是由孩子的爺爺奶奶輩代替完成的。一般而言,孩子的爺爺奶奶輩有撫養孩子的豐富經驗,可以很好地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孩子的爺爺奶奶輩的某些價值觀和一些知識結構,與現代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他們會過多地溺愛孩子,會使孩子的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力等都得不到正常的發展,影響幼兒個性的培養和拓展。
2.1.2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矛盾
不同的教育觀念,往往會導致孩子的父母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很高的期望,但他們對孩子的關注程度卻不高,而且親自教育的時間很少,相處的時間也很短。在這樣的環境下,難以培養出孩子良好的獨立人格。
2.2幼兒個性培養存在的誤區
幼兒園在學前教育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很多幼兒園教師在發展和培養孩子的個性品質方面存在著諸多觀念上以及行為上的錯誤。主要有幾下幾點:
2.2.1對幼兒個性的評價存在偏差
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個性的評價,將會影響孩子們學習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影響幼兒自信心的培養。許多幼兒教師往往不經意間就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一些行為給予過度的負面評價。例如,一些年幼的孩子在看到他們的伴侶摔跤時,沒有馬上攙扶,出于本能反映,有些老師會立刻批評孩子的自私行為,并指出孩子的缺點,甚至苛責孩子。老師在沒有問清緣由的情況下就立馬批評孩子,這會讓孩子感到深深的沮喪。
2.2.2幼兒心理發展的錯誤認知
大多數孩子都沒有成熟的心態,因此孩子們對許多新鮮事物的反應,大多都來自孩子的本能,這也是人類天性的自然流露。有些老師有時會關心個別表現得相對優秀的兒童,而對反應遲鈍的孩子則表現的比較冷淡,人們總是苛責淘氣的孩子,淘氣活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責備。以上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我們的教師對當下幼兒心理的發展存在一定誤解,認為幼兒小,不會對這些事情多想。其實,往往正是由于這種無意識的行為,才極易抑制孩子的自尊,影響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
2.3產生誤區的原因分析
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許多幼兒園教師缺乏幼兒有關心理發展方面的基礎知識,思維模式陳舊,缺乏教育經驗,他們往往對學前教育的職業認知較為膚淺,缺乏深入的思考;其次,當下的幼兒園教學管理往往過于封閉,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最后,教師由于各種原因,往往不可能形成全面、完整、有效的實踐知識,他們總是疲于幼兒的課堂教學工作,沒心思去研究幼兒的心理,很難采用系統的方法去培養幼兒的個性,發展幼兒的個性。
3.正確的培養方法和手段
3.1創建良好的環境,了解幼兒性格表現
優良的環境一方面能夠激發起孩子們對集體生活的向往與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起我們孩子的情感認可。比如,把玩具和娃娃放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孩子們在熟悉的環境中游戲,之后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自己動手整理玩具,這樣可以有利于孩子們形成整理物品的良好品質。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這使得孩子們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從多方面理解幼兒個性,是培養幼兒個性的重要前提。我們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或者日常觀察等多種方式,全面收集幼兒個性發展方面的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對幼兒個性形成比較客觀的認識,為以后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措施提供相應依據。
3.2釋放不良心理,矯治問題行為
幼兒一般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強烈的情緒基調,不能相對客觀、公正地看待生活中經歷的挫折和困難。所以,一方面我們教師應該努力避免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謹言慎行。另一方面,我們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負面情緒,為孩子提供釋放內心負面情緒的方式和空間,從釋懷不良心理、營造良好心理環境入手,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家”的氛圍,培養幼兒優秀品質,使孩子們在充滿安全感的幼兒園里張揚個性,實現幼兒個性充分發展。
3.3開展創新活動,滿足合理需要
為滿足幼兒的合理需求,一方面可以適當增加幼兒學習活動的體驗,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許多幼兒的需要,往往是偶然性與情境性的統一。盲目的滿足和遷就會適得其反,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但是忽視孩子的需要,往往也會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所以我認為,幼兒教師滿足幼兒的需求,應該是恰當的、及時的和適當的,分析幼兒表面需求背后的真實需求,為弱智、低智兒童提供更多的幫助,為具有較強能力的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建議,一舉兩得,鼓勵不同的孩子可以在原來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4營造輕松的游戲環境,培養幼兒個性發展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孩子的各種能力是通過游戲獲得的。幼兒的游戲環境不應過于嚴格,否則會適得其反,影響幼兒的自由發展。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給孩子們更多的選擇權。例如,在不傷害他人或損害公共財產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們自由活動,給予他們自由交談的機會,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玩伴、選擇玩具的權利。同時,教師還需要適當地參與游戲,以形成互動關系,這有利于幼兒形成共享性格的意愿。
然而,在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游戲化課程氛圍中,許多教師會走入誤區,遭受“游戲萬能理論”的折磨。游戲時老師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教育的機會,努力使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學到東西,渴望控制孩子們的游戲過程,努力促進孩子們的發展,這反過來又讓孩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孩子個性發展的良機。
3.5走入自然,展現幼兒個性風采
大自然豐富而多彩,我們的幼兒教師應提倡原汁原味的自然活動,使自然活動多于其他形式的活動。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增加大自然的知識,還可以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探索興趣,同時還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例如,我們幼兒教師可以在幼兒園里開一個角落,專門用來種植花草,每天安排一些孩子給花草澆水,培養孩子的愛心,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為孩子提供培養個性的途徑,不僅可以調動孩子對獨立個性的向往,也可以引導孩子獲得優良的個性,形成自信和活潑的品質。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時期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個體的發展與其所處教育密切相關,幼兒園同幼兒家庭一道承擔著培養孩子個性的任務。本文主要探討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因素,指出現階段幼兒個性培養中存在的誤區,探究原因,并研究解決存在問題的策略,以期為幼兒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盛潔.幼兒個性品質發展與培養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9):109.
[2]姜蘭芳,許麗萍.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內涵、途徑與模式[J].學前教育研究,2010(05):69-72.
[3]范妍.淺析幼兒個性發展的教育現狀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