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夏來,光陰似箭。凝望窗前的青山綠樹,經歷了秋的飄零,冬的沉睡和春風細雨的輕撫,在夏的氣息里又一次長得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綠樹悄無聲息的變化告訴我,一歲的光陰即將匆匆而過。一年來在這里度過的點點滴滴,像一幅畫卷在記憶之門打開:從開始的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習慣,其中有快樂,有迷茫,有彷徨,有懷疑,也有許多的思考。
有人說,使人成熟的,并不是歲月,而是經歷。我不知道,一年的支教時光是否讓自己變得成熟,但一年的時光讓我明白未來在從教生活中的方向,也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教育理念和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思想上,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服從安排。工作中,吃苦耐勞。在教學上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不適應學生的學習方式,比如學生不記筆記,也不會記筆記;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很薄弱,等等。學生也不太適應我的教法,于是和班主任、學生溝通后,不斷調整、改變,以學生為主,慢慢幫助同學們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和學生、班主任、任課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尋找一些合適的教學方法。
其次,認真設計好每一節課:課前鉆研教材,將教材、教法、學法盡可能完美地結合,因材施教。
再次,組織好課堂教學,課堂上循循善誘,積極鼓勵。針對課堂沉悶的現象,利用課件創設情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關注全體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專業技能的樂趣。
最后,抓好思想教育,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課后認真批改作業,對學生重點地進行輔導,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注重和學生的溝通。
一段時間后,我和學生從開始的陌生、磨合到現在的相互適應,對此我還積累了一些經驗。
生活上我嚴格自律、自重、自省,勤儉節約,樂于助人。注重形象,關注細節,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身正為范,用一舉一動去感染身邊的人。堅持清晨跑步、中午休息、晚上學習,過著“辦公室、教室、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
一年的時光,也給我留下了很多思考。支教的目的是為了城鄉教育資源的平衡,可自己在支教一年后深深地發現,城鄉教育不僅沒有平衡,而且還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老師在受援學校的住宿、吃飯等生活問題一時難以得到妥善解決;交通問題、待遇問題、家庭問題、和雙方領導協調關系的問題,還有對受援學校人文環境的適應問題,等等。我深知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對于有些根深蒂固的問題無法解決。
時光是短暫的,忙碌的,也是充實的。支教是一種經歷,是一種磨煉,更是一種人生財富。支教一年,懷念一生;支教一年,受益終生;支教一年,情滿一生,它將是我人生道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讓我說支教的感受,我會說:“簡單并快樂著,平淡并享受著,付出并收獲著!”支教一年,我覺得值!
作者簡介:周順民,男,漢族,1974年1月出生,湖北省宜昌市人,本科,中專講師,研究方向:師德。
(責任編輯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