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摘要:烏拉陳漢軍單鼓舞是吉林省吉林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其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堪稱東北地區民族民間舞中的一顆明珠。近年來,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其傳承和發展陷入了困境。對此,筆者建議將地方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積極推動兩者的互動,獲得協同發展的效果。
關鍵詞:烏拉陳漢軍單鼓舞 高校舞蹈教育 傳承發展
一、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傳承意義
(一)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發展的需要
烏拉陳漢軍單鼓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這種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民族民間藝術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以“人”為主體的活態傳承。“在現階段,舞蹈音樂創作人才呈現青黃不接的特征,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滿族音樂舞蹈的發展。”[1]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烏拉陳漢軍單鼓舞正面臨著嚴重的人才困境。老一輩藝人日漸衰微,年輕人則紛紛進城務工,從事這項藝術的人數正急劇減少。而地方高校的音樂、舞蹈院系,不僅學生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在教學軟硬件設施方面也較為完備,正是人才培養的最佳選擇。推動烏拉陳漢軍單鼓舞進入高校,可以集中培養一批掌握該舞蹈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
(二)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需要
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多部門就下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這既是國家對地方高校發展的新要求,也是地方高校在競爭中立足的新需要。通過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的融入,可以充分發揮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職能,如建立合作平臺、建設實踐基地等,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在有利于學生就業和個人發展的同時,帶動專業建設和學校發展的轉型。
二、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傳承路徑
(一)明確培養目標
將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引入高校舞蹈教學中,并不是率性而為,而是有著明確的目的和要求。所以要對為什么引入、培養何種人才、達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有科學的認識。具體來說,將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引入高校舞蹈教學中,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既可以培養專項人才,同時對高校舞蹈教學的資源建設、教學實踐、學生就業等,都是大有益處的。所以培養目標應該定位為對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的起源、發展、藝術特點、審美追求等較為全面的了解,并可以熟練表演該舞蹈的專項人才。
在此基礎上,學生還應該善于組織和開展關于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的欣賞和實踐活動。在明確這一培養目標后,針對當下大學生畢業難的現實情況,還需要學校從就業的角度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如與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相關團體、機構等簽訂長期的用人協議,采用訂單式培養方式,在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同時,也實現了培養的初衷。與此同時,除了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在于,要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力和科研優勢。在引入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后,要求教師要針對該課題進行一系列研究,包含對其發展現狀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路徑等,也可以從創作和表演入手,對該舞蹈進行豐富和創新。以上兩個方面是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引入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目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科學高效地實現目標。
(二)革新教學模式
傳統高校舞蹈教學中,在教學模式方面多是較為單一的,即“講述+示范”模式,教師先對技術動作進行講解,然后進行示范,再由學生進行模仿。這種模式雖然可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卻是有悖于舞蹈本質藝術規律的,忽視了舞蹈藝術的審美性、創造性、文化性等特征。所以在引入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后,也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將更多科學的、符合舞蹈藝術本質規律的新模式運用其中,方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如情境教學模式。任何一項舞蹈藝術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產生和發展的。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就是陳漢軍旗的后人祭奠祖先時的舞蹈。所以對這門舞蹈的學習,還需要將其還原到傳統文化、民俗文化這個母體中去。比如教師在將講解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的產生和發展后,則可以利用地域優勢,帶領學生進行考察,去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的發源地親自觀看演出,這種身臨其境之感,可以從本質上豐富學生對這門舞蹈的認知和體驗。
又如工作室模式,這也是一種適用于舞蹈教學的模式。可以由精通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的在校教師或民間藝人為主導,在經過雙向選擇后組建工作室,除了日常教學外,工作室還要開展一系列科研和實踐活動。特別是在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內容較為特殊的情況下,應開展專項研究,對其進行擴展和豐富,使之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要。通過教學模式的革新,既可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也可以帶動整個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三)豐富教學實踐
一方面,烏拉陳漢軍單鼓舞是來源于民間的,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創造的,所以實踐性是其最基本的屬性;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地方高校舞蹈教學中一直存在著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傾向。學生雖然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卻難以在表演中予以充分的運用,這種實踐素質和能力的缺失,也成了學生就業的巨大阻礙。所以將烏拉陳漢軍單鼓舞引入教學后,一定要借這個學習資源豐富和擴展的機會,全面加強教學實踐。具體來說,在校內,學校應保證各種實踐場地和設施的完備,每年定期進行維護,充分滿足實踐活動的需要;在校外,則要與文藝團體、演藝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近年來,隨著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的廣為人知,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舉措,包含打造山水實景演出、建設民俗小鎮等,因而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人才需要。對此,學校可以采用聯合培養的方式,讓學生頂崗實習,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除了教師的宏觀規劃外,還需要教師也認識到實踐的價值和意義,在日常教學中,盡可能多為學生提供舞臺表演的機會,鼓勵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進行表現和創造,這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和烏拉陳漢軍單鼓舞的傳承都是至關重要的。
(四)選擇教學內容
烏拉陳漢軍單鼓舞作為一門悠久的歷史文化,其本身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所以在將其引入高校舞蹈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結合實際進行取舍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