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權
摘 要:促進民商法連帶責任的明確,有利于促進我國法律法規的完善,更好地保證人民群眾的權益。對于損害人民權益的違法行為嚴格杜絕,促進民商法連帶責任的發展完善,加快法治社會的建設。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的責任進行明確,完善民商法的相關程序,完善連帶責任的相關制度,保證公平公正,維護人民合法權益。
關鍵詞:民商法學;連帶責任;探討
連帶責任在民商法中的相關規定還有待完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將連帶責任的認定引入到實體法以及程序法中,并且對于案件的輕重程度,以及當事人的參與度規定完整的責任認定制度,這樣才是一部完善的民商法。
1 民商法對于連帶責任的概述
我國的法治中早已存在連帶責任,例如:古代商鞅變法中的“連坐”制度就是連帶責任的真實寫照。所謂連坐制度,主要是針對刑事犯罪和財產糾紛而言,大多數情況為當事人并沒有參與犯罪,但其與犯罪者有一定的關系,從而受到牽連。當時的連坐制度非常嚴厲,對當時社會的震懾力也是空前絕后的。隨著新時代的推進以及法制觀念的普及,連帶責任與當今社會不斷地融合,也慢慢的調整其在法律中所占的比重,較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改變和不同。現階段的連帶責任,可以大致分為“連”和“帶”,所以有過錯的一方要向受害的一方共同承擔責任。
通過以上的連帶責任劃分以及區分,我國現階段的連帶責任具有濃厚的權益保護特點,其的注重點主要放在權益的合理評估、以及對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做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當然,連帶責任更多是為了明確民商法中對立雙方之間外部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部分,而對共同承擔的侵權方而言,其內部先進行規劃的責任劃分,并不影響案件的審理以及經濟效益的賠償。
2 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
2.1 程序法與民商法之間存在不協調問題
民商法是一種以民事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實體,在內容上強調的是以民事主體為主要形態,而程序法與民商法之間存在著內容上的掛鉤,程序法可以為民商法提供實際的手法運用,因此協調性在兩者之間顯得比較重要。但事實情況是兩者之間有所沖突。而這會造成民事連帶責任規定存在無法落實的情況,按照常規的方法來看,民商法運用的是比較常見的,而在兩者產生沖突時候也是一種主要方法。因此,為了化解這種沖突,需要對民商法進行簡明扼要的概述,確保在訴訟問題上有更好的實踐參考價值。
2.2 債權人責任劃分不夠明確
在經濟產生糾紛的實際案件中,雖然每個債務人都有共同責任,如李先生將個人私家車借用同事張先生,張先生在使用的過程中,酒后駕車事故,對孫小姐造成嚴重的傷害事故,張先生被帶到法庭,要求張先生補償,根據附加依法共同責任,法院還列出了車輛的擁有者李先生。當張先生無法承擔巨額醫藥費時,李先生將負責全額還款。但在實際情況中,李先生的過錯僅僅是把車借給了張先生,他不得不承擔和張先生一樣的連帶責任,這種連帶責任存在著責任不夠明確的問題。
2.3 限制期間仍存在一些問題
行動的限制大約是兩年。但是,在擔保法中,債務限制規定主債務在履行后六個月內。此外,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連帶責任的限制。
2.4 使用選項不夠徹底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些法院經常要求原告在聽取相關的民商法侵權案件時,聚集所有參與共同侵權的人。但是,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是法院對于侵權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并對一些侵權人的行為提出訴訟,不得有任何的偏袒。
3 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問題的解決措施
3.1 對侵權人的責任進行明確規定
在行為法當中增加適應標準,明確債務人應擔負的法律責任,處理共同侵權案件中,因為侵務人過多造成的責任混亂問題。對于共同侵權人過多的案件,需要對其全員進行審查并起訴。整個案件需要在公訴的情況下進行,保證這起共同侵權案件能夠順利有序的進行。法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案件的具體情節,對侵權人進行責任的判定,保證所承責任的公平。
3.2 使制度符合具體情況
訴訟程序需要具體可操作,充分保障訴訟人的權益,在制定制度時需要公證有效。公正有效是制度制定的主要目的,訴訟程序的相關規定需要充分考慮適用性問題,促進法律和具體案件情況相適應,使制度符合實際情況。程序法要與實體法相結合的進行審查,確定責任人的責任,通過程序法進一步劃分具體連帶責任,保障合法權利,使案件能正確審理。
3.3 完善連帶責任的相關制度
連帶責任相關的制度的完善對于民商法的合理規范至關重要,對相關法律進行完善,保證連帶責任能正確進行責任判定。現階段由于連帶責任的不明確,造成案件審查時責任不能明確確定的一些列問題。完善相關的制度刻印保障民商法的公正性,對可劃分和不可劃分的損失進行判定,根據責任的輕重程度,對案件進行具體操作。完善連帶責任制度,有利于法院在審查案件,判定責任時有法可依,提供審定標準,確保群眾的利益得到維護。
3.4 對分攤請求權進行規定
在完成了所有的賠償后,對于不屬于自身的責任賠償可以提出分攤請求,不受到未承擔債務的影響,根據具體的責任進行承擔,解決連帶責任方面的合理分攤問題。針對侵權人的賠償額具體制定相關規定,保證科學合理性。要減少分攤請求權的使用次數,對計算方法進行簡單化,以債權人的訴求為主,要先進行賠償,然后才是分攤請求權。該權利的使用需要平等公正,對于法院的判定結果不能改變。責任人對自身被分攤的責任部分負有責任,對于不具備分攤能力的侵權人,需要對其他侵權人進行責任再次分配。
4 結束語
法制化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我國民商法的內容與規劃也逐步完善,范圍也逐漸擴大,一定程度上較為完善與具體。但還具有的缺漏,即連帶責任制度方面仍沒有詳細的規劃標準,使其在實際案例的運用中,難以明確責任的劃分,使不少不法分子借助法律的漏洞成為漏網之魚。所以,在實際案例中,要明確劃分連帶責任,以清晰的邏輯和判斷能力,充分發揮法律所具有的震懾力和約束力。
參考文獻
[1]田慧先.對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分析和探討[J].法制博覽,2017(35):209.
[2]陳禹希.論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認定和處理[J].現代交際,2017(23):56-57.
[3]胡勝.關于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探究[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166+168.
[4]孟丹.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法制博覽,2017(3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