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
摘 要:如今,全民閱讀已經成為了人們所崇拜的一種風尚和生活習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全民閱讀當中來,但是,全民閱讀的實質究竟是什么,也正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全民閱讀的實現效率,不僅關系到人們的閱讀水平,也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閱讀環境。在經過對一系列相關問題的調查之后,我們了解到,“經典閱讀”才是全民閱讀的根本目的,而推行全民閱讀的目的也正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閱讀經典,本文對全民閱讀的實質就是“經典閱讀”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在全民閱讀中融入經典閱讀的策略。
關鍵詞:全民閱讀;實質;經典閱讀;融合;策略
想要探尋全民閱讀的實質,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全民閱讀的閱讀要求和閱讀范圍,我國有相關規劃中曾對全民閱讀有過這樣的規定:全面閱讀不僅要擴展閱讀范圍,還要提升閱讀質量,其中,閱讀內容是全民閱讀工作的核心,而閱讀內容的質量即經典閱讀。書籍是陪伴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東西,我們從不同的書籍中獲取知識,增加人生閱歷,閱讀經典一直是激勵我們面對困難的有效途徑,更是健全人格的基本方式,所以,全面閱讀一定要實現“經典閱讀”。
1 經典與閱讀相輔相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各個國家每年的書籍閱讀量做過一項研究,數據顯示,猶太人的年書籍閱讀量占據全世界首位,猶太人不僅閱讀書籍的數量多,閱讀的內容也以經典書籍為主,這種現象在我國古代也有所體現,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更是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不僅是“經典閱讀”的體現,更是全民閱讀體系的雛形,我國科舉制度、古代私塾等均曾推起經典閱讀高潮。我國古今杰出人才的成長也都經過經典的熏陶。僅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誕生的一大批文化巨人,如蔡元培、梁啟超、嚴復、毛澤東、李大釗、魯迅、張元濟、于右任、胡適、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田漢、曹禺、齊白石、徐悲鴻、馬寅初等人,他們都學貫中西,交匯融通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世界文化。2015年10月憑借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是從閱讀古籍經典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記載中得到啟示,生發靈感,用低沸點的溶劑去提取青蒿素,終于獲得成功,獲得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的最高獎項。經典是對客觀事物規律的揭示,是貫穿歷史的文化符號,是可以讓人們反復閱讀并指導實踐的真理。文化的傳承、普及、發展是與“經典閱讀”分不開的。人們通過“閱讀”接受“經典”影響,進而再創造形成新“經典”,由此不斷地進行“閱讀-經典-再閱讀-新經典”的螺旋式上升,推動文化向前發展。歷史上一個“經典”的形成必有“閱讀”之基礎,一個“閱讀”的形成也必須有“經典”,二者相輔相成,沒有“經典”的閱讀就不是“閱讀”。 “閱讀”不僅僅是“經典”融入人心的一個過程,人們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也能夠使得自身的心靈得到洗滌,進而不斷升華自己的內在素質,其實,“閱讀”也可以說是對“經典”的一種延續,所以,“經典”與“閱讀”的相互結合,既是能夠深度探究“經典”實質的一種方式,也是不斷深化“閱讀”的基本途徑。
2 用現代化元素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對我國文化事業有著重要作用,并時刻影響著我國文化事業發展進程,所以,公共圖書館方面,一定要充分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地位,國家要不斷提出更多有利于推進我國出傳統文化傳播的綱領性文件,通過制定不同的文化戰略的方式深度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使中華傳統文化更加人性化、大眾化,鼓勵相出版社出版經典作品。出版業落實《意見》精神要從娃娃、從文化基因考慮,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經典閱讀體系。人類歷史上,凡智慧的民族都努力培養保護并發展自己的文化基因,并引導世世代代閱讀經典。但是,我國近來有些地方受西方文化影響過多,竟輕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甚至刪除一年級課本里的全部古詩,引起了很大爭議。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下的語言、文字、藝術、科學智慧等,當今我國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世界強國,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每個人從小學教育到大學教育的整個過程中,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經典”一直都是任何大人物在成功之前必須要學習的東西,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民族的成功都有傳統文化的身影。
3 開展經典融媒活動
經典閱讀也要跟隨時代。“互聯網+”的數字化時代,“書”的涵義已然多元,互聯網技術使信息傳播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捷,受眾范圍非常廣泛,社會參與的概率很高。但據一些調查顯示,有些人并沒有利用數字化這個優勢去閱讀經典,而是利用其消遣娛樂,打游戲,高頻轉發微博段子,心靈雞湯,或者是所謂職場成功學等,出現了“讀書質量”問題。目前,怎樣把經典融入多媒體是把全民閱讀引向深入的創新課題。媒體多樣化應該給傳播經典帶來方便,不管是什么媒體形式,在任何時代,都不應滿足于淺層的信息獲取,而應在經典閱讀中打牢人生地基,引領全民閱讀的潮流。經典永遠是閱讀的根本,永不過時。近幾年我們從電視上欣喜地看到有的地方正在進行經典融媒的探索,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贊譽。在2017年的春節期間,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火爆刷屏就證明了這一點,讓觀眾感到這個春節富有經典閱讀的意味,成為延續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節日,民族文化基因在吟誦的平仄韻律間綻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一檔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的大型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創作組在詩詞題目的甄選上注重普及性和專業性并重,邀請詩詞領域的專家學者歷時近一年組建詩詞題庫。入選詩詞題目幾乎全部出自中小學課本,涵蓋豪放、婉約、田園、邊塞、詠物、詠懷、詠史等各個類別,聚焦忠孝、仁義、愛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帶領觀眾在“熟悉的陌生題”中領會中華詩詞文化精髓,透過詩詞之美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節目的參賽者來自社會中的各行各業,并且年齡各異,每個年齡段的參賽者都有,這使得節目本身的創意性又增加了許多,在節目剛剛開場的時候,主持人和參賽嘉賓都會設計一段十分精彩的開場白,更有百人團朗誦經典的片段,這使得更多的經典作品一改傳統枯燥乏味的形象,使人們對詩詞的興趣得到了提升,能夠幫助人們在感受詩詞之美的過程中,汲取古人的智慧。
4 結束語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全民閱讀的實質其實就是“經典閱讀”,之所以要進行“經典閱讀”,不僅僅是為了從經典中汲取養分,也是為了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所以,公共圖書館要將“經典閱讀”作為全民閱讀的實質和根本目的去推行和發展自身,進而體現出“經典”的無限價值,想要構建良好的文化環境,就要不斷推行全民閱讀,并不斷閱讀更多的經典作品。
參考文獻
[1]于友先.全民閱讀的實質是”經典閱讀”[J].中國出版,2017(8).
[2]于友先.全民閱讀的實質是“經典閱讀”[J].中國出版,2017(8):3-6.
[3]徐小躍.推廣閱讀精深人文[J].新世紀圖書館,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