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宇
[摘要]網絡數字化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紙媒的發展形態,對傳統紙媒業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和壓力,網絡成了新媒體時代承載信息的重要平臺,改變了傳統紙媒的固定格局。目前,網絡新媒體蓬勃發展,并逐漸加強了對傳統紙媒的整合,實現了多位一體的新聞傳播結構。這給了傳統紙媒巨大的生存壓力,所以應當加強對傳統紙媒未來發展方向的有關研究,從而有助于傳統紙媒生存發展和進一步的復興。
[關鍵詞]傳統紙媒;發展方向;新媒體
一、傳統紙媒的優勢
(一)內容上準確可靠,有相當的社會公信力和可信度
傳統紙媒在內容上的優勢是網絡新媒體所不具備的,而且是新媒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企及的。可以這樣說,無論傳統紙媒還是網絡新媒體,其受眾群體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需求永遠都是內容。
同時,因為目前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嚴重的時代,來自四面八方的各類新聞信息源源不斷進入視野,因此對于網絡上所報道的消息事件,很多人都是持懷疑態度的。而在我們很難相信某一個網站所發布的新聞消息時,大眾更偏向于通過收聽電視和閱讀報紙來確定新聞的真偽。因此從發展以來,紙媒都有著更加良好的社會認可度和社會公信力。
(二)傳統紙媒從業者職業素質高,職業技能優秀
傳統紙媒行業歷史悠久,擁有大批的優秀采編人才,這部分人才多是媒體專業高等教育畢業的,經過規范化的培訓和學習,理論知識扎實豐富,實踐技能優秀豐富,訓練有素。
二、傳統紙媒的發展方向
(一)堅持開展線下活動策劃,使傳統紙媒的品牌效應更加深入人心
傳統紙媒的受眾群體覆蓋面較廣,與地方民眾黏性較強。因此地方紙媒可以每年都策劃推出一定數量的大型熱點話題互動活動,比如倡議市民和商家為環衛工人提供適當的關愛,引導地方市民保護環境等。在弘揚社會美德、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同時,還能拉近報紙與讀者間的距離。傳統紙媒業還可以成立線下讀者俱樂部,開展一些線上無法進行的活動。傳統紙媒要充分地利用其多年發展積累下來的資源和品牌上的優勢,并不斷提升其品牌的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其社會認可度,擴大其品牌已有的優勢。比如對于時尚界有名的一些雜志來說,其紙質版的價格十分高昂,這就是因為這些雜志認識到了自己品牌的優勢和影響力。
(二)積極與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
傳統紙媒若想在如今的數字化時代謀以生存發展,就必須要將本身的優勢和數字化新媒體的優勢有機結合,同時,傳統紙媒也要運用各種先進的傳播技術來參與移動新聞傳播,與網絡新媒體互動結合,創造出多位一體的新聞傳播方式,從而實現比傳統純紙媒傳播新聞更加強大的新聞傳播效果和影響效果。
像上文提到的那些時尚界的知名雜志也是深入認識到了新媒體的價值和意義。這些老品牌雜志借助互聯網的開發了電子雜志,并在市場調研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成果。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傳統媒體要從注重新聞的時效性方面向新聞深度調查方面轉變。由于傳統媒體在新聞消息來源方面和網絡新媒體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傳統紙媒的新聞來源比較單一,又受到制度和地域方面的限制,在新聞的時效性方面比較差。因此,傳統紙媒可以借助其專業化采編團隊方面的優勢,更偏向于對新聞報道進行深度挖掘和探索,從而在同類的新聞報道中脫穎而出。
(三)明確傳統紙媒市場定位
報紙的受眾種類可以分為必然受眾群體、潛在受眾群體和不可能受眾群體,所以傳統紙媒應該明確最適合自己的受眾群體,從而鑒定報紙的最適合發展方向。或者通過吸引潛在受眾群體,又或者積極拓展新的受眾群,而且不要浪費不必要的精力去討好不可能受眾群體。傳統紙媒要想辦出自己的特點,就需要根據不同的受眾人群開辦不同的欄目,吸引不同的讀者。只有讀者群體擴大了,市場份額才能提高。這樣就能將傳統紙媒的不足轉變為優勢,使其具備了謀求自身生存發展并向新媒體挑戰的資本。
對于一些自身定位并不準確的報紙,要積極實現特色轉型,將報紙特色化,從而強化對應報道內容,使傳統紙媒由泛泛化的廣泛報道轉變為有針對性的特色化報道,而這樣也便于紙媒從業者專注打磨報紙質量,清晰自己報紙的定位,從而明確受眾群體。
(四)專注于培養高質量的傳統紙媒業從事人才
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是紙媒生存發展的關鍵,因此傳統紙媒不能僅僅滿足于已有的人才結構,而是要積極培養新生代的紙媒從業者。雖然目前傳統紙媒從業者多數是一些資歷較深,業務熟練度高的資深記者或編輯人員,但是傳統紙媒業在急需改革發展的今天,更需要一些年輕化的新血液來豐富自己,這些新血液就是那些經過專業化培訓的新生代紙媒從業者,這樣才能保證傳統紙媒從業者的高質量。
結語
隨著網絡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傳統紙媒若想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要認清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揚長避短,并且借鑒新媒體的優點,將自身與網絡新媒體有機結合,促進傳統紙媒朝著多元化,豐富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烏日吐木林.新媒體需和傳統媒體良性互動——試論地方紙媒的新媒體生存發展之路[J].北方文學,2017(12):220.
[2]姜濤.電子媒體環境下紙媒的發展之路——略談紙媒深度報道之策[J].新媒體研究,2016,2(11):63-65.
[3]張留東.從“讀者時代”到“用戶時代”——淺談新的媒體環境下紙媒自我嬗變之路[J].中國地市報人,2015(3):7-8.
[4]張愛華.媒體融合時代的期刊運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5]駱逸群.新媒體環境下主題特刊的“突圍”之路[J].傳媒評論,2015(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