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正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金融扶貧的模式也在發生重大變革,傳統的金融扶貧模式已無法滿足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需求。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并強調通過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主要是通過分析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扶貧在實際中面臨的難題,并提出解決這些難題的措施,希望能對金融扶貧的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金融扶貧;困境;對策研究
一、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扶貧面臨的困境
(1)金融機構發展難以滿足資金需求
1.金融機構數量縮減
前些年,隨著國家對金融秩序的整改,各家金融機構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以及提高點均、人均效益的價值驅動下,經營網點相繼在經濟條件好的地區鞏固和延伸,相反很多的縣及縣以下金融分支機構和經營網點大量撤并,弱化了農業貸款積極性。
2.小額信貸的局限性
農村地區的發展都是以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這些產業經營具需要較大的資金量支撐,但是這樣的成產模式生產周期較長、受市場影響較大且回款見效較緩慢,小額信貸雖然還款周期短,但是卻有著高額度的成本率,并且,所提供的額度很小,很難滿足農戶生產經營的需求。
3.農村商業銀行的作用無法有效發揮
相對于其他的金融機構來講,農村商業銀行(信用社)應該成為金融扶貧的主力,但是它自身存在的資產質量差、風險較大的缺陷,在金融改革時期,農村商業銀行的產權明晰、法人治理結構、內控制度健全等方面改革上任務性較大,很難實施。同時,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農村商業銀行都會存在很嚴重的“官辦”色彩以及比較強行政干預度,使得貸款控制過嚴,缺乏必要的自主決定權,嚴重影響放貸速度。
(2)缺乏信貸支持力度
金融扶貧的實施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近年來,我國很多的農村地區農村信用環境逐漸的走下坡路,很多的農戶填報征信信息完全不真實,并且金融機構對于農戶的征信了解不夠全面,使得對農戶的評分不夠準確。再加上農村的發展不協調以及落后性,使得很多的現代化征信系統無法在農村得到很快的推廣,并且農戶對于基本的信貸也缺乏深入的了解,使得盲目的貸款,造成信貸信用環境的惡化,使得金融信貸風險逐漸增加,金融機構對于扶貧積極性、主動性也就會嚴重縮水,甚至會產生對扶貧業務產生抵觸思想,從而造成需要扶貧資金的客戶無法獲得資金支持。 二、發展我國農村金融扶貧的創新策略
(1)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扶貧供給體系
1.發揮農村信用作用
推進農村商業銀行改革,堅持以服務“三農”為根本方向。推進農村信用商業化經營,在農村地區,適當的擴大農村商業銀行對資金放貸的處理權限,全面推行小額信貸、農戶聯保貸款制,加強對農戶信用評價,降低貸款風險。積極擴大農村信用布局范圍,擴大農村商業銀行資金規模和機構數量,社引導資金的“三農”發展流向,把充金融扶貧功能最大化發揮。
2.加強金融機構整合
首先,轉變金融機構的思想觀念,由近些年的“離農”向“親農”轉變,切實加大各金融機構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村和城市的資金流向轉變,擴大農村市場的占有份額,支持規模性農業生產經營,推廣農業技術化發展。再次,金融機構應建立專項扶貧基金,支持農業規?;彤a業化,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服務種類等措施,充分發揮信貸的杠桿作用,加大農村信貸投放力度。
3.規范民間借貸
由于金融機構對于農村資金投放數量的逐漸減少,農村金融服務供給越來越缺乏,在此程度上大量的民間借貸機構產生,但是,卻存在很嚴重的非正規化和風險化。對民間借貸進行科學的規范化管理,既能為金融機構減輕壓力,還能讓農戶進行合理的選擇,推進農村產業的發展。堅決對農村非正規借貸進行嚴格限制或者取締,加強各類非正規金融產品的開發,擴大農村居民的融資范圍。
(2)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農業保險是應對農戶分散農業經營風險的重要制度,既能增強農戶抵抗風險和損失,也可以分散金融機構農村信貸的風險。大力發展農業政策性保險,加大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增加政府對保費補貼或營業稅和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保險公司實施農業保險的扶貧性政策,最大程度上保障農戶生產經營的穩定性,滿足農戶最基本的生產經營需求。
(3)發揮市場對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降低政府干預
市場是資源合理配置的主體,而不是政府干預。對于農村金融扶貧的發展,政府要做好積極引導,發揮市場競爭的優勢,引進社會閑置資本、境外資本進入金融扶貧領域,為農村的生產經營發展創造自由開放的金融扶貧環境,合理的降低政府的干預,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堅持“支持三農”為根本出發點,推進信貸政策的的親農性傾斜。
(4)利用信息共享平臺,完善金融組織扶貧體系
在廣大落后的農村地區,農戶對于國家實施的金融扶貧信息了解基本上就是微乎其微,信息傳播具有很嚴重的滯后性,農戶對于國家實施的親農政策不能很好享受。因此,國家需要對這些農村地區積極做好信息傳播,積極對金融扶貧做好在農村地區的宣傳,讓廣大的農戶都能及時了解到新信息、新政策。金融機構積極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增加網點設置,傾斜信貸支持力度,將信貸、金融產品、保險三者有機,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金融扶貧體系。
參考文獻
[1]鄧睿.我國農村金融扶貧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20):90.
[2]李茂生.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扶貧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財訊,2017(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