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嚴波 劉丹

【摘 要】本文就現有商業場所下公共育嬰室設施配備不均以及用戶人群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現象產生思考,設計了一套基于FBS理論模型的無性別育嬰室服務設計,基于用戶期望導出所需育嬰室功能模型。針對服務設計領域公共空間設施建設無標準無規范問題提出新的設計策略和方法,并關注不同性別的監護人解決照顧嬰兒的需要時在公共育嬰室使用中的功能區劃分問題,重點對各用戶群在空間內的功能需求及用戶行為與空間結構模塊的轉化進行研究,組合導出期望實現用戶需求的無性別育嬰室設施建設方案。
【關鍵詞】FBS理論模型;無性別育嬰室;用戶需求;服務設計
中圖分類號: TS91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1-011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1.051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think about the unevenness of public nursery facilities and the unmet needs of users in existing commercial places. We design a set of non-sex nursery service design based on FBS theory model, and derive the function model of nursery room based on user expect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new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he no standard and no normativ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facilities in the field of service design,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division of functional areas in the use of public nursery rooms when guardians of different genders meet the needs of caring for infants.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each user group in spa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user behavior and spatial structure modules, a non-gender nursery facility construction scheme that expects to achieve user needs is combined and derived.
【Key words】FBS theoretical model;Genderless nursery;User requirements;Service design
0 緒論
1)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社會各界開始廣泛關注公共場所內母嬰室的建設問題,城市標準化母嬰設施的設立關乎到母嬰人群的絕對利益。商業環境下設置設施完善的公共母嬰室不僅方便哺乳媽媽和嬰兒出行,還充分體現了城市的文明進步,還能帶動母嬰用品市場的經濟發展。而在作者調研現有的公共母嬰室中發現很多母嬰室的空間設置和設施配備都有很大的不足和缺失,無法滿足用戶群體出行中的需求。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育嬰室忽視了父親帶新生兒出行時的育嬰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形成和助長了人們認為理應由女性照顧陪伴嬰兒的錯誤觀念,所以同樣應設置育嬰場所供男性監護人解決帶嬰兒出行時照顧嬰兒的問題。
針對以上現象、問題和需求,本次研究對該設計領域相關設計進行補充,在公共場所設置服務設施完善的無性別育嬰室,讓媽媽和嬰兒甚至獨自帶嬰兒出門的爸爸們都有相應設施完善的空間照顧嬰兒,將為公共育嬰設施的全面普及帶來積極的影響,這具有很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研究目的
如今的服務設計不應僅僅局限于智能化產品開發及通過有形的服務管理與用戶的關系,而應拓展新的思路,通過獲知公共空間中的用戶行為需求,分析導出用戶在空間結構中潛在的功能模塊需求,以育嬰室服務系統為例,就解決現有育嬰室建設的配置不足以及標準規范無參照問題。
3)研究問題
本文就此次研究主要解決三個重點問題:(1)對前人提出的現有FBS理論重新作適用于產品服務設計領域的定義,導出新的理論模型和研究框架。(2)研究推導各用戶行為基于空間內功能結構的重要性,區分男性和女性監護人在空間內對于育兒需求的差異性,推導出滿足用戶基本行為的空間功能結構方案。(3)各方案的推導呈現與表達方式。
1 研究方案
本文在對育嬰室服務設計進行研究設計時,將FBS理論模型的相關知識進行組織和重新定義,建立相應的服務設計策略,通過基于空間-功能-行為-結構的思維框架解決現有空間內功能缺失問題,引入層次分析法對空間內功能、行為、結構互相映射的轉化關系進行評價打分,保留必要項,構建知識庫模型。本次研究就服務設計領域的設計思維進行理論和方法的創新。
2 研究結果
2.1 無性別育嬰室研究
對不同性別的監護人及嬰兒用戶群完成空間結構劃分,完成各用戶群的空間行為及主要功能需求研究,在創新FBS設計模型中,對每個階段用戶空間內行為進一步分解其基本操作相對應的結構模型,最終確定每個功能模塊與用戶行為、結構模塊的轉化和映射關系,組合導出可供選擇的無性別育嬰室設施建設方案。
2.2 服務設計研究
為了就育嬰室服務系統設計這一特定案例得出較規范和標準的參照方案,本次研究通過問卷對眾多功能模塊的必要性進行調查,通過星級打分評價功能模塊的重要程度,根據層次分析法評定各項權重,總結分析后對數據模塊進行取舍,提取空間內需要實現的功能較必要項,定義推出各理想模型。
在這一基礎上,完成符合用戶需求的服務系統設計的實現。
3 緒論
本文關注現實問題,從設計研究者的角度出發,將FBS理論模型就無性別育嬰室服務系統設計這一特定案例重新定義為“空間-功能-(用戶)行為-結構”并將其作為本文設計研究的理論框架,嘗試構建客戶旅程,還原母(父)嬰這一群體的行為本質,梳理用戶對公共育嬰室這一特定環境中的幾類功能需求,對不同性別的監護人在空間中設置功能分區,通過不同的功能模塊再分解導出最小功能基,映射得到空間中特定行為所對應的結構設置,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各功能基計算權重,在對數據信息進行處理與取舍后,運營者可通過用戶需求選擇生成所需的育嬰室建設參照。
本次設計研究旨在為公共場所育嬰室的標準配置提供相對完善的解決策略和方案選擇,是對以用戶需求為首的服務設計研究的一次大膽的嘗試,相關理論和研究方法也可沿用至其他領域的服務系統設計中。
【參考文獻】
[1]許筱靖.公共政策對于母嬰室提供的引導作用——以南京市為例[J].商,2016,(20):75.
[2]白薇薇,張馨元,李澤錦,王夢薇.基于CMF的公共母嬰室設計研究[J].神州,2018,(26):237.
[3]李云,張瀟越,陳燕萍,王陶,湯素素.基于攜嬰者行為特征的公共場所母嬰室配建效果研究[J].規劃師,2018,(01):98-105.
[4]滕琦.公共場所內母嬰室空間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6.
[5]胡志剛,王延超,吳群,周浩杰.基于自然交互的FBS設計模型[J].包裝工程,2017,38(02):127-130
[6]樊帆,李彥,李文強.基于FBS的設計知識組織與應用策略研究[J].機械設計,2012,29(10):9-14.
[7]王科.基于FBS的機械產品概念設計方法與應用[D].寧波大學,2011.
[8]龔京忠,李國喜,邱靜.基于功能-行為-結構的產品概念模塊設計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6(12):1921-1927.
[9]歐靜,趙江洪.多維情感—動作與產品形態的交互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36(18):49-53.
※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實踐創新計劃項目(批準號:SJCX19_015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批準號:2019B77814)。
*通訊作者: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