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語文主題學習”項目組聯系方式
聯系人:劉老師? ? ? ? ? ?手機:18701273600? ? ? ? ? ? 電話:010-58022100-6233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7號致真大廈A座18層
郵編:100191? ? ?郵箱:liuhantao@huayue.com ? ? 網址:http://www.ywztxx.com/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教材來貫徹課程標準,培養學生以聽說讀寫能力為核心的語文素養?筆者嘗試了在“語文主題學習”背景下的言語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富有情意的言語實踐活動,讓學生體認言語表達形式的精妙,體悟言語表達意蘊的精深,從而喚醒他們的言語靈性,發展學生的言語智性。
《小壁虎借尾巴》是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最后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課后習題要求之一便是“和同學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小壁虎被蛇咬斷了尾巴,三借尾巴而不得,最后自己長出尾巴的故事。這個故事生動有趣,深受孩子喜歡。整個故事人物對話比較多,語言有反復,人物心情有變化,表演情節有起伏,特別適合面向低年級學生來講。筆者嘗試以此文本為例,帶領學生閱讀語言形式與《小壁虎借尾巴》相仿、故事性很強的三個故事,精心設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有效的言語實踐中提升言語表達和傾聽、合作、評價的能力。
一、 著眼“趣”,關注言語實踐的主體
以下兩個教學片斷便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用不同的聲音來帶學生入情入境,通過聽、辨的形式,感受不同人物的語言形式和特點,從而進行言語實踐。
【教學片斷1】
(一)猜一猜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電腦里藏著好幾個故事中的人物。猜猜他們是誰。
(播放故事中的人物聲音:大頭兒子、紅太狼、蛇精、孫悟空)
(二)問一問
師:這么多聲音,你們看不到人,怎么猜得那么準呢?
生1:我在電視里看過,記得里面的故事。
生2:這些人物說話的聲音不一樣。
生3:他們說的話也不一樣,紅太狼很兇,蛇精很壞,大頭兒子很可愛,孫悟空說話很著急。
(三)引一引
師:不同的人物,說話各有各的特點。講好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就能把故事講好聽。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讀故事,講故事。
【教學片斷2】
師:除了小壁虎,這個故事中,還有其他人物,這幾個人物說話有什么不一樣?仔細聽。
(播放課文中其他幾個人物說話的音頻)
(指名一人扮演多種角色講述)
課堂伊始,聯系兒童生活,讓孩子“聽聲音猜人物”,創設一個充滿趣味和挑戰的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喚起表達欲望,然后非常自然地進入了本課要學習的內容,提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片斷2是學生在感受了小壁虎的心情變化后,傾聽故事中其他人物說話,比較、辨別、總結出因為年齡、身份、性格等原因,不同人物說話的語氣語調都會有所不同。學生學得興致盎然,同時也發展了表達能力和比較能力。
二、 著實 “讀”,打下言語實踐的基礎
“講故事”需要熟悉課文內容,熟悉課文內容的過程就是厘清思路的過程。我們精心甄選了一組恰當的教學內容《小鱷魚找朋友》《小白兔找太陽》《鴨媽媽找蛋》,這三個故事和《小壁虎借尾巴》一樣,貼近兒童生活,人物形象鮮明,結構類似,適合合作講述,也適合單獨講述,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言語實踐。在課前,讓學生先行閱讀材料,既符合主題學習大量閱讀的理念,積累語言,積淀語感經驗,又為揣摩表達方式,體悟表達精妙,潛移默化中學習遷移故事的結構,進行“規范而獨具個性的言語”打下基礎。
三、 著重“講”,享受言語實踐的愉悅
在“聽”中掌握方法,在“讀”中揣摩心情,在“講”中練習表達,“講”是課堂的重點。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地講述,興致盎然地講述,輕松愉快地講述,不斷提升地講述,使課堂達到了言語表達的理想境界。
【教學片斷3】
師:小壁虎沒了尾巴后,就去三借尾巴。他是怎樣借尾巴的呢?讀讀故事中人物的三次對話,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樣的小壁虎?
生:我讀出了一只有禮貌的小壁虎。
師:讀讀小壁虎借尾巴的話,你從哪兒看出小壁虎很有禮貌?
生:他稱呼牛為伯伯、燕子為阿姨、小魚為姐姐。
師:多有禮貌的小壁虎,這樣的稱呼好親切。你也來學著小壁虎叫叫他們。
……
《聽故事 講故事》就是“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聽”和“講”應貫穿始終。對故事的復述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在精心解讀文本后,筆者設計 “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小壁虎?”這一主問題對課堂進行了板塊式推進。引導學生抓住“有禮貌”這個關鍵詞,順學而導,把理解和品讀引向深處,將課本中的語言轉變內化,促進了學生的言語實踐,也借助故事內容讓孩子從故事中領悟到與人對話應有禮貌,學會商量。
四、著意“引”,發展言語實踐的個性
每個孩子閱讀文本的感受不盡相同,特別是對故事人物的理解、心情的揣摩,會根據自己的認知呈現多元的感受,在教學時,教者就應該珍視這種個性化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言語個性。
【教學片斷4】
想象小壁虎的心理。
1.任務提示:既然小壁虎這么有禮貌,大家都會把尾巴借給他了啊,可是借了三次也沒借到。小壁虎三次借尾巴的心情一樣嗎? 讀一讀,想想他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呢?(板書:心情變化)
2. 交流。
預設一:急切型。
預設二:低落型。
3.小壁虎三借尾巴都借不到,他心里很難過。當他回到家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媽媽讓他轉過身看后面的時候,他的心情又怎樣呢?同桌加上動作帶著表情來講一講。
小壁虎借尾巴一波三折,小魚、老牛、燕子雖很熱心,但因尾巴用途太大,沒法外借。課堂緊緊抓住“小壁虎心情變化”的主線,感受因為情感變化帶來的語氣語調的變化。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經驗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的想象和判斷。三借尾巴而不得,小壁虎或“越來越著急”或“越來越低落”,這都是可能產生的心理狀態。不同的心理狀態也會產生不同聲音、動作、表情,珍視個性體驗,就能呵護和培養每一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合作練習,給孩子示范;生生練習,給全體學生當眾講述的機會和勇氣。在高效的言語實踐活動中,師生、生生進行互動、補充、完善、評價,我們看到整體學生的言語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五、 著力“評”,促進言語實踐的生長
“聽故事”是傾聽、感受、體會,“講故事”是講述、表達、傾訴。“講”是要有人“聽”的,不管是小組內講述練習,還是面對全班的講述練習,都要強調“講故事”的氛圍,不可交頭接耳,不能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述。如果還能在“聽”的過程中帶著任務,邊聽邊對照,聽完再點評,那不管是對聽的同學還是講的同學而言,都是一次言語實踐的成長。
【教學片斷5】
師:小朋友們今天學得那么好,老師想要請大家聽故事。今天聽故事和原來有些不同,老師要邀請大家來當導演,聽聽故事講得怎么樣,想想怎樣講得更好。
(播放小組同學講故事《小白兔找太陽》的視頻)
師:導演們來點評指導一下,說的時候要加上你的理由哦!如果能結合今天學到的講好故事的小法寶,說說剛才的故事講得怎么樣,怎樣講得更好,就是一名出色的導演了。
生:他們講得聲音太小了。
生:他們沒有把小兔子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口氣講出來。
生:他們的動作和表情還不到位。
師:那導演你能教教他們嗎?
……
在課堂的最后一個板塊中,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讓孩子先觀看同伴講故事的視頻,并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進行點評,在點評后抓住要點,進行小組合作講故事。這樣的要求分別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任務提示,幫助學生邊傾聽邊對照,用于自我提醒及整體提升。孩子們饒有趣味,參與度高,在學生展示講故事的環節,讓學生戴上頭飾,大家沉浸其中,關注到了聲音、表情、動作,表演必會惟妙惟肖,學生言語實踐蓬勃發展。
《聽故事 ?講故事》的主題表達嘗試,促進了學生的言語發展,實現了由閱讀本位向表達本位的超越。主題學習與言語實踐關照下的語文教學,要鉆研文本,搜尋文本之間蘊藏的語言因素。要研究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搭建立體的、豐富的聽說讀寫思的言語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富有情意的言語實踐活動中,喚起言語欲望,切實發展言語能力。言語實踐,理應成為語文教學自覺的行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