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社會經濟的相關經濟指標對殘疾人精準健康扶貧的影響。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對殘疾人的致殘因素進行分析,首先應用spss軟件構建殘疾發生率與社會經濟指標數據庫,進行相關分析與逐步回歸分析,找出社會經濟指標與殘疾人發生率的顯著性,最后根據所適用的模型進行主成份分析和回歸分析,進而得出提升經濟發展,降低殘疾發生率,促進殘疾人精準健康扶貧的結論。
關鍵詞:社會經濟?殘疾發生率?精準健康扶貧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的人口健康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要實現2020年整體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必須降低殘疾發生率,做好殘疾人精準健康扶貧,把握好經濟發展與殘疾人精準健康扶貧的關系。
(一)指標選取
根據2006年全國統計年鑒選取相關經濟指標,主要選取指標有:可支配收入(元,X1)、總收入(元,X2)、消費性支出(元,X3)、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萬人,X4)、城鎮社區服務設施(個,X5)生產總值(億元,X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X7)資本形成總額(億元,X8)、最終消費支出(元,X9)。選取了九個相關經濟指標,進行相關模型分析,找出其與殘疾人發生率的相關關系。
(二)數據來源
通過1987年和2006年的兩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得到全國各省的殘疾率并進行標準化,其中缺乏臺灣、香港和澳門的數據。根據中國統計年鑒選取九個社會經濟指標,可支配收入(元,X1)、總收入(元,X2)、消費性支出(元,X3)、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萬人,X4)、城鎮社區服務設施(個,X5)生產總值(億元,X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X7)資本形成總額(億元,X8)、最終消費支出(元,X9)。
(一)相關分析
用spss軟件構建殘疾發生率與社會經濟指標數據庫進行相關分析。根據計算出來的R值與P值,準備進行剔除顯著性弱的指標,如表1。

九項社會經濟指標中可支配收入(元,X1)、總收入(元,X2)、消費性支出(元,X3)、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萬人,X4)、城鎮社區服務設施(個,X5)生產總值(億元,X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X7)資本形成總額(億元,X8)、最終消費支出(元,X9)與殘疾發生率存在較明顯的顯著的相關性,并且均為正相關關系。初步確定社會經濟特征對殘疾發生率是產生影響的。
(二)逐步回歸分析
運用spss22統計軟件對殘疾率與自變量社會經濟9個指標建立逐步回歸分析,有效克服了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問題,逐步剔除不再顯著的變量,最終留下顯著的解釋變量。通過逐步回歸分析,9個變量逐步剔除只剩下1個變量,具體見表2。

得回歸方程為:Y=0.076-5.655E-7X7,T=(29.850)(-4.935),根據表格所得出的R2=0.456,P=0.00,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可以得出,各省殘疾率與社會經濟指標呈現顯著相關性,所以模型有效。
(一)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可以很好的解決多重共線問題,所以需要先進性因子分析。使用spss22軟件中的因子分析模塊,可以得到結果如表3。

可知9項與殘疾發生率呈顯著相關的社會經濟指標的KMO適度抽樣值為0.762,Bartletts球形度檢驗Sig值為0.0000(小于極顯著水平0.01),拒絕原假設,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適合做因子分析。
(二)主成分提取
將與殘疾發生率相關的9項社會經濟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初始特征值、貢獻率并提取主成分。前2個變量的初始特征值分別為6.289/1.923均大于1,累積貢獻率為91.246%>80%,因此選取前2個主成份代替原有9個變量,如表4。

根據主成份特征向量值,得到成分矩陣如表5。

根據主成份特征向量值,得2個主成份表達式,Z1=0.865X1+0.859X2+0.842X3+0.873X4+0.699X5+0.870X6+0.780X7+0.854X8+0.865X9,Z2=0.493X1+0.501X2+0.512X3-0.341X4-0.304X5-0.468X6+0.553X7-0.475X8-0.457X9以主成份Z1和Z2當成自變量,殘疾發生率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如表6。

得回歸方程:Y=908Z1+0.908Z2,Y是殘疾發生率,Z1,Z2為與所選取的九個社會經濟指標有關的主成份自變量。
殘疾人的貧困發生率是一般群體的二倍左右,所以殘疾人成為了我國精準健康扶貧的重要對象。殘疾對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都將導致巨大的社會、經濟和心理負擔,對人口素質和人力資本有重大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殘疾者。從上述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殘疾發生與地區及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社會經濟指標包括可支配收入(元,X1)、總收入(元,X2)、消費性支出(元,X3)、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萬人,X4)、城鎮社區服務設施(個,X5)生產總值(億元,X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X7)資本形成總額(億元,X8)、最終消費支出(元,X9)都與殘疾發生率呈現出正相關關系,且逐步回歸分析可以看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殘疾發生率呈現出的關系更加顯著。精準健康扶貧就是以“堅持預防為主,減少疾病發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為目標,所以社會經濟越發達,殘疾率的發生就會有效降低,經濟發達地區殘疾的發生率要低于農村等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較高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能夠降低殘疾發生率,有利于促進了殘疾人精準健康扶貧。
參考文獻:
[1]李靜,劉華清.殘疾人精準扶貧方略:基于發展型社會政策的思考[J].殘疾人發展理論研究,2017(07).
[2]郝詩語.社會工作服務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發展困境與能力建設研究——以南京市S機構為例[D].南京理工大學,2017.
[3]尹銀.北京市殘疾人服務需求研究——基于“家庭”視角的分析[D].中國人民大學,2011.
[4]張興杰,王靜,卓彩琴.農村殘疾人經濟狀況實證調查分析——以廣州市農村殘疾人為例[J].江漢論壇,2008(7):130-133.
[5]張淵.上海市殘疾人養護機構規范化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12.
[6]張薇.西藏殘疾人口“精準扶貧”體系化建設分析[J].西藏發展論壇,2017(06):38-40.
〔本文系河北大學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提升河北省健康扶貧效果路徑研究”(項目編號:hbu2018ss32)階段性成果〕
(張美伶,河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