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允恩 郭巍 張書皓 龐楠 李麗娜 杜君 朱小苘
【摘要】高校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師生的橋梁和紐帶,也是黨在高校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前沿陣地,要加強戰斗堡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才能承擔立德樹人的重任,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因而提出了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 基層黨組織 吸引力 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高校是培養和塑造新時代青年的重要基地,高校基層黨組織更是培養積極、先進分子,并發展成黨員的搖籃。強化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重視基層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投入,必能使高校管理、教學和科研等工作的有序高效開展,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有效保障。
一、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支部負責人缺乏黨建意識。主要是支部負責人對黨的性質、宗旨、工作基本原則和要求認知不到位,主要表現如下:首先對黨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多數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輕黨務重業務,沒有把黨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去貫徹和落實。其次黨建工作的整體的工作規劃和工作目標不夠明確。一些基層黨建負責人未理清思路,不知如何貫徹實施,常常只是通過會議傳達文件精神。最后黨建工作的具體措施落空,一些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擅長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未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到位黨建措施,解決具體問題。
2.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黨支部工作存在黨員發展“關系戶”、思想工作缺乏、群眾聯系不到位等情況,導致了優親厚友——黨員發展功能弱化;流于形式——黨的思想宣傳工作虛化;脫離群眾——基層黨組織工作邊緣化。
3.部分黨員未起到榜樣帶頭作用。黨員領導干部需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師生黨員認識到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政治理論學習的系統性和深刻性。部分黨員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淡薄、服務意識與責任意識欠缺,教書育人與立德樹人的宗旨執行的不夠徹底。
4.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與凝聚力不足,缺乏活力。一些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無論從形式和內容上看,多數缺乏創新眭。基層黨組織以讀讀報紙和文件、開座談會、辦專題講座、寫心得體會等模式與方法開展黨建工作。學習形式化,內容刻板化,與黨員的實際工作聯系少,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吸引力與凝聚力建設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基層黨組織必須重視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創造力,服務師生、貢獻社會。
1.組織保障,建設素質過硬的黨員師資隊伍。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是保證黨對高等教育堅強領導的重要舉措,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維護高校穩定、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保障,是加強高校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現實需要。”基層黨肩負著直接聯系和引導、組織與團結師生的重要職責,必須高標準要求從事黨建工作的教師黨員,選擇政治思想素質高、學術造詣深和組織管理能力強的教師黨員擔任支部書記和黨務干部,為基層黨建工作做好組織保障。
2.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執行好黨的教育方針,要加強黨組織的政治宣傳作用,還要發揮黨員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就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吸引力與凝聚力的建設。
3.激發基層黨組織創新性。黨的十九大作出兩大政治論斷:“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二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換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創新需要結合國情、黨情的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開展活動。當今社會,互聯網的作用越來越大,世界各國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這給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一成不變、墨守成規是行不通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繼續發揚黨建工作的優良傳統,又要直面挑戰,切實做好新時代提出的新課題,才能使黨組織建設不落后。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性,要重視新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并加以理性分析和處理,也要歸納總結并將經驗推廣。
三、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的舉措
1.提升信仰教育方式和黨的組織吸引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信仰,是永恒的話題,亦是當代的主題;是理想的追求,也是現實的需求。鄧小平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再次強調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仰是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所以,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教育,可以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
充分發揮黨的組織資源,增強黨的組織活動吸引力和凝聚力。如參觀西柏坡、李大釗紀念館、董存瑞烈士陵園和沙石峪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與新黨員的入黨宣誓和“七一”建黨節等重大紀念活動,觀看《榜樣3》。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與舊中國廣大人民群眾被剝削、被壓迫的生活相比較,觀看《厲害了我的國》和參觀“偉大的變革一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激發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和熱愛,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這些特定的文化形式提升高校基層黨的組織活動吸引力和凝聚力。
2.創新學習形式,提高黨員的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基層黨組織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思想,使“兩學一做”的學習制度化和常態化,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維護核心、見諸行動”主題教育,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仰者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者。所以:一要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論學習,運用所學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思想緊跟現實,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強化黨員專業學習,把黨建活動與教學科研活動結合,在教學與科研過程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3.與時俱進,創新教育宣傳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社交工具主要有微信、微博、QQ等,高校的黨建工作也要以此為契機,堅持內在原則不動搖,不斷拓展網絡陣地,建立微信公共號、專題網站、微信或QQ群等,及時更新的黨建知識內容,與黨員進行實時不記名地學習、交流,充分展示民主性,達到不受時空限制的教育的目的:豐富黨課的形式和內容(網絡黨課),對優秀典型的組織生活進行案例展示、分析,有引導性地開展討論專區,以期達到黨員對支部民主生活會的理解和認可,進而達到提高支部建設的目的。讓主流意識形態以多種形式得到傳播。
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如:專題講座、黨員活動日、主題討論會、學習匯報會等,通過黨員與專家交流、黨員之間的溝通去找到差距、取長補短,提高黨員的政治思想和業務水平,提升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創新黨建活動,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伴隨時代的進步、文化的提高,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因此,黨員組織生活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豐富組織生活內容,提高黨員的學習興趣。所以,把文體活動引入黨建活動中。高校基層黨組織要依據學科、專業的特點,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引入團體輔導、素質拓展訓練、心理與黨建知識競賽、歌唱比賽、演講比賽、趣味體育等活動到黨建中來,這樣使組織活動的形式不在單一、內容豐富,避免了枯燥無味現象,增加黨員之間互動交流,開拓黨員視野,增強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結論
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直接關系到黨在高校的領導力,要充分認識到其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意義,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從而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