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菊
【摘要】在課堂教育中,教師應重視應用題的訓練,提升初中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在應用題的教育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文章基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進策略,并表明應用題的解題技巧,全面提升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解題技巧
一、引言
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主要為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幫助初中生扎實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并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改進教學方式,全面提升數學教學水平。但現階段,在大部分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運用傳統的教育方式,過于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教育,忽略了訓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傳授學生更多的學習方式,并且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引導學生對應用題進行合理分析,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成效,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的教育方式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忽略了通過應用題訓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僅向學生講解解題思路,導致學生在實際解題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難以形成數學思維能力,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并且,教師在對學生講解應用題時,忽略了向學生傳授正確的解題技巧,導致學生按部就班地解決數學問題,抑制數學創新思維的發展,對學生形成數學綜合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從而降低了初中數學教學成效。
(二)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將自身作為教育主體,忽略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交流和溝通,只對學生進行數學理論知識灌輸。此種教育方式導致初中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難以提升數學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在應用題講解過程中,為完成教學進度,快速講解應用題解題方式,不利于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并且,教師自身姿態較高,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敬畏心理,在遇到難以解決的數學題目時,不愿與教師進行溝通,降低了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三、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為中心
在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并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應用題教育。因此,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一步步解決數學題目。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放低自身姿態,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共同探討應用題解決方式,從而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例如:“有一個三位數,百位數字為1,將1放在最后一位,另外兩個數字順序不變,則所得的新數比原數大234,求原來的三位數。”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并明確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的關系,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設后兩位數為x,得出方程100+x+234=10x+1,從而得出最終答案。
(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大部分初中數學應用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過多地進行講解,避免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性。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應用題目,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通過此種教育方式,學生在面對數學應用題時,能在腦海中檢索與題目相關的數學知識,不斷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形成數學綜合能力。如:“為保護生態環境,我國某地區響應國家退耕還林號召,將部分耕地改為林地。在改變后,林地面積與耕地面積共有18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是林地面積的25%,求改變后林地面積和耕地面積各為多少平方千米?”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題目,要求學生自行解答。之后,教師幫助學生分析題目,此題主要是考查學生一元一次方程知識,應設林地面積為x,耕地面積為180-x,通過題目中已知條件,得出方程180-x=25%x。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學生錯誤的地方進行指正,避免學生走入思想誤區。
四、初中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
(一)仔細閱讀題目
在初中數學應用題解題中,大部分學生難以獲得正確答案的主要原因為學生讀題方式錯誤。在閱讀題目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一讀而過,對題目的意思難以進行有效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應用題題目,幫助學生在題目中分析有效信息,從而掌握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如:“某車間有工人85人,平均每人每天能加工大齒輪8個,或者小齒輪10個。已知1個大齒輪和3個小齒輪為一套,問如何安排勞動力使生產的產品剛好成套?”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題目,重點理解幾個大齒輪與小齒輪為一套,并清楚工人每天能加工多少大齒輪和小齒輪。以此作為基礎,引導學生理解最終問題。設x人加工大齒輪,則85-x人加工小齒輪,得出方程3×8x=10(85-x),最終得出正確答案。
(二)注重素材積累
初中數學應用題大部分來自生活實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目的理解程度,而且應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積累數學解題素材,從而使初中生形成數學問題意識,開發數學思維,有效形成正確的解題技巧。
(三)善于歸納題目
在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說明,應用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但只要將題目仔細進行分類,并將解題方法進行歸納,就能有效提升數學解題能力。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將錯誤的應用題進行記錄,并及時進行反思,同時幫助學生歸納解題技巧。長時間采用此種學習方式,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解題思路,使學生在面對相同類型的應用題時,能合理運用腦海中的數學知識,最終獲得正確答案。但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定期對學生記錄的應用題進行考查,避免學生產生學習惰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在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對應用題進行分析,并傳授學生簡化題意的方式。在解決應用題時,教師應傳授學生正確的解題技巧,要求學生仔細閱讀題目,并根據生活實際,積累解題素材,還應重視反思,將應用題進行歸納,構建解題方法體系。通過以上教育方式,有效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維峰.力求認識,掌握數學——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145.
[2]付志芳.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及解題技巧[J].西部素質教育,2016(16):103.
[3]李典藝.激發學生興趣,巧用解題技巧——分析高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中學數學(高中版),2014(0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