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摘要】文章以一節六年級英語課為例,探討了在Lets talk課例中應該如何設計口語教學任務,讓學生盡可能地在課堂上說英語。作者提出了“四構”教學,包括對話建構、對話解構、對話重構和對話創構,讓學生易開口,敢開口,樂開口,在學習中積極參與,團結合作,對英語口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四構”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生要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小學英語教學又要以語言交際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的[1]。本節課以Lets talk為例,課堂上要突出talk這一語言技能,加以延伸和拓展,鼓勵學生用所學的語言材料進行對話、敘述和表演,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talk,促進每一位小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高。
一、對話內容分析
(一)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3 My weekend plan”中的Lets talk。
本課時分為Lets try和Lets talk兩個部分,本課學習的核心句型是“Where are you going?”“I am going to....”“When are you going?”借助John and Amy回家路上聊天的情景,讓學生感知上述句型的語義及語用情景。
(二)目標分析
本部分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夠理解對話大意;能夠按照正確的意群及語音、語調朗讀對話;能夠在情景中運用句型“Where are/is...going?”“...is going to....”“When are/is...going? ”談論計劃的時間與地點,還能通過對話學習了解電影院周二通常有半價電影票的生活常識。
從課文內容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這節對話課從Lets try的觀察圖片、聽力、口頭回答入手,引出本節課的話題——討論“plan”,而Lets talk則是John和Amy談論John和Jack的下周“plan”。
(三)任務分析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于六年級學生而言,二級口語目標要求學生能就日常生活庫話題作簡短敘述,能在教師的幫助和圖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本課是對話課,學生以“talk”為主,那么在本節對話課中,教師如何為學生創設更多“說”的機會呢?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們發現可以分成以下幾個主要的口語任務。
任務一:激活語言知識,建構“talk”。
任務二:語篇呈現,解構“talk”。
任務三:挖空句型,重構“talk”。
任務四:替換信息,創構“talk”。
二、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的“四構”策略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說”是英語的學習中非常重要的語言技能。在本節Lets talk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以下口語教學任務。
(一)激活語言知識,建構“talk”
1.激活學生的“Word Bank”。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相關的單詞歸類總結,形成以話題分類的“Word Bank”。學生在談論相關的話題時,隨時可以使用這些單詞,不再懼怕課堂上的話題討論。“Word Bank”還可以幫助學生增加詞匯量,有效地拓展與他人的交流。
本節課的話題是“My Weekend Plan”,要學習的時態是一般將來時。小學階段學習了很多與“be going to”相關的詞匯,包括相關的動詞詞組,有關地點、時間的詞匯。本課時運用“Sharp eyes”的游戲教學法幫助學生激活與“My Weekend Plan”相關的詞匯。
2.激活學生的“Sentence Bank”。《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的目標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的單詞進行分類;對分類的單詞進行觀察總結,引導學生找出三類詞對應的疑問詞,培養學生的觀察與總結能力;最后,讓學生用三個疑問詞造句。簡單的口語任務,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激活學生的“Passage Bank”。英語口語技能的學習包括聽、說、讀、寫方面。“聽是言語理解,說是言語表達,言語理解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構成了英語口語能力。”[2]因此, 要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聽”,發展他們的聽力理解能力,以“聽”促“說”,進一步抓好他們的“說”,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本課時教學Lets try,采用聽前預測方法。聽力前教師出示Lets talk圖片,提問:“Whos he? Whos she?”學生回答:“He is John. She is Amy. John is on his way home. He sees Amy.”“What is Amy going to do? Can you guess?”學生結合圖片,嘗試猜測答案:
(1)What is Amy going to do? Amy is going to buy some fruit.
(2)Is the ice cream for John? No, it isnt.
(二)語篇呈現,解構“talk”
教師介紹:“John and Jack are going to do an interesting thing.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學生猜測最多的是:“They are going to the cinema. They are going to see a film. They are going to the science museum. They are going to visit the space show.”
學生帶著問題“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觀看動畫。學生口頭訂正答案:“They are going to see a film.”在學生閱讀文本后,教師根據文本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技能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設出更多有利于促進學生高級思維技能發展的教學活動。”[3]在本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可視化思維導圖直觀形象地把“Johns Weekend Plan”的五個范疇有機地聯接在一起,幫助學生增強口頭表述的條理性、邏輯性,為學生的口語輸出奠定基礎,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三)挖空句型,重構“talk”
解決重點句型后,教師將對話中的核心句型和詞匯挖空,以課件形式展示,讓學生根據圖片和上下文段,預測對話內容。學生帶著問題觀看Lets talk動畫,回答問題并及時訂正答案。學生根據課文重新組織對話,在重構中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接下來,則要求學生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和停頓朗讀對話。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讀”是任何語言教學中任何階段都需包含的一個重要環節,小學階段對英語學科“讀”的教學必須給予更多的關注。英語的朗讀要注重語義與語境、語調與語流結合,把“talk”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以讀解難,把“Why not go on Tuesday? Its half price then!”等句子的情感很好地表達出來。“準確的朗讀有助于學生詞匯與句子的積累,有助于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和語言想象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英語更好地把英語說出來。”[4]
(四)替換信息,創構“talk”
英語對話教學內容豐富,小學生又有很強的表演欲望,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引領學生走近對話,走進生活,使他們在對話中不斷豐富知識,發展思維,提升能力,這樣我們的英語對話教學就會煥發出生氣,學生就能從中享受到英語對話的樂趣,真正實現語言能力的突破。“調查”(Do a survey)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活動,學生在調查活動中運用本課重點句型,通過調查報告,可以創構“talk”,促使語言技能轉變為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學生已經理解了本課對話的大意,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教師通過課件或調查表提供信息點,學生則可以創構對話。調查表格的完成為創構做好了關鍵詞的鋪墊。同時,創構對話也是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知識能力的體現。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創構對話后,教師提供平臺,讓學生上來表演自己的對話,教師在課堂上及時用手機把學生的表演錄制下來,課后發在微課掌上通,讓學生與家長進行觀看與學習。
三、結束語
“對話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話貫穿于小學英語PEP教材和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始終。通過對話教學,學生可以進行聽、說、讀等方面技能的訓練,這是培養學生綜合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5]運用“四構式”實施會話教學,從單詞、句子入手建構“talk”,到語篇呈現后的解構“talk”,再到挖空句型的重構“talk”和學生表演式的創構“talk”,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環節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增強學生說英語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方文杰.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任務的設計及其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2(06):5-8.
[3]陳美青.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課件[EB/OL].東莞小學英語網,2016.
[4]陳錫珍.小學英語課堂有效的評價語言[J].東莞教育,2015.
[5]段曉靜.小學英語口語評價案例詳解[J].學周刊,2011,9(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