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壯
摘 要:互動式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本文闡述了在管理學基礎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各種互動式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管理能力等教學目標起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管理學基礎
管理學基礎作為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介紹管理的一般原理和一般方法,對管理活動進行系統的分析,從而找到管理的基本規律。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管理過程中的普遍規律和一般方法,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一般管理學基礎在專業培養計劃中第一學年開設,而管理學屬于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學科,存在理論抽象、綜合性強、實踐性強等特點,所以用“填鴨式”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對于低年級大學生教學效果不佳,以至于影響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經過實踐,運用互動式教學學法教學效果更佳。
一、互動式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從現代教育理念出發,以滿足學生求學有效需求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人才需要,促進教師自身水平與教學效果的提高為目的,通過教與學全方位相互促進和溝通達到上述目的過程,稱之為互動教學法?;邮浇虒W方法強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重在培養學生全面能力。
互動式教學法相對于傳統教學法,更善于發揮人的潛力,發展人的個性,發現人的價值。傳統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輔,重點是教師要教好,而互動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重點是學生要學好,從而實現了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生變成了教學活動的主角,而教師轉變成教學活動的導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而學生是積極參與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教學活動積極參與過程中,獨立思考,啟發學生才智,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互動式教學法的表現形式
1.角色換位法。角色換位法是指教師在每節課開始上課時,在復習上節課學習內容環節中,要求學生扮演教師角色,為同學們講解上一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通過角色換位法,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活躍課堂氛圍。從學習金字塔中可以發現,教授他人是記憶留存度最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扮演教師角色,去講授知識,學習效果最佳,這種方式不僅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主動性,并且增強了課后學習積極性。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實際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研究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案例分析法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因為管理學中的理論比較抽象,并且低年級大學生的社會經驗少,管理實踐匱乏,應用案例分析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其中的管理原理與規律。例如計劃章節時,為學生準備某龍頭企業的年度工作計劃編制案例,下發給學生,學生閱讀并撰寫個人報告并進行課堂交流,最后教師總結出工作計劃的編制程序。
3.角色扮演法。在學習團隊管理這一章節時,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法設置某一管理情景,可借助道具進行情景扮演,使每個學生扮演團隊中不同的角色,再現團隊管理中具體行動,進行討論和分析。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況下真正領會團隊合作的作用與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設身處地站在交往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能力。
4.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把班級同學隨機分為幾個小組,圍繞某一話題展開討論,小組成員進行相應分工,最后每個小組把結果進行匯報,教師進行點評。小組討論法可以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參與度高,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特點進行分工,最終完成一項任務,不僅使學生更容易學習掌握專業知識,而且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5.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是邀請相關專家,針對某一問題,敞開思想,暢所欲言,產生盡可能多的設想的方法。在學習決策程序章節時,在準備決策方案環節可以運用頭腦風暴法,邀請幾位同學,針對某一決策案例,讓大家暢所欲言,鼓勵大家奇思妙想,倡導創新思維,并且不能對他人的想法做出評價,這樣提出盡可能多的決策方案,能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三、結語
互動式教學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教學更加生動化,多樣化和具體化,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應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及時獲取學科的前沿動向,還要不斷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有效解決課堂突發情況。教學評價更加多元化,由傳統的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轉變為平時課堂表現、課堂作業與期末考試并重,更加全面反映學生的能力與素質。
參考文獻:
[1]周畢文,李金林,田作堂.互動式教學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04-107).
[2]陳芳.淺談互動式教學在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496).
[3]溫偉紅,等.采用互動式教學進行《醫學免疫學》課堂授課的體會[J].中國免疫學雜質,2016,08(1225-1227).
[4]杜艷迎,陳云.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大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0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