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采妮 趙威
摘 要:校園媒體作為新聞輿論的天然宣導工具,它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載體,它對新時代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可忽視的是,現階段高校校園媒體建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掌握校園輿論場域主動權,從而實現先進文化建設和主流意識牢固占領校園文化陣地,增強抵御非本位主義文化的侵害,凈化校園文化環境,美化高校育人環境。
關鍵詞:校園媒體;美育;高校;“三美”理論
在高校校園媒體文化構建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在人的整體發展歷程中,美育不可或缺”。在新時代,美育發展與校園媒體建設密不可分,互為表里,相互依存,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此兩方面的工作。譬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及美育與媒體建設工作,“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校園媒體作為獨特的校園新聞輿論宣導工具,它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載體,它在校園文化體系構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利用日益多元化的校園媒體,推進美育與德育工程,培養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的新時代大學生,成為當前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一、當前我國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現狀概述
高校校園媒體是校內宣傳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信息宣傳、學術交流、生活娛樂、輿論宣導的重要平臺。在高校校園媒體建設中,從媒介構成上看,高校校園媒介主要由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臺、校園網站、LED顯示屏等主流信息載體組成,而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則成為校園媒體建設的新趨勢新業態。從傳播的功能或內容上看,高校校園媒體主要實現新聞宣導與學術交流功能、新聞輿論引導與監督功能、宣傳教育與實踐推廣功能、生活服務與文化娛樂功能。從接受主體角度看,高校校園媒體具有受眾群體穩定、受眾導向鮮明、受眾特點固定、受眾渠道多樣、受眾意識強烈等特征。從高校校園媒體育人功能的角度來看,雖然高校校園建設拓寬了校園育人工作的途徑,促進了高校校園文化體系的構建,有效引導了校園新聞輿論的走向,但是,高校校園媒體建設在發揮育人功效方面亦存在一定的失位,比如傳播內容單一,同質化嚴重,缺乏內容美;傳播形式固化,接受群體認同感“虛位”,缺乏形式美;媒體工作人員專業素養不高,理想信仰不足,缺乏理想美。所以,亟需走出一條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道路。
二、美育在高校校園媒體建設中存在的重要性
美育在高校校園媒建設工作中不可忽視。美育作為一種無聲化的教育手段,它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群育相輔相成,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不完備的教育體系。無一例外,高校校園媒體建設也不可忽視美育的存在。美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前者是指人的一切審美活動,后者指“自覺地、能動地規劃,有意識地進行的審美教育”。高校校園媒體建設與美育不無關系:校園媒體可以多種形式、多元渠道傳播美育知識,高揚中華美育精神,彰顯“四個自信”指導下的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美育可以給予校園媒體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優化與指導,提高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理想美、形式美和內容美。
美育豐富了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內容。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美育對于建立文化自信、建立新時代民族信仰的重要性,明確給學校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校園媒體作為高校輿論引導的先鋒,必須肩負起宣傳美育的使命,將中華美育理論、美育精神融入到校園媒體建設中,從而豐富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內容,增強校園媒體的文化魅力。譬如,中華美育經典詩句,可以涵養大學生的審美趣味,促進大學生的人格養成。同樣,中華民族歷史中壯烈的英雄主義故事、高亢的愛國主義詩歌、悲壯的浪漫主義音樂等,皆帶有濃重的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這些正是當代高校校園媒體建設所需要的精神食糧。
美育優化了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形式。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不同,“美的形式顯現人的本質力量、能喚起人美感的事物感性形式。”美育可以優化高校校園媒體的“外形式”和“內形式”,即指導與優化校園報刊、校園廣播、校園電臺、校園網站、校園新媒體等媒介,以美的形式出現,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又可以增強校園媒體內容結構方式和表現方式的合理化,提高視聽觀感和審美愉悅。
三、以美育人,以藝潤心——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有效路徑與長效機制研究
結合當下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現實語境,以“三美”理論為視角,從理想美、內容美、形式美三個維度,探尋新時代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有效路徑和長效機制,從而推進高校校園文化體系構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發揮“三美”對提升校園輿論引導之功效。具體而言,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理想美就是以中國夢的理想美為核心,堅持正面宣傳,引領導向;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內容美就是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容美為主線,堅持文化引領,服務師生;高校校園媒體建設的形式美以感性和理性相統一,堅持優化形式,技能提升。
(一)理想美:高校校園媒體建設要高揚信仰之美
理想美是人類審美意識高度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指向未來遠景的創造性想象的產物。當下,中華人民共同的理想是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此,高校校園媒體建設必須圍繞這一共同理想,堅定理想信念,通過校園媒體的輿論引導、宣傳教育、信息宣傳等功能,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自覺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共同理想。從現實生活來講,高校校園媒體需要在內容上推介有關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在形式上創新宣傳理想信念教育的樣式,從而營造氛圍,高揚信仰之美。
(二)內容美:高校校園媒體建設要挖掘內容之美
美是精神領域抽象物的再現,內容美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聯系的產物。高校校園媒體要以內容美為主體,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將愛國主義思想、集體主義觀念、民本主義情懷、民族復興信念等先進文化引入高校,教育引導大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形式美:高校校園媒體建設要體現形式之美
形式美是人類在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高校校園媒體建設要運用美育理論優化信息傳播的“外形式”和“內形式”,即指導與優化校園報刊、校園廣播、校園電臺、校園網站、校園新媒體等媒介,在外在對稱、比例、節奏、韻律等講求形式美,力爭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從而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校園媒體的美感。
高校校園媒體建設通過“理想美”、“內容美”、“形式美”能夠升華校園文化,營造育人環境,正確引導校園輿論,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使當代大學生由“本然之心”向“應然之心”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志榮.美育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N].光明日報,2018.12.03.
[2]新華社.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N].新華社,2018.09.10.
[3]人民網.習近平出席全國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網,2018.08.23.
[4]人民網.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網,2018.09.11.
[5]袁祖舍,高長梅,吳玉紅.學校審美教育全書(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02:12-13.
[6]新華社.習近平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N].新華社,2018.08.22.
[7]邱明正,朱立元.美學小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5:19.
[8]奚傳績.美術教育詞典[M].2009:50.
[9]金銀珍.設計美學導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