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要:現在信息化發展迅速,ERP系統已經被企業廣泛應用,對內部審計環境、線索、風險等因素帶來了一些作用。為了加強內部控制,需要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參與到ERP的全過程。以達到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其他重點內容的審計和評估,積極推動審計信息化。
關鍵詞:ERP環境;內部審計;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9.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238-01
近年來,由于信息化網絡技術總體技術體系的不斷成熟,受其影響,社會主流生產模式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轉變。而在各行業領域,各企業在采購、生產、管理以及銷售等各環節之間也普遍注重于加強其關聯性與協調性。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應運而生。這一計劃的主要核心理念為,在運用互聯網信息化電子技術的基礎上,將企業運營各環節與各項管理工作相結合,共同構成企業信息與管理系統,以此來改善企業內外部發展環境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然而,ERP計劃在具有上述諸多發展優勢外,理論體系基礎仍舊稍顯薄弱,我國在這一理論領域的起步相對較晚,使得在企業實際運營中,仍舊存在著一定問題。如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管控能力有所衰減、企業審計效率有所降低等,因此,筆者以ERP環境下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并針對性提出問題解決措施。
一、ERP企業資源計劃的主要特點
1.ERP企業資源計劃的整合性
ERP企業資源計劃在剝離了信息化電子技術在數據采集、分析提煉等方面的高效外,其主要核心競爭點為ERP企業資源計劃的整合性。筆者將這一特性分為以下兩點表現形式進行闡述:第一,將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相整合,以此加強企業在各運營環節的競爭力。如將企業的產品銷售環節與供應鏈管理功能相整合,有效推動了企業與分銷商等多方構建新的合作關系;第二,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在ERP環境下,企業實現了一體化運營管理,在簡化了企業運營各項手續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出現資產閑置、資金使用率低等問題的出現頻率,從企業整體發展角度來看,有效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2.ERP企業資源計劃的財務管理高效性
在ERP環境下,企業更注重于建立完備的財務管理系統,這也是ERP計劃的企業財務管理高效性特點。
二、ERP企業資源計劃對企業內部審計產生的影響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ERP環境下,企業舊有的內部控制模式發生一定程度的轉化
在企業舊有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與內部控制體系中,是以企業內部財務核算為整體管理模式的主要核心,其他企業各項運營環節為附屬。而在ERP環境下的企業系統化管理模式下,處理和存儲信息更加集約化、自動化并且高度集中。傳統的手工操作,明確職責和分工這部分作用被弱化。企業內部控制的方向從財務核算環節轉變為,以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各項決策與發展計劃的制定為基礎、并加強了對產品業務流程的管控力度為核心,注重于增強企業內部審計效率、財務系統管理、生產環節管理有效性與科學性等方面,并顯著加強了企業的財務風險識別能力與風險防范能力。
2.傳統的審計痕跡和線索中斷或者消失
傳統的手工記賬系統,企業的財務收支具體信息與其他各項經濟行為都會以書面形式進行總結記錄,而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也正得益于此,對企業原材料采購、銷售等各環節的資金往來都有著明確線索,這也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ERP系統中很多原來的紙質憑證轉化成為計算機編碼,很多的單據、憑證、報表都是在ERP系統環境下自動生成,傳統的憑證賬簿已經被替代甚至消失。業務更加隱性化、數字化。在ERP系統下可能發生舞弊,通過非法手段進入計算機并通過防火墻,可以篡改程序與企業各項經濟行為的具體信息,并在篡改后清除訪問記錄,而這類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與可靠性,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3.在ERP環境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種類逐漸呈現多樣化
筆者將現階段,企業在ERP環境下,內部審計呈現的新的風險種類分為以下三點進行闡述,其分別為:第一,系統中很多的責任是不相融合,也相對集中,不按規則使用或者在錄入數據的過程,虛假錄入、修改內容、省略信息、超期錄入等辦法制造虛假數據,這些在系統中不會留下痕跡,擾亂審計人員的工作方向,帶來審計風險。第二,可能造成審計人員過于依賴系統的自動處理結果功能,對發現的問題和疑點,沒有必要的分析和重復檢驗,降低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第三,企業運用互聯網信息化電子設備存在的風險,這一類型的風險主要表現形式為,設備存在著自身數據處理一些影響準確性的因素。或者數據存儲介質受潮和擠壓等情況,造成數據丟失的可能。
三、企業在ERP環境下,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的針對性應對策略
1.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加強對ERP系統總體管理流程的參與度與了解程度
企業在選取ERP企業資源計劃為運營管理模式的準備與系統設計階段中,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該及早參與到ERP系統鋪設工作中,從開始論證、系統各項管理項目的設計、ERP系統的鋪設直至ERP系統的運行階段。并根據ERP系統管理模塊繁多等特性,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深入了解ERP系統的各項管理環節,這樣以增強可以企業審計人員對ERP系統的管理特性了解程度,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有效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
2.完善內部審計準則、標準的規范建立,提高人員技能素質的培養
在企業ERP環境下,企業構建與ERP計劃實際管理過程中相配套的統一審計標準。把各項財務數據的記錄、防火墻安全防范控制、信息化設備的操作過程、操作記錄等作為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尤其是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作為重點,注重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升與團隊建設工作,要有豐富的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并采取定期組織企業審計人員的集中培訓、提升企業審計崗位招聘的財會專業性技能招聘門檻等方式來提升企業審計人員的整體專業素養。
四、結語
結合全文,在企業全面實施ERP系統程序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安全準確,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素質,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進程。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獲取有效數據,辨別經濟業務真假,找出管理活動的薄弱部分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準則和標準,使內部審計工作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輝.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及對策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8(10):9-10.
[2]李鎮宇.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發展現狀、趨勢與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8(8):72-73.
[3]朱慧.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8(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