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偉 朱正煜 高騰超 張薦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國高校大學生“校園貸”現狀、成因,并提出了治理“校園貸”亂象的相關的對策。高校應加強引導和教育,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凈化高校校園環境。
關鍵詞:思想引領; 校園貸
一、我國高校大學生對待“校園貸”的思想現狀
在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性不斷提高,以及網絡時代的到來,各類校園貸款軟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快速發展。然而,由于大學生群體的總體法律防范意識相對不足以及社會對校園貸相應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從而致使校園貸相關事件頻繁發生,使得校園貸的問題成為當下社會談論問題之一。一部分大學生是因為家里比較困難,沒有太多的生活費,自己又沒有生活來源,迫不得已才申請校園貸;而另一部分人是因為平時自己的消費欲望比較大,為了比闊氣,為了過上比較好的生活才選擇校園貸。
面對“校園貸”問題, 國內各大高校雖然通過采取日常監測、廣泛宣傳、專題教育等形式加以正面引導, 但對于大學生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而言, 校園網絡貸款的誘惑力還是很大, 僅僅通過常規的教育引導難免會不盡人意, 而面對學生創業等對資金的合理的需求, 又沒有更有效的措施來及時快速地解決, 由于網絡信貸的隱蔽性, 高校很難及時發現、并進行有效干預[1]。“校園貸”事件的發生, 不僅僅反映出高校相關教育和工作內容的缺失, 也從側面折射出了校園環境治理有待加強。
二、 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高校大學生“校園貸”的成因
1.大學生沒有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在高中階段,學生心里明白高考的重要性,再加上老師的嚴厲管教,所以,非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但是,到了大學之后,由于大學的生活很松散,指導員不會管的那么嚴,再加上周圍的同學很多都是游戲迷、追星族、購物狂魔、影視迷。所以,很多大學生反映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根本不夠用,這就給校園貸很好的下手機會。
2.盲目消費
在當今社會,高校大學生的攀比消費,盲目消費和奢侈消費現象頻發。于是就忽視了自己經濟承受的范圍也跟風買名牌包,高級化妝品等奢侈產品,導致經濟能力無法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正是這高昂的消費現象容易被校園貸“低息,分期,手續簡單,房貸快”的宣傳所打動,學生會通過借貸來滿足自己高昂的消費欲望,特別是家庭生活條件不優越的大學生,為了能夠趕上周圍同學生活質量而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刺激他們消費的欲望[2],而對自身的還款能力和所承擔的后果考慮不足,從而掉入了“校園貸”的陷阱中無法自拔。
3.缺乏社會經驗和資助體系的不夠健全
為了減輕貧困生的家庭負擔,國家提供了無利息的國家助學貸款。而社會上提供的金融產品琳瑯滿目,特別是網上金融產品,與網貸相比,很多大學生覺得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手續比較復雜,到款時間長,學生們也比較愛面子,所以,很多大學生選擇網上貸款。但是,他們缺乏社會經驗,不能認清這些機構的真面目,一不小心就走進了校園貸的陷阱,而使自己無法脫身。
4.缺乏有力的市場監管
很多校園貸平臺并不是比較正規的小額貸款機構,它們不斷降低申請校園貸的門檻,減少辦理的條件,讓大學生很難拒絕誘惑。很多網上管理機構由于職能的交叉管理,或者管理的條例不明,責任的主體不明確,這就造成了網上校園貸市場管理缺乏監督。很多校園貸利用市場監管的縫隙,不斷進行違法的網上貸款。
5.校園安全教育的匱乏
首先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大學生不了解相關的金融知識,不清楚貸款所承擔的法律風險,也不知道校園貸有多大的危害。其次是學校、社會、家庭并沒有重視校園貸所存在的問題,也沒有加強對學生的相關教育與監督,致使學生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和相關的法律知識,最后被校園貸的虛假宣傳所迷惑,自己也掉入了高利貸的陷阱中。
三、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引領
1.“家與校”共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學校應該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好各方面的宣傳警示工作,讓大學生對校園借貸有明確的認識,營造良好的高校消費氛圍來遏制校園貸亂象的發生;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起到帶頭作用, 樹立正面形象,積極引導孩子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合理消費的消費觀,同時讓孩子認識到攀比心理、虛榮心理等的危險性。
2.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自我保護意識
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遏制校園貸亂象現象的發生。首先,利用媒體在校園內介紹校園貸亂象的典型案例及相應后果,增強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并教育學生保管好個人信息,杜絕外借身份證,學生證等證件。其次是通過各班開展主題班會,安全教育宣講會,學生會各部門開展辯論賽等活動來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理性消費、科學消費。再次黨員教師要積極開展校園網貸的輿情觀測和輿論引導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置[3]。
3.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和資助體系
國家應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校園信貸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預警機制;同時各個部門之間也在相互合作,加大監管力度,在治理“校園貸”的問題上,要建立統一監管和分層分類型監管機制,明確各個部門的監管范圍及監管職責,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管與防控[4],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和自控能力。加強對校園貸平臺監管力度,對不良校園貸平臺進行嚴懲,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結論
本文從鼓勵正規的金融機構進入校園入手,以嚴格的信息審核制度、適當的利息額度、配套的還貸機制[4]入手,真正幫助大學生解決日常學習生活和創業就業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同時,家、校和社會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強引導和教育,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凈化高校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楊晨.精準資助視角下高校“校園貸”風險防控工作研究[J].泰山學院學報.2017,39(05),136-140.
2、王鴻敏,閆海水.淺析大學“校園貸”的亂象成因及發展趨勢[J].中國集體經濟.2018,36(12),112-113.
3、耿成興.大學生校園網貸亂象及其治理對策[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8,37(4),39-43.
4、莫燦燦.高校“校園貸”亂象的危害、產生原因與規避策略[J].沈陽大學學報.2018,20(1),49-52.
作者簡介:
劉立偉(1984.6-),女,漢,河北省遷安市,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