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早霞
摘要: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五千年來積累下來的財富,需要每一位炎黃子孫好好學習,并且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慢慢去品味。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時時刻刻在各方面給學生滲透這些文化,讓學生在無形中接受。初中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并且思想也在慢慢形成,所以老師需要多加教育。一部分學生在這一時期會出現叛逆的行為,若有不正確的做法出現很有可能會讓他們形成扭曲的價值觀,在此情況下,需要老師在傳授優秀傳統文化時融入德育,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德育;實踐探究
作為一名初三的語文老師,身負重任,因為學生面臨的是中考,中考對于他們來說是一次較為關鍵的轉折點;而且在新時期背景下,倡導的是中華文化,中國夢等,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在講課時融入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并讓學生吸收。其次,這一時期的學生思想較為活躍,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所以老師要在方方面面對同學們進行德育教育,將學生們引領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德育教育是道德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進行德育教育對同學未來的生活、學習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是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的實踐探究的淺談。
1 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傳統文化并且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讓人受益匪淺,老師在學習和生活中要用文化的力量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們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語文老師一定要做好文化的傳播者,讓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在課上老師要在適當的位置融入初中德育方面的知識,讓同學們既能學習到傳統文化,還能接受道德的洗禮,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這是教師所希望達到的最高標準。
例如,在上課時,老師可以由課文所講的內容引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初中九年級的語文課上我們會接觸到《詩經》一類的古詩詞,這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具有傳遞文人思想的重要作用。《關雎》是我們初中的必背詩篇,從詩中的”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等,我們認識到個人對美好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讓我們知道生活需要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充滿期待。在學習其他詩時我們也要明白古人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吟詩是古人表達情感和自己遠大志向的一種方式,并且學生自己也會在誦讀古詩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修養,進而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做到在文化中學習、認識道德方面的知識,體現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
2 開展文化和德育班會,提高學生的認知
青春期的學生需要老師和家長等人給予其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在正確的指引下,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文化及精神中學習到德育教育。作為語文老師需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用文化的力量來感染同學們,并且在傳授文化時,必須融入德育當面的教育,讓同學們不只是單方面的學習,更能全面發展。德育教育對于同學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同學正確認識一些事情。
例如,語文老師可以利用上課時間開展一節班會課,不要因為占用講課時間就放棄這樣的教育形式。講課固然重要,但人格的培養和深層的文化傳播更重要。現在倡導的是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下的學生會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語文老師開展班會課的內容要與語文學習大致相關,所以傳統文化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在傳統文化學習中,老師要讓同學們認識到其精髓所在,深入到其想表達的精神,比如就可以選擇講”二十四孝”的古詩,拓寬學生的認知,在傳統精神中學習道德方面的知識。德育班會可以由學生準備,老師可以提供有關題材,比如,感恩和誠信等。在準備過程中,學生會深入、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體會到德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認知。
3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感受中華精神
新課改的背景下,在慢慢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再是”灌輸式”的教學形式,老師在努力讓同學們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學校也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在特定的情況下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并且領會到其精神所在。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會有利于學生德育認識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完善自我,全面發展。
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與其他老師一起在特定的一些時間帶領同學們參觀有關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讓同學們感受到偉人們的精神。在參觀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同學們講解中華英雄事件,讓同學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豐功偉績,產生敬重之情。在敬重中會讓同學們愿意主動去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還會在偉人們的精神中學到自己應該要有怎樣的道德風尚,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觀看完之后,要讓學生寫下觀后感,認認真真地去思考、去體味傳統文化及德育中的精神。
4 結語
初中是生理和心理都在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正確的引導尤為關鍵。作為語文老師,教學的內容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課文,還要與我們國家的文化、精神接軌。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五千年歷史的洗禮,變得更加值得學習,也使我國的傳統文化變得更加的燦爛輝煌。在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滲透著千千萬萬種中華民族值得學習的精神,其中的一些民族精神對于現在的德育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老師要在此基礎上再次加深德育教育,并以此教育學生。
參考文獻:
[1] 胡虹麗.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課程的模式與原則[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7).
[2] 徐海燕.“教育心理學”課程浸潤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實例[J].萍鄉學院學報,2016(02).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