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在社會生活環境當中謀求生存與發展最為重要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課程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綜合使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能否解決問題受個體對問題是否理解到位所決定,文中將詳細提出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將來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未來人才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量,還需要具備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不高,亟待提升。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培養,具體教學當中,一定要調動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學習。
一、 加強師生間雙向互動
思維方式是學生問題解決的主要思路,也同樣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追求高效率的教學,大部分教師過于追求課堂的容量,急于完成教學任務,未充分重視起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造成學生機械式的聽講,套用公式的學習模式,導致思維方向僵化。為了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教師要重視加強雙向互動,學生具有崇師、懼師的心理,親其師而信其言,教師要主動親近學生,讓他們想說、敢說,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翁地位,進而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拉近師生距離,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真正的激活學生的思維。
比如,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人民幣的簡單計算》過程中,筆者通過利用問題教學的方法加強雙向互動,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筆者提問:“如果你有20元錢,花了5元買了一個筆記本,花了2元買了一支筆,最后還剩多少錢呢?”通過這樣的方法充分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這樣情形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積極地開動腦筋,回答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利用這樣的方式,轉變往常教學當中死氣沉沉的教學模式,進而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依靠問題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適當地為學生營造教學情境,集中學生注意力,有助于學生發現以及探索新知。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實際的生活情境,比如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上課前布置好預習作業,讓學生搜集帶角的物體,教學中學生拿出這些物體來分享,之后讓學生觀察這些物體的相同點,讓學生加強合作學習,通過與其他人合作,探索出角的特點。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經過思考后與其他學生合作討論,主動積極參與到探索活動當中來,整個流程中,學生處在活躍的狀態下,有助于學生間的思維互補,提高學習效率。這堂課結束后,引導學生思考角的現實應用以及優勢。
三、 培養學生自主提問意識
思維訓練最初期的階段就是提問,從“疑問”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F實教學過程中,就是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真正了解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區別,讓學生能夠不斷地發現問題,產生深入研究問題的意識。例如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這節課的時候,筆者指導學生對“4、6、8的最小公倍數”進行分析,學生依靠求解最大公因數的公式來分析,最終獲得結論是48,之后教師讓學生來驗證,最終的結論是錯誤的。這時,學生會感到疑惑,答案到底是什么?應該如何求解呢?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提問意識被激發出來,加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思維的邏輯性。
四、 模擬操作
模擬操作就是利用探究性的動手操作活動,模擬問題情境,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主要是經過自主探究,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變為一個已知的問題來展開推導性的研究。經過開發性操作策略的訓練,不但可以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比如:“一輛客車的車身長為12米,經過一座橋長為300米的橋,這列火車保持每秒15米的速度前進,經過這座橋需要多久?”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容易使用300÷15來解決問題。教師并未立即做出評價,而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利用學生身邊現有的熟悉的物品進行操作模擬,直觀生動幫助學生理解,從而正確順利地解決問題。如將鉛筆盒當作客車,將課桌當作大橋,模擬火車過大橋的情境。學生可以做出判斷:需要把300米的橋長加上車身長當作路程除以速度才是過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五、 重視問題變式與遷移
變式練習是在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下,解決問題是在變式練習水平上的較高要求。適當的變式練習可以為解決問題帶來必要的技能基礎,對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相反,解決問題的教學為變式練習帶來充分的知識與廣闊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傳統教學質量。具體教學中,要利用遷移例題的解決方法。例如,學生學習植樹問題后,建議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如數數學校圍墻上鐵欄桿有多少根,用手拃一拃兩根鐵欄桿之間的距離大約為多少,計算第一根鐵欄桿到最后一個鐵欄桿的總長度為多少米?或者數一數路邊路燈的盞數、估計每兩盞路燈之間的距離,估算道路的總長等。嘗試學以致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加強專題實踐練習。還例如學習計算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后,可以把房間的面積進行計算。如果要鋪地板,根據合適的價格來購買地板磚,需要購買多少塊地板磚,一共要支出多少錢。除此之外,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展開多種知識之間的比較、梳理與融合,將新學到的知識以及已經學到的知識適當地聯系起來,構成系統化的認知體系,幫助學生在變式練習中解決不同數學問題,如此一來能夠讓知識變得更加系統條理化,從而深化知識結構。
綜上所述,詳細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數學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更生動形象的形式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來,為每一名學生提供最大化的幫助,教給學生使用數學思維方式進行觀察生活當中的現象,解決平時生活當中的問題。數學課堂當中,只有重現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的真正作用,提高學好數學的興趣,數學教師要加強師生間雙向互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自主提問意識、模擬操作、重視問題變式與遷移,從而培養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樹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4):121-122.
[2]王夢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8):102.
作者簡介:
黃來水,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