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淵
摘 要:隨著近年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外地就近學習的數量增加,本課題通過對蘇州市幾所高校的教師與學生發放了約200份問卷并且回收后進行統計得出蘇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英語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愿景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并根據所得出的這些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對策研究,包括向老師咨詢意見、長期觀察研究、向當地教育局反映等。在下面的內容中將具體介紹本課題的研究原因、研究過程、研究意義、研究結果、研究思考與總結等五個方面。
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
一、研究原因
本課題的研究主題圍繞著蘇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展開,選擇本課題的原因是多樣的,在此我主要列出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而有愈來愈多的人選擇來外地進行務工,這也增加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數量。在如今的社會,關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情況已經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因而我們的課題正好吻合了社會的要求。其次,從英語方面進行調查的原因在于英語的巨大作用,作為全世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學好英語已成為了當代學生們舉足輕重的任務之一并且英語這門科目的地域差異性較大,研究對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挑戰性大的英語科目有利于幫助他們尋找更好地掌握這門學科的策略方法。最后,最為一名師范類的學生,時刻關注著國家的教育問題是我們的一項任務,通過這門課題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學習與學生交流、學習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更好地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研究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主要包括有七個方面,分別包括問卷設計、問卷調查、采訪調查、跟蹤觀察、對比研究、總結等幾個方面。
為進行此項目的研究,在問卷設計方面,我們設計了學生問卷以及教師問卷兩種不同題目的問卷進行調查。在教師問卷的設計上更加注重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本地學生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習表現等方面的感受,同時注重詢問教師本人對于此問題的看法;在學生問卷方面更注重詢問他們平時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對周圍環境的感受以及家庭學習環境的感受。在問卷調查方面,選取了蘇州市一所中學以及一所小學進行問卷發放。在采訪調查方面,我們當面采訪了若干名中小學教師,詢問了他們許多相關問題并得到了相應的回答以及建議。在跟蹤觀察方面,我們挑選了幾名學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在對比研究方面,我們對我們調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并將本地學生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英語學習狀況進行了一定的比較。在最后的總結方面,我們對于我們的調查研究統計結果進行了具體的總結,從而得出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改進對策。
三、研究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它的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多個方面,在此我將其具體劃分為實際意義與現實意義兩個方面。
在實際意義方面又可以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首先,本課題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當前蘇州市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英語學習現狀,了解他們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與疑惑。其次,通過研究可以分析得出影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狀況的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最后,通過本次研究得出的問題可以更好地尋找關于此問題的研究對策與解決方法。
在現實意義方面,共有四點內容。第一點,隨著當今社會全球化與國際化的發展,英語已成為一門生存的必要學科,掌握英語這門學科對我們今后的生活及就業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而此次對于蘇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英語學習現狀的調查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英語,從而立足于社會。第二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十二條中規定外地戶口可就近入小學。隨著經濟的發展,外來務工人員的數目不斷增長,幫助他們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是重中之重,只有幫助他們解決了子女教育問題的壓力,他們才能夠更加努力地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才能毫無顧忌地為當地的經濟做出貢獻。第三點,在國外類似美國等國家已經對于這類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研究與探索并頒布了大量針對此類問題的政策,如流動兒童教育計劃(MEP)等,而我國對于此類問題人缺乏一定的調查研究,此項目的開展有利于幫助完善我國此類研究的缺失。最后一點,作為一名以后將從事教育類活動的學生,此類研究有助于為以后的教學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研究成果
在回收了所發放的調查問卷后,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數據統計、篩選與對比,從中我們得出了一定成果。
在教師問卷的回收統計中,我們了解到大部分教師認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英語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上都有所欠缺,但在學習積極主動性上沒有很大的欠缺,同時教師們也指出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起著巨大的作用,需要發揮家長的模范監督作用。并且教師們向外來務工人員學生提出了一系列有關英語學習的建議,其中大部分老師都認為要重視在英語學習中口頭朗讀的作用,家長要認真監督孩子回家的背誦情況,重視基礎的積累。
在學生問卷的統計研究中,我們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普遍在英語方面的學習較為困難,其主要有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愿景等主要影響因素。在學習基礎方面,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來自全國各地,其英語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并且由于各地英語教學的方式與側重點不同,導致學生難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蘇州等這類英語教學重視度高以及教學難度較高的地區最為普遍存在。在學習習慣方面,由于外來務工人員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難以對子女提供各類英語指導意見,對子女的教育情況的重視度不高,往往回忽視他們子女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展現的一些陋習,最終導致他們的子女終身難以改正自己的錯誤的學習習慣。在學習愿景方面,隨遷子女對于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僅期望一個看得過去的成績,缺乏一定的上進心與進取心,同時由于本身學習基礎的落后會導致自卑的心理,從而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向悲觀方向發展擴散,最終越差越多,最終喪失學好英語這門學科的能力。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開展并實施了一系列的對策與方案。我們采訪了多位中小學英語老師,從他們的口中我們認識到了關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英語學習情況的改善是需要多方的努力的,其需要學生本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四方面的幫助結合起來。在學生個人方面,我們建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要始終持一種樂觀狀態,敢于面對困難,多多向教師詢問問題;在家庭方面,要向外來務工人員強調子女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即使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基礎,也要積極地監督子女的英語學習并及時向教師反饋;在學校方面,教師要始終堅持公平對待每個學生的原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多多關注有問題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積極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積極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時學校方面要減少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成績的壓力,對于他們的教育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最后,在社會方面,要積極維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權利,幫助整個社會了解當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所存在的問題,積極倡議政府頒布相關的教育政策,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學習問題。
我們的研究將以上的策略都進行了具體地實施,通過將這些對策應用于幾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并對他們進行了持續幾個月的觀察研究,最終發現這些對策都具有一定的作用,觀察的幾位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都獲得了或多或少的進步。
五、研究思考與總結
在本次的研究中,我們通過對蘇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英語學習狀況及應對策略的研究,得出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英語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本次研究讓我們了解到了我國教育政策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其需要改進的地方,了解到不同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引發了我們深刻的思考。雖然我們已經針對此主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不得不說我們的研究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我們難以憑借一己之力徹底地幫助這些學生學好英語,在聯系教育部門、聯系教師學校、查找文獻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問題,但最終我們仍舊成功的完成了此次研究。
總而言之,本次研究對于我們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當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狀況,也為我們將來成為一名英語教師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
[2]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D].肖英肖.河北師范大學.2012.
[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
[4]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滯后的原因及對策[J].張加榮.基礎教育研究. 2015(08).
[5]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季燕.英語教師.2016(01).
[6]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狀況調查與分析——以石家莊市第八中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例[J].任海濤,梁文霞.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7).
[7]外來工子女英語學習自信心的培養[J].周建強.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03).
[8]關于流動人口子女基礎教育問題的思考[J].洪影秋.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
[9]城市流動兒童的社會整合與學校教育的指導策略[J].熊少嚴.廣東社會科學.2006(01).
[10]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成效[J].李風麗.校園英語,2015年27期.
[11]如何切實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業水平[J].陸麗菊.名師在線,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