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莊
摘 要:現階段,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存在報道主次不清、報道形式單一、報道觀念陳舊、脫離百姓生活實際等問題,內容空泛、淺顯,對于觀眾吸引力較低。為了促進這一節目的可持續發展,縣級電視臺應通過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讓新聞節目策劃人員應轉變原有的節目報道理念,轉變原有的節目報道理念。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新聞模式;創新
縣級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主要播報內容為縣內近日舉辦的重大活動、新出臺的政策信息以及經濟發展信息等,相較而言,內容單一,吸引力較低,需對現有新聞模式進行創新,來提升收視率[1]。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內容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在改革創新過程中,應緊抓基層電視臺的陣地優勢,,將視角對準基層,將鏡頭對準人民群眾,深深扎根于老百姓中,積極為人民群眾服務讓新聞節目成為一個展現基層真實面貌的所在,獲得人民群眾的喜愛與擁戴。
一、現階段縣級電視臺新聞模式存在問題
(一)新聞報道主次不清,吸引力不夠
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所報道的內容多為時政熱點,比如說縣級領導會議、下鄉調研等事件,新聞內容大多枯燥冗長,而且由于新聞播報時間有限,無法就這些事件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以及人們對于這些事件的看法播出,無法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拓展,缺乏觀眾喜愛或關注的新聞點,所以對于觀眾而言吸引力較低。
(二)新聞報道形式單一,可看度不高
新聞節目的播放時間、時間長短都是固定的,而且相較于其他電視節目來說,涉及內容種類多,針對性不足,而且信息大多較為抽象、瑣碎,內容單調,不夠具體,對于觀眾而言,可看度較低。對于大部分老百姓來說,都只關注一些影響到自己生活的政策信息,但是,在新聞節目報道過程中,新聞編創者沒有將報道內容細化到百姓生活中,闡述二者之間的關聯,所以人們對于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的關注度普遍較低。
(三)新聞報道觀念陳舊,深度不夠
幾乎在所有的新聞節目中,都會以大篇幅去報道領導在會議或與群眾交流過程中的講話內容,尤其是縣級電視臺。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關事件的報道中,停留于新奇、獵艷等膚淺層面,報道內容大多為洪水、盜竊等事件,這些時間雖然會引起觀眾注意,但是并沒有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及今后的發展中,并不是老百姓生活的縮影。
(四)報道內容脫離百姓生活實際,內容空泛
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時長有限,在播報時,通常只能選取其中很小一段素材播出,無法全面展現實際情況[2]。比如說,在縣領導開展座談會及進行實地走訪時,記者雖錄制了全部內容,但是在新聞上往往只能播出一部分視頻內容,無法有效提煉出講話重點。而且有關于走基層的報道中,由于采訪基層人物耗時耗力,而且內容會比較多,所以在播報時,只能選取其中很短的一個段落播放,無法全面反映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有做表面工程的嫌疑。
二、縣級電視臺新聞模式創新策略
(一)轉變原有的節目報道理念
社會在不斷發展,新聞節目的社會影響及定位在改變,老百姓想在新聞節目中獲取的訊息也已發生了變化,所以,縣級電視臺在新聞節目策劃及播報中,應該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節目形式,精選節目內容,打造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新聞節目,從而確保縣級電視臺能夠長期穩定發展。在新聞節目策劃中,應該借鑒新聞聯播的策劃理念及方法,將新聞節目劃分為不同模塊,在報道時事政治的同時,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中,真實反映基層動態。而且,在新舊媒體交融的時代,縣級電視臺應該樹立信息化船舶意識,實現三網融合,讓新聞節目在手機、計算機、電視這三大平臺同時播出,拓寬傳播途徑,方便人們觀看,從而促進觀眾數量的增長。
(二)創新新聞播報內容
在縣級電視臺新聞模式創新中,關鍵點就在于新聞播報內容的創新,根據節目定位,及市場需求,優選、精選新聞內容[3]。作為一個新聞節目,時刻關注時事政治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作為縣級電視節目,更應該扎根于基層,重點關注新農村建設、“三農”等政策信息,關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關注民生問題,通過一些具體、普遍的現象,去深入探討現象背后的本質,引起人們的反思,引入與之相關的新聞內容,正確引導輿論走向,潛移默化地將國家近期出臺的政策、法律、準則傳達給人民群眾。而且,由于媒體技術的發達,社會關注熱點不斷,縣級電視臺要想提升新聞節目的吸引力,就應該以人民關注的社會熱點事件為主題,進行持續性報導,讓群眾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及后續發展情況。
(三)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縣級電視臺新聞模式的創新驅動力,來源于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所以,要想實現節目創新,就必須大力引進高素質創新性新聞專業人才,來引領新聞節目的改革浪潮。在現代化社會中,人才標準會根據市場行情不斷變化,現階段,一個優秀的新聞記者,不僅僅要具備專業的新聞知識及職業素養,還應該有敏銳的新聞嗅覺,熟知國家各項政策,關注社會熱點,對于稿件有著較強的掌控能力。為了提升新聞節目品質,縣級電視臺應該加大對于工作人員的培養,邀請中央或省市電視臺新聞專家前來講課,讓工作人員學習新的新聞報道理念,提升報道技巧。此外,在工作過程中,應該讓新聞記者多交流、多學習,以新穎的角度選取新聞素材,以新奇的立意深入挖掘新聞內容,并且,秉持客觀性、真實性的工作原則,讓新聞節目在社會輿論導向指引中發揮作用,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全面進入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行業受到巨大沖擊,在這種情況下,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要想保持收視率,就應該創新新聞報道理念及內容[4]。而在創新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節目的定位及受眾群體,在初心不改的基礎上,對新聞內容及挖掘角度進行創新。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報道內容以當地民生為主,為了拉近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提升節目親和力,縣級電視臺應該多策劃一些與人民群眾生活相關的新聞節目類型,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入手,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民生建設進行深入報道,打造精品新聞節目。
參考文獻:
[1]劉娜,張旭劍.淺談融媒體環境下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借勢突圍[J].傳播力研究,2018,2(30):100.
[2]周靜.試論縣級電視臺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與編輯能力提升[J].西部廣播電視,2017(18):160.
[3]牛濤.新媒體時代縣級電視臺新聞欄目報道改進途徑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09):171-188.
[4]稅雪.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縣級電視臺新聞欄目報道改進的有效途徑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7,3(0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