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芳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工作;差異性教育;主題班會;興趣小組;反思;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48—01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對小學班主任工作要求逐漸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級時,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育,以此滿足學生身心需求,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那么,如何發揮班主任作用,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育,就成為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棘手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組織主題班會,滿足學生身心需求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實施差異性教學,使學生參與其中,并積極互動,以此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主題班會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主題班會中,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同時,應加深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需求,并在教學中靈活應用,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構建興趣小組,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育,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有利于學生個性培養。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興趣,組織興趣小組,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在管理教學中,班主任應尊重學生個性,設計適合學生的小組,如繪畫、書法、圍棋、舞蹈等等,充分發揮學生優勢。興趣小組,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業余生活,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顯著提升作用。例如,在一個班級中,有的學生喜歡舞蹈;有的學生喜歡繪畫;有的學生則喜歡表演。班主任可以先摸底再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如繪畫組、舞蹈組、圍棋組,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為本小組取一個響亮的、富有個性的名字。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興趣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使學生在興趣小組中發揮自身優勢,以此實現差異性教育。
三、引導學生反思,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班主任應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在差異性教育中,班主任應采取適當的管理方式,使學生發現自身問題并嘗試管理自己,以此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在課堂教學中,班主任也應合理應用差異性教育,如學生打架之后,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反思為什么打架,打架能夠解決什么問題,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等等,使學生在反思中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做出針對性改變。此外,班主任還應給予學生一些空間,讓學生自發地愿意從內心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學生自我管理。
四、家校合作,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在小學教學管理中進行差異性教學時,班主任應與家庭教育聯系在一起,通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兩種教育方式結合,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進而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因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對學生身心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具體工作中,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的互動,勤家訪、多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掌握學生的校外表現。同時,在家校溝通的過程中,也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優勢、不足告訴家長。通過家長與班主任的努力,共同幫助學生彌補不足,發揮優勢,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提升自己,同時也能提高班主任管理質量。
五、差異性評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階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在差異性教育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差異性評價,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使學生在教師評價中健康成長。教師對學生評價時,應針對學生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綜合能力等進行全面評價,讓學生更加客觀地面對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對學習和生活。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評價,或者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增加評價的科學性及全面性。總之,教學或德育評價中,教師應合理應用差異性教育,制定不同評價策略,使學生全面認識自己,以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總之,在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中,應重視差異性教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管理,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差異性教育中,發現學生優勢,鼓勵學生取長補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