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祥
[摘要]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實用性和應用性的高級專門人才。我國十分重視高職教育,近幾年發展迅猛。本文就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英語教學 問題 對策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同時屬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兩種類型,是我國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幾年迅猛發展,在校生規模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國家教育部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規定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如何適應當前新發展,本文就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索。
1.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內容和方式缺乏創新,針對性不強。
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仍沿用了中學傳統教育的做法,教學過程呈現
“老師強,學生弱”不均衡的現象。
高職學生大多數進校前英語基礎薄弱、水平不高,缺乏較濃的學習興趣和較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表現為:英語單詞詞匯量小,做基本的課文素材閱讀很吃力;英語句型結構不清晰和不熟練,做基本的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很費力;學習主動性差,無自我學習計劃或缺乏堅持履行計劃的毅力和恒心。換句話說,大多數高職學生上大學前的英語學習是有很多“舊債”要償還的。對此,高職英語教師的教學主要分為兩種方式:一種就是降低課程要求,幫學生“還債”。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重溫中學學過的基礎語法、句型和詞匯上,但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弄清以前多年都未弄懂的知識,結果收效甚微。一種就是“按部就班”,即教師按照課本要求,聽力、口語、閱讀、寫作逐一走一遍,課堂上滿堂灌輸,看似按計劃按時完成了課程的教學,實質是走馬觀花,老師拽著學生往前跑,往往出現“一頭熱(教師講課口若懸河),一頭冷(學生不聽課或聽不懂,做自己的事)”現象,最后學生普遍感覺英語水平沒有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而大多數教師教學熱情慢慢褪去,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和教學方式的創新缺乏積極性。
1.2選用的教材專業性不強,服務地方的特色不濃。
教材是師生之間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行、教學目標能否完成。現在的教材大多是應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需求產生,還處在嘗試探索階段,不夠成熟,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公共基礎性英語教材,所選用的素材涉及面十分廣泛,多圍繞日常生活、西方的習俗和人物故事來進行,要求同時進行聽、說、讀、寫全方位的練習。這類教材偏重知識性和語法性,和學生所學的專業關聯度不高,沒有突出口頭和書面交流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二是各個專業的專業英語教材,內容偏理論、偏概念、更新較慢,如《旅游專業英語》中的范例講解更多選用北京頤和園、長城,西安兵馬俑等熱門景點,而相當一部分貴州的學生沒去過這些景點或知之甚少,即使他們掌握了這些知識點,但在以后實際工作時面對貴州本地的景點如黃果樹瀑布、遵義會址等時,仍然會表現得束手束腳。《電子商務專業英語》和《物流專業英語》沒有加入如酒茶等貴州當地特產以及貴州當地獨特的地形和交通。這樣,教材對于教師有著較大的限制,教學內容不適應學生的專業要求,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高成為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效果。
1.3教師“雙師型”素質不足,隊伍建設滯后,
高職英語教師大多數具有良好的語言和教學水平,但由于是從普通高等院校畢業后直接從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經驗欠缺和在職培訓不足,對高職教育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學習和了解得不夠深入,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傳統、單一,主要表現為:教學仍以傳統的課堂面授為主,沒有做到以學生需求為中心,面對較為特殊的教學對象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態度。教師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不太合理,缺乏職業背景和企業經歷,對所教專業缺乏學習主動性或研究得不夠透徹,造成語言水平和相關專業知識的脫節,無法用專業知識來填充激活英語課堂,無法準確選取對于該專業學生最為重要的英語知識點,無法組織起足夠有效的教學。而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雖具有豐富的企業經歷和專業知識,但語言水平不高,無法熟練地用英語進行雙語教學,無法準確地用英語語言去詮釋專業知識點,他們都無法從事和勝任高職專業英語教學。
1.4英語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下降,教學設施不足。
在大多數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中,英語被放在公共基礎課系列,課時大幅縮減,教學任務由公共基礎部的教師承擔,教學內容更多是純語言性的,和所學專業幾乎沒有任何結合。即使是專業英語教學,也往往找不到英語水平高又行業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或企業兼職教師,教學效果甚微,有些還因此被移出學科體系。粉筆加黑板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語音室、多媒體教學設備、校園網絡建設等教學支持輔助設施數量明顯不足,嚴重制約了英語技能培訓的開展,教學手段的豐富和教學成效的提高。
2.對應之策
2.1提高專業英語教學地位,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專業英語跟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相關,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高度契合,在英語教學中應占一個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要學習英語語言,也要學習所學專業的專業詞匯、專業知識等方面。學生對所學素材較熟悉,容易理解,興趣相應較濃,能和教師形成一定的交流互動,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從而能在相對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取得更大的學習成效。教師應英語水平高和相關專業知識深厚,兩者缺一不可。純語言型教師應主動加強對所教專業專業背景、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等的學習,進企業頂崗培訓,增加對行業基礎知識的實踐認知,能較熟練掌握所教專業的基本專業知識,專業責任教師、兼職企業教師應加強英語語言的學習,提高語言水平,熟悉英語語言教學特點和規律,做到能用雙語進行教學。
2.2提倡使用自編教材,豐富教學手段。
鼓勵教師編寫和使用省級或校級自編教材,一可加強教師對專業的了解和學習,二是教師職稱晉升的一種路徑,三能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專業交流的距離。教師使用自編教材,能更接近所教的專業范疇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也更能體現服務于專業,服務于地方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學校加強英語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求教師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充分利用手機、網絡、微信、QQ等現代通信手段,加強學生課內和課外學的結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每次教學要運用至少兩種以上的教學方式,注意教學內容難易度的結合,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斷探索和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技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參與性。
2.3以職業為導向開展實踐教學,轉變考核模式。
高職教師英語教學要以職業為導向,以技能訓練為主,知識學習為輔,目的是有助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考核模式要從重視結果考核向重視過程轉變,從知識考核向能力考核轉變,不僅檢查學生對詞匯、句型、文化等語言基本知識的學習情況,更要檢查學生在模擬職業情景下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從單一考核方式向多鐘考核方式轉變,不僅有傳統的期末卷面考試,還要有平時課堂檢測、期中檢測、作業檢測、實踐教學檢測等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語言運用能力。
2.4保持正確教學心態,培養良好職業素養。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對教學效果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端正職業態度,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面對英語在高職教育學科體系中地位下降,教學對象英語水平不高,教學支持和輔助設施不足等諸多不利因素,教師要擺正教學心態,降低職業和教學期望值,潛心鉆研教學技能和專業知識,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從自我的不斷提升和幫助學生取得進步中去獲得職業滿足感和成就感。同時,教師要做到德才兼備,師德高尚,率先垂范,在教學中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教育,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學習和人際交往習慣,具備在以后工作中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