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羅雙臨
[摘要]國貿“雙創”人才培養需要多維主體協同合作,通過構建“五位一體”的國貿“雙創”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厘清政府、企業、行業、高校和大學生各主體在國貿“雙創”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系,探討該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實施的內部和外部保障機制,實現了國貿人才培養的傳統模式向協同創新的網絡治理模式轉變,是國貿人才培養改革中的一次創新嘗試。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雙創”人才;多元協同培養
創新、開放是當今時代主流,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新型國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一目標的實施與推進亟需有具備創新創業(簡稱“雙創”)能力的開放型人才隊伍。其中,高校作為向地方輸送人才的基地,在開放型人才的培養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一環。目前,國內80%以上的高校都設置了國際經濟與貿易(以下簡稱“國貿”)專業培養開放型人才。但現實的情況是,目前高校所輸送的外向型人才無法滿足企業需要,人才的供給與需求脫節現象嚴重,與我國開放創新戰略下對開放型商務人才的需求相去甚遠。究其原因有很多,但關鍵在于在國貿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沒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高校與其他各主體的協同培養模式。國際貿易是一個涉及多主體協同運作的過程,其發展變化的動態性與復雜性要求國貿人才培養必須突破傳統的線性模式,向系統創新管理模式轉變,并構建網絡化的治理形態。
1國貿“雙創”“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自2006年開始,高校“雙創”教育試點工作進入全面部署階段,國貿專業也開始“質量工程”等項目采取多種形式開始“雙創”人才培養的創新探索,但是總體而言,國貿專業“雙創”教育開展得不夠普遍深入,國貿學生對“雙創”教育的認知度不高,高校國貿專業在開展“雙創”教育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國貿“雙創”人才培養體制不健全。在大部分院校,“雙創”教育模式尚在探索,“雙創”教育體系不夠完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各方協同,進行體制的創新與突破,這在高校的實際教學管理中面臨著眾多體制上的障礙,短時間內無法逾越。第二,國貿“雙創”教育組織環節不通暢。這表現在與社會的合作上沒有形成緊密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機制、“雙創”教育實踐訓練綜合平臺的搭建不完善、校內各部門的組織協調不暢通等。第三,國貿“雙創”課程建設存在問題。如創業課程教育資源分散、課程體系設計和建設不完善、“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脫鉤現象等。第四,國貿“雙創”人才培養的師資力量缺乏。一方面在高校傳統的教師考核評級模式下,高校教師本身缺乏開展“雙創”教育的意識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師開展“雙創”教育的能力缺乏,缺乏足夠的合格“雙創”師資是當前國貿“雙創”人才培養中最突出的困難。
2“五位一體”的國貿“雙創”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模式的理論基礎
協同理論來源于經濟管理領域,主要內容包含協同效應、伺服原理、自組織原理,強調各個主體之間的互動連接,尤其是動態的資源共享,借助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該理論反映在高等教育領域即指“大學基于集成、合作、融合與共享的價值準則,謀求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的思想觀”。根據協同理論,可以分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來闡釋國貿“雙創”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機制構建的理論邏輯。首先,在微觀視角上,國貿“雙創”人才培養屬于社會系統中的子系統,其產生與發展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高校和大學生等序參量的協作。在這一過程中,各序參量會根據實際情況產生“自組織”現象,從而不斷促進該子系統健康、有序發展。其次,在宏觀視角上,國貿“雙創”人才培養也屬于社會問題,需要多部門或行業共同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并根據實際情況“自組織”協作運行,從而最大限度地推動大學生開展“雙創”活動。
3“五位一體”的國貿“雙創”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模式的構建
國貿“雙創”人才的多元協同培養模式是一個融合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高校和大學生的“五位一體”的多中心自組織協同體系,重點協調處于中心位置的地方政府、企業和學校三個核心主體之間的關系。政府、企業、學校作為三個相對獨立的主體,其內在屬性決定了各自在國貿人才培養系統的中不同作用。政府在其中扮演著規劃者、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通過制度與法律規范來影響學校與企業、行業協會等其他組織的行為: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和高校的呼吁,可以為國貿“雙創”人才的培養提供資金、場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作為其投資與開發人力資本實現企業持續發展進行人才儲備,如目前高??缇畴娚倘瞬排囵B就得到了企業的積極響應和支持:高校的主要作用是教書育人,根據市場需求方向培養人才,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在“五位一體”的多元培養模式中,應充分重視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激勵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實踐。行業協會則在該體系中起到穿針引線的橋梁和潤滑劑作用,促成多方主體更好的協同發展。圍繞國貿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各主體在該培養模式中各司其責,又互相協同,因“雙創”能力更加強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該模式應該突出大學生主體主觀能動性激發的重要性,通過探索各種可能的制度和體制、組織協調形式的創新,形成各主體協同配合、自組織演化的多元人才協同培養機制。
4“五位一體”“的國貿“雙創”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模式的保障機制
“五位一體”的多中心自組織人才協同模式在落地實施時需要建立起高校內部協同和外部協同培養相融合的保障機制。
4.1內部協同培養保障機制
通過建立內部協同培養保障機制為學生提供跨學科的教學服務,奠定國貿人才創新創業所需要的知識結構。首先,國貿“雙創”人才專業核心能力涵蓋綜合素質、商貿英語與國際商務能力和國貿實務操作能力,高??梢越⒖鐚W科、專業交叉協同培養機制,促進國貿“雙創”人才培養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具體的做法包設置跨學科專業、拓寬專業口徑和推進雙學位和主輔修專業制度。其次,國貿“雙創”人才是實踐型人才,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課內與課外協同培養機制,充分搭建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銜接的平臺和橋梁,構建起于常規實踐教學優勢互補的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體系。第三,探索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機制。一方面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加自己的科研活動,訓練培養“雙創”思維方式:另一方面激勵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創業大賽、電商大賽等創新創業活動,并將可培育的創新項目孵化形成創業項目。
4.2外部協同培養保障機制
外部協同培養保障機制的重點在于探索有效的協調機制去打破各主體的界限,以實現不同主體間的充分合作和資源的有效聚合,主要涉及國貿“雙創”人才培養過程、教育資源、師資隊伍、利益分配等環節的協同合作。
首先,在人才培養過程環節,需要在政府政策的引導監督下通過校企創新協作,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制定、教學過程實施和培養質量評價上進行制度設計的創新,突破傳統模式的制約,將人才培養方向與市場需求更好地銜接起來。其次,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政府、學校、行業、企業教育資源共同開發、利用、共享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支持和統籌協調功能,有效結合高校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合理利用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促進政校企溝通合作,創新性地探索企業參與國貿“雙創”人才協同培養的制度機制,搭建起政校企行合作的國貿“雙創”人才培養平臺。第三,構建校企行協同的國貿“雙創”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機制。一方面,引進聘請具有行業和企業背景的專職和兼職教師,另一方面加強高校自身“雙創”教師的培養,創造條件支持具有“雙創”意識的教師帶領學生開展“雙創”活動。第四,建立“五位一體”的多方利益互惠共享機制。利益互惠共享是“五位一體”國貿“雙創”人才協同培養模式持續的根本保障,缺少這一保障,校企合作不可能長久持續,作為能動主體的大學生也會喪失積極性。這需要結合高校自身特點、企業需求以及學生的訴求,在爭取政府和行業的合作與支持下,探求協同合作、互惠共享的制度和機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