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
[摘要]當前我國油田經濟有效開發難度持續加大,油田發展受到制約,勝利油田目前正處于專業化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專業化隊伍的成立,是油田推行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油氣田開發保障力和效率效益的重要保證,本文從油氣井下作業中心(勝利油田某單位)成立以來體制機制建設、運行模式等方面闡述了專業化改革的優勢,對專業化隊伍今后的發展提出了方向。
[關鍵詞]專業化;市場化;機制;效益;效率
一、組織機構建設及單位概況
勝利油田某單位于2017年7月25日開始籌建,經過3個月的緊張籌備、周密運行,10月底順利完成了與各開發單位的交接工作。于2017年11月1日開始試運行,2018年1月1日正式運行。機關設置8部1室和1個直屬中心,機關人員43人,較目前分公司二級單位機關人員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管理著20個三級單位、338個四級單位;其中管理作業隊伍237支,特車中隊39支,井架安裝隊12支,作業后勤隊36支,特車后勤隊14支。中心職工11971人,平均年齡40_2歲。運行作業動力291臺,特種車輛1365臺套。
二、半年經營指標完成情況
圍繞年度任務指標,該單位突出價值引領,以專業化推動市場化,靠市場化倒逼專業化,充分發揮專業化管理的體制優勢、資源優勢、保障優勢,激發全員內挖潛力、外闖市場、增收創效的內生動力,實現了全方位轉型、高質量發展。該單位獨立運行這半年來,完成作業工作量6307口,超進度計劃指標46口:完成收入6.63億元,資源優化創效0.56億元,完全成本發生9.97億元,實現創效指標2.93億元,完成全年創效指標的52.98%。
(一)突出體制機制建設,有利于激發經營創效活力
結合專業化管理后的形勢和任務要求,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厘清管理界面,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價值引領,強化效益考核,加快推進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
突出效益導向,提升經營創效能力。堅持價值引領和效益導向,建立“1+2+2”績效考核體系。突出提質提速增效,以80%權重考核內部利潤,按超交利潤的50%進行獎勵,體現多創效益多掙績效工資:按10%權重考核工作量指標,促進工作量結構優化,體現多勞多得:按10%權重考核質量和時效,體現提質提速。突出挖潛增效,針對人力資源優化和對外創收,制定單獨考核政策,加大激勵力度,按創效額的50%兌現到創效單位,其中外闖創收項目按不低于創效額的25%予以兌現,激發外闖市場活力。突出風險過程管控,建立生產過程、經營管理、領導班子建設、“三基”工作等4個風險管控責任考核細則,細化“經營績效+風險管控責任”考核機制,逐步壓實各層級風險管控責任。
(二)突出規范管理提升,有利于提高財務運營水平
堅持精益管理,貫徹“成本是用來創效”的工作理念,結合專業化管理特點,建章立制、規范流程,推進彈性預算、強化成本管控,基礎工作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
構建專業高效的財務組織架構。結合專業化管理現狀,對二、三級財務管理界面進行了系統梳理和劃分。二級層面,財務計劃部定員8人,針對業務多樣、人員不足的現狀,實行崗位兼顧、業務交叉,主要負責預算的分解下達和成本考核、資金計劃的申報與撥付、資產的宏觀管控、稅務管理和業務稽核。三級層面,在原開發單位直接劃轉部分財務人員的基礎上,對部分三級單位經營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充實到財務隊伍中,通過推行片區業務負責制,較好地完成了預算范圍內的成本運行、日常報銷業務和資產實物管理等工作。
(三)突出提速提質增效,有利于全力保障效益開發
充分發揮整合優勢,在二級層面上推行片區聯動、資源共享,推進高效生產組織方式運行,服務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穩步提升。
構建“一體化”運行平臺。針對重組后不同油區作業、特車之間各自為戰的狀況,堅決破除本位主義思想,堅持“一盤棋”工作理念,將管理區域劃分為基地、西部、北部三個片區,配套考核激勵機制、運行保障體系,構建“職責清晰、流程優化、精干高效”的新型生產管理模式,以屬地為單元實現區域協作聯動,形成了“中心一片區一屬地一三級單位”的一體化生產運行格局,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1-6月份,片區內共享車輛347臺次,節省外雇費用39萬元:跨片區實施重點井施工730臺次,減少外雇費用104萬元;先后調劑純梁、樁西作業隊伍分別到勝采、孤東廠進行跨區作業,創收64萬元。
三、專業化發展方向
(一)突出強基固本
這是專業化單位生存發展的基礎保障。強化能力培訓、提高隊伍素質。管理層進一步學法懂法、從嚴管理,依法合規組織好生產經營:技術人員進一步提高標準、研究技術,嚴把方案設計和施工質量:操作人員進一步學習規范、熟知規程,上標準崗、交標準班、干標準活,打造作風過硬、技術過硬、能力過硬的干部員工隊伍,全面增強創效能力
(二)突出技術創新
這是專業化單位提質增效的關鍵支撐。緊跟國內外前沿技術發展,以問題為導向,瞄準技術瓶頸,發揮技術資源優勢,加快技術創新、集成應用,攻關突破一批“殺手锏”技術,靠技術占領擴大市場。例如:油氣井下作業中心2018年重點實施“1277”技術創新工程:推廣12項集成技術。圍繞井筒,推廣大修井口旋轉密封、試壓注灰一體化等8項技術:圍繞地面,推廣井口螺栓快速拆卸、鉆塞防噴等3項技術:圍繞油藏,推廣油管抽汲排液解堵技術。引進7項成熟技術。引進淺層套漏封堵、液壓增力、機械內割等7項成熟技術,提高作業效率,提升創效水平。明確7個攻關方向。重點攻關水平井修井、防砂管柱綜合打撈、特殊工況井控等7項技術,進一步完善中心技術序列,拓寬增效空間。
(三)突出管理創新
創新生產保障機制。探索實施輔助作業專業化管理、“拎包上井”等運行模式,專業人干專業活,降低勞動強度,提升作業時效。搭建中心資源共享平臺,推動跨區域聯合作戰,提升保障和創效能力。創新配套考核機制。進一步配套服務于戰略合作、市場運行、生產保障的考核激勵機制,通過價值引領,激發全員創新創效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