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鄒恒
摘 要:在當今高校中,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已經成為了目前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工作,因此,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正確進行體育訓練是體育教師在工作過程中應首先考慮的問題。本文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學僧體能素質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其中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提升學生體能素質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體能素質;培養途徑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發生了了較大的變化,汽車、電動車以及平衡車等交通工具的普及極大的方便了學生的出行。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學生平時的運動量大大減少了,再加上平常體育教師對于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并不重視,因此當今高校中學生的體能素質較差,這也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當前大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原因
(一)高校對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制度不完善。從目前的情況看,學生的升學壓力比較大,同時課業負擔也較重,使得學生沒有心思在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投入太多精力[1]。再加上學校對于學生的體能素質的培養并不重視,而是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態度,因此在安排體育教學活動時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考核以及日常管理過程也過于松散,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也是由于學校不重視體育教學,因此各種規章制度也沒有建立,依然延用以往的管理規定。很明顯,目前的這種體育教學的現狀非常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給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帶來了一定難度。
(二)高校體育教學單一,體育設施不完善。對于高校學生來說,體育教學課只是用來放松心情的一種課外活動,沒有意識到其對于自身體能素質的重要性。加上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的比重大,而實踐教學卻非常少甚至沒有,課程的后續時間就允許學生進行自由活動,這極大限制了學生在體育領域方面的知識拓展[2]。學校的體育設施同樣不完善,部分的高校依然存在著沒有體育館和大型體育練習場所的情況,體育設施也已經使用多年,不能滿足現今學生的使用需求。硬件設施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學生鍛煉以及進行相關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對于體育教學的進一步開展也有著不良的影響,從而使得高校學生的體能素質大大下降。
二、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素質培養的優化途徑
(一)提升高校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度,建立相關管理制度。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首先要使高校對于體育教學的觀念轉變,將“終身體育”的思想融入到體育教學觀念中,以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為體育教學的基本目標,提高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在以往的傳統觀念中,學校往往是“重智教、輕體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首要前提,這種思想是完全錯誤的[3]。新時代的高校學生應該在身心健康發展,體能素質優秀的前提下進行科目學習,而不是重點“偏向”,這將會使得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限制,導致發展情況不平衡。高校針對這一現象應開展更多的體育活動,并重視起體育教學,加強對于體育教師的培訓。同時,對于有體育興趣的同學可以進行重點培養,例如開設籃球、羽毛球以及網球等體育的培訓班,促進學生體能素質的進一步提升。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舉辦高校體育聯誼賽,邀請各高校開展競技賽事,這樣在提升學生體能素質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體意識,從而使學生的身心能夠健康發展。高校應針對目前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聯合體育教師及學生代表共同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對教學效果、安全項點、訓練強度等具體規定,使得教學流程規范化,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體能素質,又能在制度的保護下減少安全問題的產生。
(二)創新教學模式,完善體育設施。隨著新的體育教學標準的下發,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因此創新體育教學模式是目前的重點工作。通過對體育教學過程的不斷觀察,結合高校的教學特點,構建“基礎體+能課選項課”的教育方式,是適用于絕大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的[4]。體能基礎課能夠增強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認識程度,這也是在為后續更高難度的體育活動的進行打下基礎。體能基礎課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協調能力,使學生在這一課程過程中具備專項訓練能力,從而實現自主訓練的效果,繼而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高校應加大對于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擴建訓練場地、添置新式體育設施等,只有硬件設施符合新時代的體育發展要求,才能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對于體育教學過程的重視度,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
結語:綜上所述,體能素質的提升對于當代高校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二想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就要加強平常的體育教學過程,從而為我國的體育教育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黎長東,朱帥.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途徑[J].科學與財富,2016,8(4):251-251.
[2]何貝娜.淺析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素質的鍛煉[J].考試周刊,2017,(30):166.
[3]王亞斌.淺析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J].科學時代,2014,(7).
[4]羅文晟.體能素質訓練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9):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