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云
隨著課程的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日益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在課堂上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已經成為教學的一種常態。在實施把略讀課文的講臺交給學生時,筆者也采用了分語文學習小組合作講略讀課文的形式,學習小組根據自愿方式組合后,老師再進行適當調整。每個學習小組里面都有優生、中等生、學困生,鼓勵優生幫扶學困生,以此降低學困生學習的難度,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中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1.課外,學習小組自行組織探究學習。學習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重點放在了課外時間。學習小組組長利用課外組織小組內同學共同商討上課的內容,分析哪些是同學容易掌握的知識,哪些是同學可能遇到的困難。語文學習小組合作商討后,由語文學習小組長分配查找資料、整理資料等任務,做好課前的準備。根據搜集的資料,組長進行再次播放演示文稿、板書等方面的分工。在整個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及時進行跟蹤指導,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2.課內,學習小組帶動四人小組的探究學習。學習小組在講述略讀課文的時候,遇到難題,他們可以及時組織班級的同學分小組進行討論,在相互學習中,共同解決難題。形成了語文學習小組帶領班級四人小組學習,在生生的合作互動交流中再次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參與其中,學習小組的每個同學都有搜集資料、講述課文內容的任務,而班級的其他同學也在學習小組的組織下進行有效的學習。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知識變為積極主動地尋求新知識,有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提升了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
現在的學生抗挫能力不強,往往把學習當作困難的一件事,導致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效率低下。因此,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以此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形成良性競爭。
語文學習小組剛開始合作講略讀課文時,小組的同學之間合作意識還比較薄弱,基本上自己講自己的,重點內容沒有同學幫忙板書,也沒有其他同學幫忙播放演示文稿。后來有其他的學習小組同學上臺講述時相互之間合作很密切,教師給予他們組高度評價。在老師的引導下,其他小組也不甘落后。在小組的相互學習中,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形成了良性競爭。
當然,在培養學習動力光靠學生自己肯定也是不夠的。老師還需要采取一些激勵手段,包括了正激勵(獎勵)和負激勵(適當的懲罰),激勵學生學會堅持、迎難而上,遇到難題不退縮,攻城不怕堅,讀書不怕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
略讀作為教學的一種嘗試,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學生畢竟還只是學生,他們在講述略讀課文時,會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重難點抓不準確,往往把不重要的內容當成重點花費很長時間,而重要的內容卻又匆匆帶過。因此,在他們教授完略讀課文評價的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師生間的相互評價,可以讓他們明白講述課文中的優缺點,也讓其他的同學能夠明白課文中的重難點在哪里,幫助一些學困生進一步捋順課文內容,保障他們的學習進度。
針對不同的文本,略讀評價的標準和方式也不一樣。例如《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兩篇略讀課文屬于小說的梗概,主要是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師生在共同評價時就抓住他們的講述能否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進行展開。有效的評價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評價方式上,除了老師評價外,也可以鼓勵小組內的同學和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評價,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的提升。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實踐,筆者發現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有較大的提升,最明顯的是對文本的理解更為深刻了,也可以發現文本中作者的寫作方法。有一部分同學還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在筆者教精讀課文時,還可以對某一個知識點提出合理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力在本次的略讀課文的教學模式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大多同學反映他們很享受在講臺上講課的時光,覺得很有樂趣,也很有挑戰性。由于在略讀課文方面的探索還屬于初步階段,很多不成熟的見解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