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潔娉
當下,教育的總體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它是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因素。其實,核心素養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育人。開學初,班主任需要結合班級實際,明確班級及個人的奮斗目標。但踐行目標貴在可操作性強,更看恒久力。
俗話常說:“評價一個人的好與壞,優與差,不是看他的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而是看他的道德素質修養。具有道德高尚的人,心靈美,給人帶來溫暖,它也會幫助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不為之感到后悔。
正所謂,“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的確,生活生存的結果從來不能決定意義。我們永不知足,是因為我們相信:心存目標并愿意為之奮斗,永遠不安于現狀,永遠向往著更高的夢想——這才是人的可愛之處。
班主任應結合班級實際,確定新學期班級奮斗目標。它是班級鞏固提升班風學風的方向和前提,更是胸有成竹地迎接新學期的挑戰的保障。如班紀班風應優化到何種水平,文明禮儀應達何種程度,勤勞節儉的美德如何發揚,尊老助人的品德怎樣樹立,團結拼搏的精神怎樣打造,衛生環保的習慣怎樣養成等要有明確的目標。尤其是怎樣培養優秀學生,怎樣關心留守學生、幫助單親家庭孩子、提高學困生成績,怎樣使貧困學生的心理順利過渡,降低兩極分化的程度,減少生活學習的緊張情緒,等等。也就是讓學生個人充分感受到“讓他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多為別人著想,傳播我們的正能量,讓這世界更加美好。學習生活,群體集體生活也一樣,我們班主任在執行班級瑣碎目標的恒久過程中,要用心思考,用情體驗,用心計劃,輕重緩急,有條不紊,隨時檢查,及時反饋,積極調節,引領學生健康持續成長。不至于一出現問題,就亂了方寸,“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知道“做一個‘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一個讓座的舉動,就會讓別人感到生活在文明和諧的社會是多么幸福;一句暖心的回話,就會讓別人感到真誠幫助是一種幸福;一句親切的問候,也會讓別人感到有你這樣的親朋好友是一種幸福……”
進入新學期,每個同學都有新的展望和打算,班主任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制訂學習目標和自主學習計劃,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野性”或無聊感、失落感。但學習目標的制訂,恰當定位,有所堅持,敢于追求,一定要可操作可檢查,既不要過高,也不要太低,切忌好高騖遠,無法落實。有了努力的目標,有了行動的計劃,樹立了學期目標,確定了新的起點,就會有前進的方向,增強信心,鼓足干勁,做好眼前事,沿著自己的計劃去努力奮斗。
例如優秀生如何錦上添花,中等生怎樣更上一層樓,學困生怎樣品行正、言行美、要提高哪幾門成績,要不要學一技特長,等等。其實,擬定學習計劃不僅僅是文化成績提高或進步多少,學習計劃的內容應是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學困生的學習計劃一定要切合本人的實際,客觀地制訂,目標不要定得太高,否則,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挫敗,影響自信心,欲速則不達。
因此,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注意給學生一個“心理調整緩沖期”,多談學校學習生活的話題,以樂觀的態度多給學生以信心,以力量,以信任,不要一味給學生加壓。要有一種“我的活著是為了別人更好地活著”的大度寬容心態,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
其實,要想在生活中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精彩,就必須要有道德的修養作為教育的底線。因為我們都知道,凡是在生活中被人高度贊賞,認可的人,無一不是道德高尚的人。
總之,做一個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是很容易的,就是做一個為了別人更好地活著的人。做一個好學生好公民,讓祖國幸福,讓世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