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載體
作者簡介:彭清清,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206
隨著十九大報告“網絡強國”的提出,國家對于網絡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同樣也離不開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借助網絡來提高其實效性和覆蓋面,而且還要克服網絡載體所存在的問題,對于網絡載體還要隨著新時代的要求進行優化。
(一) 網絡載體的商業化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互聯網的發展迎來新時代,網絡滲透在我國的各行各業,比如說軍事、教育和醫療。現在我國大力提倡網絡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行各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網絡。正是因為網絡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許多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它所傳播的信息不分好壞,只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不顧道德譴責。2017年5月和6月之間,名為“Wannacry”和“Petya”的勒索蠕蟲先后攻擊不同國家,給各行各業造成很大的威脅。中國許多高校也未能避免此次的襲擊,許多高校校園網再次出現勒索病毒感染情況,大量學生畢業論文等重要資料被病毒加密,只有支付贖金才能恢復。
(二) 網絡思想陣地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入世界,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大量的外來文化進入本國的思想文化,形成巨大的沖擊。由于文化差異性存在,本土文化有時不能很好的吸入外來文化,還可能會引起一個國家的思想文化的震蕩。甚至西方敵對勢力利用網絡給大學生灌輸西方民主、自由以及普世價值觀等企圖造成中國的思想混亂,從思想文化領域來控制中國。青年大學生作為先進的知識分子,走在時代的前端,對于外來文化接受程度快,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本國的主流思想認可度降低。在現階段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背景下,大學生對于精神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轉變本國的思想教育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缺乏吸引力
目前,中國的各個高校已經把多媒體運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大多數都是按著電腦PPT講解,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本質相同。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灌輸,而缺乏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關懷,帶有強烈的工具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客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沒有體現其人文性。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政治觀點濃厚,專業的政治術語較多,沒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導致學生的關注度不高。
(一)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大學生多元網絡思想文化
1. 發揮馬克思主義在網絡陣地的導向作用
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在網絡陣地的導向作用,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馬克思主義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不斷賦予新的內涵,要不斷地與時俱進。第二,清理網絡“垃圾”思想文化。網絡傳送的信息量大而且十分復雜,并且這些信息的性質和可靠性均沒有保障。這些思想文化一直穿梭在網絡中,沒有得到及時的清理并且長期占據人們的電腦視野,不利于主流思想的傳播。比如說,打開電腦頁面主導主動彈跳出某主播裸露畫面的窗口、色情游戲和暴力游戲頁面。因此,必須要有馬克思主義這種統一的主流思想,來對網絡的思想文化進行統領,代表同一種思想來發聲。要有正確的政治思想來引導網絡思想文化的走向,指導網絡健康地發展,順應新時代主流思想文化前進方向。
2.兼容并蓄多元優秀思想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在一個國家中的重要地位。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在網絡文化環境中,存在著各種文化,既有積極健康思想文化,也存在消極頹廢思想文化。黨和國家使各種積極健康思想文化占據網絡文化陣,要吸收積極健康思想文化,剔除和改造消極頹廢思想文化。對待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大興國學,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加強正面宣傳。比如,一批頗受觀眾喜愛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和《見字如面》等紛紛出現在熒幕上,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中國優秀國學受到大量的關注。對待外來思想文化,要以包容性的心態去對待一切優秀思想文化。
(二) 搭建有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
1.優秀事跡進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課堂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把周邊優秀的事跡引入到高校課堂,可以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榜樣示范作用。一是要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生生活中的優秀事跡去傳播,真正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生活,立足于大學生的認知需求。二是要深入挖掘和闡發優秀事跡的時代價值,強化價值認同,引領廣大學生不僅成為優秀事跡的傾聽者,而且積極成為實踐者與締造者,充分發揮優秀事跡的榜樣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