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珍 胡曉冉
洪山區大專院校密集,是國內聞名的大學之城。轄區內有高等院校38所,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省部屬以上高校14所。在校大學生近60萬人,年畢業生人數達10萬多人。對洪山而言,大學生資源既是一筆龐大的、無可比擬的寶貴財富,同時,其就業壓力又是一個嚴峻挑戰。
一、洪山區大學生創業現狀及路徑分析
大學生實現創業愿望,急需困局突破。洪山是具有支持創新服務創業傳統的科技強區,中國第一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就誕生在洪山,歷屆區委區政府都十分重視大學生創業工作,目前,全區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23個,面積達45萬平方,摸索出了一套支持創新服務創業的成功經驗,已培育了2家上市公司,12家擬上市公司,但對支持大學生這一特殊創業群體,乃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適合大學生創業的場地缺;二是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不配套;三是支持大學生創業社會氛圍有待突破的問題。洪山區結合實際對大學生科技創業工作進行了初步探索。具體而言,分為以下階段。
1.宣傳調研階段
其特點是:開展孵化器進校園活動,營造支持創新服務創業氛圍。
(1)宣傳創業理念。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創業。先后深入華科大、華師大、武大、華農大、理工大、湖工大等8所大學,開展主題為“激情點燃希望、創業成就夢想”的大學生創業校園行系列活動。通過“創業是成長的過程”,“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等現代創業理念宣傳,以激發他們的創業激情,點燃他們的創業夢想,引導廣大有志青年投身創業大潮。
(2)激發創業熱情。先后邀請擬上市公司精測電子總經理彭騫,全球創業大賽冠軍、改圖網總經理陳濤等一批身邊大學生創業精英現身說法,用他們的成長經歷和成功經驗,激勵大學生創業。
(3)宣傳創業支持政策。組織轄區孵化器和科技局、知識產權局、高校辦、工商局、地稅分局、人力資源局、社保處等政府職能部門解讀國家和各孵化器支持大學生創業政策,化解大學生們創業困惑,使他們切實感受“創業正當時”。
這一階段效果主要是通過開展孵化器進校園活動宣傳,點燃大學生創業成就夢想激情,但是適合大學生創業的缺少場地和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不配套問題沒有突破。
2.探索推進階段
其特點是:了解大學生創業心聲,探索大學生創業困難破解之法,提供政策支持路徑。
(1)加快創業園區建設。為了滿足大學生創業的需要,切實解決他們無錢租房、無錢裝修、無錢購置辦公設施等現實問題,大力建設適應大學生創業特點的大學生創業基地,以解決他們起步之難,千方百計動員整合資源打造大學生創業基地。2013年6月,在全省率先建成800㎡的“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良、全免費大學生創業專區——洪山創業中心南湖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全免費大學生創業專區建立后,大學生團隊爭先恐后入住,立刻引起省市領導和社會關注。
(2)搭建大學生創業幫扶平臺,支持大學生創業。在全省率先建成孵化器人才服務工作站,并搭建了人才查詢平臺、落實了人才服務專員、配備了人才工作洽談室、定期組織召開人才對接會。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難,籌建1000萬元大學生創業種子基金。
3.創新發展階段
其特點是:通過前期實踐影響和推動武漢市青桐計劃出臺,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全面開展。
(1)先行先試,推動市政府出臺青桐計劃。有了洪山區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先行先試,2013年8月12日市政府出臺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青桐”計劃鼓勵大學生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的意見》,俗稱武漢市支持大學生創業“黃金十條”。
(2)落實青桐計劃,細化支持政策。區政府相繼出臺了洪山區人民政府關于《關于推進青桐計劃落實實施方案》和《實施導則》,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先鋒評選機制、大學生創新項目評選機制、大學生發明專利獎勵機制。創業基地建設激勵機制、大學生創業房租補貼機制。打造青桐學院,培育創新創業人才。與市科技局聯手打造武漢青桐學院,化解創業人才不足。組織青桐計劃創業導師團,落實“輔導員十聯絡員十創業導師”幫扶機制。
(3)區校聯手建設高標準大學生創業專區。充分發揮科教優勢,在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1所高校建成拎包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專區,總面積突破4.5萬㎡,大學生創業專區無論個數還是規模都位居全省之首,其中投資達300萬元以上的專區有5個。
(4)多渠道化解大學生創業資金難。成立資金池,設立了100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和1000萬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大學生創新項目、創業平臺和創業培訓。邀請創業投資機構在洪山設工作站。目前,已成功引進省高投等多家創業投資機構入駐洪山。組織銀企見面會和投融資對接會,化解創業企業資金難。
(5)打造全國一流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創業帶動就業。2015年3月28日,洪山大學生就業市場正式啟動運營。該就業市場位于武漢理工大馬房山校區孵化樓,總面積2300余㎡,由洪山區政府和武漢理工大聯合建立,設有大學生就業市場求職招聘和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是目前全國一流的大學生就業綜合服務平臺。能夠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創業引導及人事人才鏈條式服務。該市場主要受益對象為武漢市高校畢業生,正式運營后,每周三至周日舉辦普通招聘會,年均可舉辦200多場。市場依托“中國高校就業聯盟網”網絡服務和移動信息平臺,為近15萬應往屆大學生提供企業招聘信息,年總服務大學生可達100萬人次,將解決武漢市70%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該市場的建設是推進區校合作與深度融合的又一成功典范。
二、大學生創業的初步成效
1.形成“兩圈一帶” 眾創格局
創新的思路,開辟創新的業績。目前洪山初步形成魯巷、街道口眾創圈和南湖、野芷湖、黃家湖“三湖”眾創帶。已建成孵化器24家,其中國家級3家,孵化器面積達37萬㎡。建成嗅鈦工坊、OVU創客星、生物智造等一批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新型孵化載體——眾創空間,其中省級5家,除東湖開發區外規模位居全省第一。中央、省市領導及省內外40多個考察團先后視察和參觀了洪山大學生創業工作,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2.“雙創”服務基地為創業者保駕護航
從2016年起,洪山區著力打造“1學校+1創業園+1律所”的法律服務模式,目前已先后與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OVU創客星等15個高校及創業園區簽訂協議,建立“雙創”法律服務平臺,并組建了一支由40名專業律師組成的公益性強、業務技能精的法律服務團隊,采取定點“坐診”,專題“巡診”和專家“會診”的形式,為高校及創業園區的創業大學生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2017年,洪山區“雙創”服務基地正式掛牌。除此,園區內網絡平臺已搭建完畢,創業者可在創客星網絡平臺進行留言,由律師在后臺直接進行回復,確保問題及時解決。今年,洪山區還將陸續進駐其他高校及創業園區,為更多的創業者帶去法律服務。
3.創業先鋒層出不窮
通過青桐計劃的落實,涌現了一大批優秀創業企業和創業者,在武漢市首批100名大學生創業先鋒的遴選中,洪山區以陳建軍、楊曉峰為代表的23個大學生創業團隊成功入選。在武漢首批天使投資基金支持的9個項目,1700萬元支持資金中,改圖網公司成功入圍,獲得最大支持,獨奪300萬元。在武漢市已舉辦的3次全市“百名大學生創業先鋒”評選中,洪山成績驕人,分別奪得全市23%、26%、31%的席位。
三、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對策建議
2017年,武漢市實施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 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已成為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充分發揮洪山優勢,促進大學生創業,特提出如下建議。
1.主動宣傳,讓大學生了解洪山
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宣講活動,邀請高新企業的負責人、優秀大學畢業生代表走進大學校園,傳授企業需求和創業經驗,并舉辦大學生專場招聘會。同時,開展“百萬大學生看洪山”活動,組織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走進企業、園區,參觀各類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器和高新企業,激發城市認同感。
2.提供場地,讓大學生體驗洪山
組建10個大型見習實訓基地,組織百家機關事業單位、千家優秀企業,向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并促進招聘錄用。遴選百名大學生掛職社區(村)第一書記,招聘百名社區公共服務干事、百名物業管理專員服務基層,通過“青年學子進社區”活動方便大學生參與社會管理,增加其就業砝碼。高標準落實各級政府關于“雙創”、“城市合伙人”計劃、“創谷”計劃、“青桐計劃”等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在住房保障、投資融資、財稅扶持、見習實訓等方面制定具體辦法,確保政策落細落小并在全市全省領先。
3.“干貨”扶持,讓大學生安心留在洪山
為大學生提供公租房,提供創新創業住房補貼;此外,在購房領域,對年限、落戶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幫助大學生們順利購房。鼓勵創新平臺以零租金或低租金為創業者提供辦公和交流場地。在校大學生或者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創立科技型企業,首次進入孵化器、大學生創業特區,給予房租補貼。設立基金專門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在所有創谷和孵化器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創業小鎮;對大學生創業手續審批費用進行全額補貼;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檢測平臺與設備向創業大學生開放。以創新創業大賽的形式評選出優秀大學生技術創新項目和大學生創業先鋒。對每個創新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對每個創業先鋒給予獎勵支持。
4.多方合作,為大學生提供綜合服務
與長江日報攜手訂制大學生就業綜合服務平臺,拿出線上線下的豐盛“菜單”,為全市大學生提供就業服務。與大學生進行結對幫扶,精準解決好大學生在落戶、生活、就業、創業方面的實際困難。共同推出“大學之城”讀本,立足“大學之城、青年之城、夢想之城”建設,關注高校與城市熱點,提供最新政務、市場信息,分析從業趨勢,分享創業故事。通過舉辦“青年創意集市”、“大學之城創新創業大賽”、“大學之城畢業季”等系列活動,鋪設大學生創業成果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