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烈
【摘 要】 在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教師意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尤其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環節,大多教師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品質,提高其道德素養,從而達到網絡滲透的最終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力求為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保駕護航。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方式進行探討,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見解以及思考,以下為詳述。
【關鍵詞】 高中 信息技術課程 網絡德育滲透 成才 育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信息教師在教學環節更加注重培育學生的健康網絡心理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素養,以期通過網絡德育滲透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其德育素養與專業素養相背離,而本文則主要針對日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方式進行探討,提出以下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良好的習慣對于學生成長以及發展來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的引導并輔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規范的上機訓練習慣,自覺、主動的愛護計算機設備,使之認識基礎設施對于其學習以及成長的重要性,也可為接下來的德育滲透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對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介紹時,學生應當按照教師的規定以及要求 ,正確的啟動計算機,讓學生明白這一行為將一定程度的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有利于提高數據的存儲安全。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形成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同時,學生也將樹立自覺愛護校內公共設施的良好品德。
除此之外,教師也應進行上機指導,并對課堂中將要學習的網絡知識進行實踐演練,以身作則嚴謹參照上機指導中的要求完成操作,起到帶頭作用,從自身做起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如此,學生也應保證機房內的衛生,發自內心的保護校園環境、愛護校園,逐步實現德育滲透的目標。
現階段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而計算機技術也在各行各業中發揮了其應用優勢,同時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伴隨著許多的道德以及法律問題。高中時期的學生其思維意識趨于成熟,但仍需進一步完善,若想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就應當借助信息技術課堂這一途徑,使學生的思維意識更加健全。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運用計算機等各類途徑搜尋實踐案例,結合教學目標,將教學與案例有機結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機應用習慣。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網絡病毒以及計算機應用安全的知識,可以通過實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通過案例明白計算機受病毒攻擊后將會面臨癱瘓亦或是數據丟失等各類危害。與此同時,也明確了計算機病毒制造以及傳播行為的嚴重性,不僅要受到道德的譴責,情況嚴重的還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在這一教學環節,教師應當引導并教育學生,在掌握了專業計算機技術后,嚴禁傳播并制造計算機病毒,或擴散不健康的信息,堅決做到不竊取他人數據以及隱私信息。在信息技術教學環節進行德育滲透,潛在的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除此之外,還應當教育學生在公共場合不可運用計算機生成內部文件,亦或是對系統設置進行更改,使學生意識到這一不良行為的嚴重性,在應用計算機時發自內心的保護設備,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最后,則要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要求學生在應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必須嚴謹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可出現違背法律規定的情況。同時,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堅決杜絕隨意盜取其智慧結晶的行為。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在運用網絡的過程中發掘其中的價值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越發依賴它的便捷,比如,網上聊天、電子郵件收發、網上看新聞、網購等等。互聯網是陌生人溝通的重要橋梁,同時也提供了海量的數據信息,為人們提供了信息獲取渠道。但是,眾所周知,網絡是把雙刃劍,雖說為我們帶來了便捷,但紛繁復雜的信息數據中也夾雜著許多不健康的、不良的信息。如若高中階段的學生獲取這部分信息,對于其成長以及發展將極其不利,尤其是大部分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仍舊不健全,對于是非黑白很難有效辨識,除此之外,也易受負面信息的影響,產生不良的想法或心理,最終必然會迷失自我,無法找尋人生的正確方向。
而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作用,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意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教授學生正確地利用網絡。對于學習以及成長階段的他們來講,應用網絡的最終目的應當為自我完善、自我成長。但是,仍舊有部分學生控制力薄弱,花費大量時間玩網絡游戲亦或是上網沖浪,這一過程中所獲取的有價值的信息極其有限,甚至有部分學生對制造網絡混亂的黑客持有敬佩之心,使其三觀偏離正確軌道。針對以上現象,信息技術教師有必要進行網絡德育滲透,對于存在網癮的學生,應當幫助其戒掉這一不良習慣;對于思想意識存在偏頗的學生,則要通過切身的引導,以實踐演練的形式,使這部分學生意識到違背道德的后果以及危害,在應用網絡的過程中,需要取其精華,將不良信息及時剔除,從自我做起,養成健康的、良好的習慣,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為其日后的成長以及發展打下良好鋪墊。
當下,許多學生的感恩之心不足,那么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育方法,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滲透給學生。教學過程中借助網絡這一途徑,使學生意識到父母、同學以及師長等人在自我成長以及發展過程中所提供的幫助,產生感恩之情,并學會禮貌待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等。例如,在教授《E-mail》這一課程時,就可通過電子信箱注冊以及郵件收發等形式的演練,引導學生自行模仿,而后學生將會主動參與,給親人、好友等發送電子郵件,郵件中的內容為祝福語,學生在思考祝福語時,將發自內心的感觸,并為師生的愛、父母的愛以及親友的愛所深深觸動,產生感恩的情愫,有利于培養學生關懷師長、親人的良好品德,成長以及發展過程中更愿意主動、自覺地關愛他人。
三、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注意事項
網絡德育與傳統的德育方式不同,其最為主要的特點就是將教育者作為引導者,借助網絡這一途徑,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減少學生的壓力,保持課堂氛圍,多會讓學生無任務、無限制以及無目的的上課,致使學生養成不良的上機習慣,對于其德育素質的形成極其不利。在上網的過程中,缺少教師的引導,學生將接觸許多負面的、不良的信息,致使網絡德育效果不佳,甚至給學生的成長帶來阻滯效果。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肩負自身職責,了解并掌握新課改的要求,重新做好自我定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秉承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原則,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利用相關的技術軟件,對學生上網行為進行限制,避免學生自由瀏覽網頁,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同時也使學生意識到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對于自我成長以及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環節,教師必須積極肩負自身職責,做好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學環節,找尋信息技術與德育滲透目標的契合點,總結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層次,并明確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運用學生最能接受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在教學環節將德育思維全面滲透,提高學生德育素養,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實現長遠化、持續性的發展。最后,希望筆者的分析和探討為相關的信息技術教師提供借鑒以及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衛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德育范疇,德育目標及教學建議[J].基礎教育研究,2014,24(16):10-12.
[2] 張波.基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課中滲透德育[J].教學考試,2017,18(26):102.
[3] 於有松.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
課程統整的視角[D].四川師范大學,2014.
[4] 王國喜.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與信息技術優化整合的方法和策
略[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12(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