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明秀
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和任務,是學生必需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是數學學習與數學能力發展的根基。但有部分教師因對計算教學的片面認識,只重表面熱鬧,忽略深層思考,致使計算教學效率低下,學生計算能力出現弱化趨勢。為此,引發筆者對計算教學的有效性作了如下思考。
一、口算思想與口算思路應步調一致
口算,就是“邊心算邊口說地運算”,是憑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并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口算在整個計算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基礎。但在課程改革中有的老師讓學生在口算諸如64 + 25時,用的并不是口算的思路,而是用個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6加2等于8,合起來是89,這是典型的“筆算式口算”思路。我們試想,當數字較大時學生用這種方法口算還行嗎?真正的口算思想與口算思路卻在此擦肩而過,體現了口算思想與口算思路步調不一,重視口算成為一句不折不扣的空話。這必將導致學生口算能力的后天發育不良,對學生后繼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加強口算思想與口算方法步調一致的訓練,注重學生口算時對基本算法的理解和落實,關注學生口算思想的內化,幫助學生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口算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真正的口算方法,在口算中感受到口算的價值,引發學生想進行口算的需要,正確去口算。
二、算理直觀與算法抽象應和諧聯結
在計算教學中,讓學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都是十分必要的。算理簡單地說是算的一種道理、想法,是計算的依據,是對算法的解釋;而算法是對算理的一種表達形式或書寫格式,是計算的方法、程序,是對行為的規定,比較抽象。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整體,算理要通過算法來表現,算法又要能體現算理。將目光轉向課改課堂,有的教師十分重視過程性學習,特別突出采用看圖、動手操作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算理,但忽視算法抽象概括。這種偏重算理、忽視算法抽象的做法,致使算理與算法之間出現了斷痕,算理與算法成了獨立的兩部分,使得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大打折扣,嚴重降低了計算教學的效率。我想,在算理直觀化與算法抽象性之間應架設一些聯結橋梁,通過教師的引導、鋪設,為學生搭起理解的臺階,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算理直觀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間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算法的切實把握。
例如,教學“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首先讓學生探討28×12的算理,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圖意明白28×2=56表示什么?28×10=280表示什么?56+280=336表示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小結算理,抽象寫出豎式,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并規范豎式計算的簡便寫法,最后運用簡化算法反復訓練提高計算技能。這樣通過算理直觀與算法抽象的和諧聯結,學生充分體驗到從算理到算法的演變過程,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對算法掌握更扎實,計算靈活且正確率高。
三、算法多樣與算法優化應巧妙融合
算法多樣是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是計算教學的一個亮點,但算法多樣離不開算法優化。在計算教學中,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既要重視算法的“多樣化”,又要重視算法的“優化”。算法多樣化是由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看事物的著眼點、思考方式等不同而產生的,而算法優化是學生在交流和體驗中逐步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而用”的思想。我想,應將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多樣化與教師引領算法優化巧妙結合起來,在諸多算法的基礎上,突出最優的算法,講清這種算法的算理,并以這種算法為主進行訓練,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
例如,當探索30×5的算法時,學生思維活躍,各顯神通:有想加算乘的,有看圖算的,有利用3×5遷移的,有想“3個十乘5得15個十,15個十是150”的。在算法多樣的基礎上教師應引領學生進行算法優化:“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好、最快?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講給同桌聽聽。”最后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先算3×5 ,再在末尾加0”這樣的快速算法,并訓練學生說“3個十乘5得15個十,15個十是150”這樣的算理,然后在練習中重點運用這種算法,由此讓學生掌握這種基本的算法。這樣一來的計算教學既呈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功感,又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作出比較,巧妙地引領學生去學習“優化”的方法,為學生后繼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由于算法多樣化思想與優化思想的巧妙融合,計算教學的效率由此倍增。
四、技能形成與解決問題應和諧相處
計算就是一種技能,它需要一定時間和數量的訓練才能形成,而現在新教材的解決問題又融入到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知識的學習中,又不能忽視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但是有些教師往往將解決實際問題當成應用題細細分析,由于本末倒置、顧此失彼,結果學生經常出現算式列對而算錯的現象,導致學生計算技能薄弱。
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使計算技能形成與解決實際問題和諧相處,以達到“魚”和“熊掌”兼得的成效。首先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認清本課是以計算為重點,還是以解決問題為重點,把握好“算”與“用”的度。其次,在理解算理時要以實際事例為依托,感悟算理,再通過一定的訓練形成技能后再用于解決問題。例如,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時,應先進行例題教學,讓學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后,再通過“試一試、對比題、變式題、奪紅旗”等題型的訓練,在學生計算技能形成的基礎上去解決“猴兄弟倆到超市去買果汁”及“猴兄弟倆逛玩具店”的實際問題。這樣,學生對計算既學得扎實、有趣、有效,又充分體驗到計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總之,計算教學僅追求熱鬧、有趣是不夠的,我們要多思考、多嘗試,正確和諧地處理好一些關系,努力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讓我們的學生對計算的方法理解得更徹底,掌握得更扎實,應用得更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