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語柔
摘要:英語是一門以英語學習為基礎的學科,對于高中生來說是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必要技能,但筆者結合學習經歷,發現同學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因此,筆者分析了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根據目前階段存在的問題,從重點考查的幾個角度,討論優化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影響因素? ?優化方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發展,各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聯系日益緊密。英語作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一門語言,是一種溝通的橋梁,掌握這門外語成為各國開展技術和經濟等領域合作的基礎。因此,為了更好地面對全球化浪潮中的機遇與挑戰,高中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高效的學習策略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缺少恰當的方法,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便難以收獲令人滿意的效果,使學習者喪失興趣,感到吃力。我們身邊不乏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如果向他們學習,結合自身情況,有選擇地借鑒他們的方法來優化自己的學習策略,這會對我們的英語能力提升帶來很大幫助。
通過與一些英語較好的同學的交流討論以及閱讀相關文獻,筆者分析了影響英語學習效果的因素,并得到了幾種優化的學習策略。
一、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
(一)學習動機
英語作為中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很多同學是為了取得高分而學習,或者是為出國留學做準備,也有確實對語言學習本身感興趣的。學生大多因為文憑和留學等表層的目的刺激,因此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主動精神,完成了最終目標后往往會停止繼續深入學習。而對語言本身產生興趣的同學,為了增加知識、提高學科素養等深層的非物質刺激學習,這樣就會發揮主觀能動性,拓寬知識的來源,積極主動地學習,產生的良好效果會進一步激發興趣[1]。
(二)學習者的性格特征
外向性格的學生善于應用所學知識主動回答問題,不會對自己答案的準確性產生顧慮,因此在語言交際方面占有優勢。而內向性格的學生對語言結構有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因此在認知方面的能力優于外向型學生,更易獲得學術上的成功。兩種性格特征都有各自擅長的方面。
(三)學習環境
很多同學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停留在認讀的層面,難以實際應用。語言的四種表達能力:聽說讀寫應當全面培養,但是目前普通高中的老師和學生受考試內容和形式的影響,片面重視讀寫,忽略了聽說,導致英語能力發展不協調,不利于未來的長遠發展。如果教學者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習者盡可能多的接觸英語信息,敢于開口練習口語表達,可以幫助學習者全面提高綜合素養[2]。
二、優化學習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高效學習的前提條件。因此結合自身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優化學習方法至關重要。
(一)積累單詞,擴大詞匯量
詞匯量是語言水平的衡量指標,聽說讀寫這四種語言技能都有各自的詞匯。對于高中生來說,詞匯量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在閱讀和寫作部分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一篇文章中出現過多生詞,即使具有較強的猜詞能力,理解上仍然會存在很大障礙。
擴大詞匯量不是機械地背誦詞匯書,而是將所學的詞匯對應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理解以致應用。筆者在這里簡要介紹幾種單詞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即把一個單詞相關的形式、構成、用處相聯系;感官記憶法即調動多種感官,耳聽、口讀、手寫、眼看、心記,強化記憶效果;圖像思維記憶法即通過圖像的形式將陌生單詞形象化,特別是針對一些源于象形文字的單詞。
與此同時,多留心生活中存在的英語單詞,有疑問的地方主動查閱資料,將生活中的場景變為學習英語的來源并加以利用,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確定復習的時間點,從而高效科學地強化記憶。
(二)科學閱讀,培養理解能力
目前高中階段很多同學僅局限于做閱讀理解題目,這實際上不利于語篇意識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提升。針對英語閱讀材料的差異性,選擇對應的閱讀技巧有助于綜合提高語言技能。閱讀模式一般可分為: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互相作用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是指輸入材料信息,不斷進行信息組合;自上而下模式強調對信息預測的能力;相互作用模式是以上兩種模式的發展。
閱讀策略受閱讀模式的影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在信息傳遞方面的單向性嚴重制約了學習者對語篇的理解。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認識到互相作用的閱讀模式有助于充分理清段落間的聯系,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不拘泥于局部的理解。因此,同學們有必要掌握閱讀模式相關的基本知識,選擇恰當的閱讀技巧,根據學習的需要,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培養閱讀理解綜合能力。
(三)系統練習,提高聽力能力
聽力能力是無障礙交流的基礎,作為各大英語考試的必考部分,學習者對此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筆者結合學習經歷,發現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缺少基本的英語思維即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這導致同學們在練習時習慣將語音材料在頭腦中逐句翻譯成中文來理解,缺少用英語思考的能力,難以提高反應速度。其次是對背景知識和材料發生的語境陌生,不能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最后一點,不恰當的聽力習慣也阻礙了對語音材料的理解。學習者存在著一些諸如逐字逐句聽清材料的錯誤觀念,導致忽略關鍵詞和有助于解題的核心內容,相反記住了過多的無關信息,對解題產生干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需要培養,學生可以多參加一些英語方面的活動,比如英語沙龍、英語幽默短劇,還要多閱讀英文原版文學作品、練習口頭對話等。時間長了,學生對英語學習就有了興趣。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習者,在課堂之外,可以自主學習,加大聽力的練習量。利用網絡手段,播放無字幕的英文原音短電影、TED演講等,既可以給漫長的學習過程增添趣味性,同時視聽結合地練習,提高形象思維能力[3]。或者選擇一本由易到難、逐漸深入的聽力書進行系統的訓練,在練習的同時積累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包括英語國家人們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文化常識。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注重聽力技巧的應用,仔細審題,提取關鍵詞例如人名、地名、數字,對聽力內容初步預估,以便播放聽力時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準確地找到關鍵信息。
(四)以讀促寫,訓練寫作技能
寫作能力反應學習者對于一門語言的綜合掌握情況,包含詞匯和語法兩大方面。詞匯量不足,便難以準確表達寫作者的觀點,出現拼寫錯誤。此外,對于一些固定搭配,如果缺少基本的認識,在語法方面,如果學習者缺乏系統化地學習,可能造成時態、語態、句式結構等使用混亂的現象,使作文的得分嚴重降低[4]。在高中階段,很多同學片面追求背誦固定的寫作模板或對個別詞語用同義的高級詞匯進行替換,這本質上并沒有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自己也要多方運用各種英語學習的方法并付諸實施。比如借助網絡、看英文原版視頻、找機會練習口語、隨時寫英文小文章、閱讀英文原版材料等,全面提高自己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并且主動地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調整學習方法。
面對以上問題,學習者應當分析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訓練。寫作的過程是思維模式向語言模式轉化的過程,強調句子的完整性、句子結構的多樣性、句子銜接密切性、段落的統一和連貫、篇章組織的層次性。這啟示我們在備考的過程中融合閱讀的訓練,以讀促寫。精選合適的閱讀素材,摘錄中心詞、地道的英文表達,對長難句分析改寫,為寫作奠定基礎,寫作時明確中心話題[5]。
三、結語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充滿挑戰的過程,學好這門外語對當前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除了堅定的決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學習者還需要了解基本的影響因素,在實踐中結合具體情況優化學習方法,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效率,達到全面提高英語素養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妍.高中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禮貌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2]李桂明.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周尹黎.基于過程教育哲學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
[4]張麗瑩.高中英語善學者學習特征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5.
[5]王雯雯.高中英語學習成功者的優秀成因研究[D].揚州大學,2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