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晨
【摘 要】音樂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娛樂模式,將音樂教學和新時期改革相結合,提升整體效率提高實際質量,促進學生個體成長,是符合預期的方向。筆者試圖結合原生態唱法與聲樂教學,談如何做好融合處理,進而為實際業務開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音樂學習;聲樂學習;原生態音樂教學;高校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5-0164-01
一、引言
新時期我國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度相比過去提升了很多,在實際的教學方法上,也開始和西方聲樂教學做出了一定的結合,雖然少數部分學校還在采用中國民族的傳統唱法教學,但原生態的教學方式相比過去已經出現了很多不同。特別是隨著科學自然的新唱法融入,使得原生態唱法的改革推進進步了不少。結合藝術發生學的角度來看,原聲唱法是民族唱法的必備條件,也是民族唱法的土壤和溫床,原生態民歌的來源大部分都是百姓,因此他們和生活的結合也十分緊密,這符合音樂教學的實際目標。所以在新時期做好相關的結合工作,值得實際的研究者認真思考。
二、原生態唱法特征和組成部分
(一)原生態唱法的特征分析
結合筆者的實際研究來看,原生態唱法的特征主要和它的傳承以及不同的演奏方式有直接的關系在傳承方面。原生態唱法,顧名思義就是沒有任何修飾結合內心表達,將自己情感流露出來的唱法,是感情和聲音的融合。原生態唱法在民間有著很廣泛的受眾群體演唱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寫照,有很高的本土和民族特色,在不同時期也和不同的時空環境和生態環境有關,這既是文明的積淀,也是重要的歷史組成。
(二)原生態唱法的組成部分
在實際的不同演唱方法方面,原生態唱法大體包括三個部分,整體上組成了完整的體系,第一個部分就是真聲唱法,這是原生態唱法中最常見的部分,表現的方式為聲音的自然和洪亮,將情感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現給觀眾,是大眾相對比較喜歡的一類方式。第二則是結合真假聲結合唱法。將真假聲混合起來,結合不同的音色做銜接,這樣的演繹可以構建起獨特的表演風格。第三則為真假聲混合唱法。雖然是統一的民族地域,但是在實際的發聲方式上也有不同,特別是在呼吸發聲和歌唱以及器官的配合協調上,剛柔結合、收放自如是其主要的特色所在。
而在實際的演唱會中,原生態唱法也是獨特的表演模式,特別是閉氣技巧的運用,可以使得氣息在猛烈的沖擊聲帶時帶來比較粗壯的聲音,構建其聲音的組成部分。原生態唱法對于演唱者的噪音控制要求很高,狀態上必須足夠的真實,還要體現出個人的情感,伴隨著穩定的氣息來將個人對于民族以及相關文明的理解表達出來。原生態唱法在演唱會中很容易將作品的內涵感染力表現出來,相比于其他的唱法更加真實,如果擁有嫻熟的演唱技巧,也可以達到很高的演唱水平,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
三、原生態唱法和音樂教育的融合
(一)做好類別歸納處理
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原生態唱法的類別相對很繁多,我國地大物博又是多民族國家,因此在聲樂演唱藝術特別是技巧上有百花齊放的特征,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演唱技巧,因此在原生態唱法上需要注意相關的類別。比如較為出名的原生態唱法代表有常香玉和才旦卓瑪等,他們為音樂發展,特別是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動力,因此,在演唱技巧和實際表現方式上,要結合這地區的不同做出相關的研究,在此基礎之上分類教學,這才可以提升整體的效果,做好相關設計。
(二)鼓勵學生學習方言
第二則是要根據地方的方言特色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中主要是結合人的演唱方式來開展的,這雖然有利于提升整體的技巧性,但對于民族文明以及歷史的了解是相對不足的,因此,在新時期的聲樂教學中引入原生態唱法,必須結合著方言的特色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我國最為盛行的唱法主要是民族通俗和美聲三個派系在實際的教學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條件和相關的學習目標做好相關的歸納研究,將方言融入實際的原生態歌曲演奏當中,這對于學生的體會加深以及整體的內涵表現都很有幫助。
(三)做好模式設計工作
第三則是要做好教學模式的歸納及設計工作,當前我國各大院校的音樂教學大體上都是結合學院派的模式在開展,借鑒了很多西方的傳統模式,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原生態教學中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特色,特別是地區的民族文明及歷史積累來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在足夠的歸納和整理上融入民族的特色,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原生態唱法在新世紀得以新的發展,而不是堅守過去的傳統,這對于原生態唱法和民族性時代性,學生個人需求的結合都很有幫助,也可以為學生日后的就業提供一定的幫助。
四、結語
整體來看,原生態唱法在國內有著很廣泛的受眾,結合這類演唱模式做出相關教育研究,不僅有利于音樂事業的多元發展,對于學生個體的發展而言也是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實際的從業者,應當努力結合原生態唱法和聲樂教學將其合理地引入到實際的教學體系當中,努力做到相關的融合處理,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和音樂事業的推進都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李燕.湘西原生態音樂的藝術價值及其對高校音樂教學的啟示——以桃源儺戲為例[J].北方音樂,2015,35(05):176-177.
[2]張娓.原生態音樂的藝術價值及對高校聲樂教學的啟示[J].北方音樂,2015,35(07):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