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鎮
[摘 要]文章圍繞新時期外資企業的內部控制開展研究,在分析外資企業及其內部控制內涵的同時,提出完善外資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以供我國境內外資企業參考借鑒,進而提升企業管理水準。
[關鍵詞]外資企業;內部控制;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作為現代企業制度重要內容,內部控制是保障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管理手段,特別是我國境內有很多外資企業的集團總部設在國外,由外方全部投資,而管理則是境內雇員承擔,因此,外資企業如何建立一套適應企業發展、滿足企業管理多元化需求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外資企業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外資企業的內部控制加以完善,對于提升外資企業的管理水平與實現發展戰略目標,確保集團總部放心境內外資企業的運作情況,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 外資企業與企業內部控制的內涵概述
1.1 外資企業概述
外資企業,同內資企業相互對應,指的是以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為準繩,由海外投資機構、個人獨立投資經營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企業,隸屬于獨立經濟實體、在經營階段獨立核算、獨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通常情況下,外資企業的組織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中明確規定,外資企業,不包括海外企業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分支機構,應該是獨立在我國境內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在過去20年中,外資企業始終處于興盛發展的狀態,國外投資商在我國不僅獲取了大量投資收益,更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管理經驗,特別是在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管理經驗。2018年,我國進入外資企業創業新時期,據相關部門數據統計,僅2018年1—4月,我國新設外資企業就超過19002家,同比增長為95.4%,實際使用外資為2867.8億元,2016年和2017年我國利用外資均超過了8000億元,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外資企業超過10萬家,外資企業出口占全國出口的43.7%,納稅占18.3%,而外資企業的數量不足我國企業總數量的3%,卻創造了將近50%的對外貿易,占我國財政收入的20%。
1.2 內部控制內涵
內部控制,以遵循國家財政部、證監會、保監會、審計署等部門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由企業董事部門、管理階層以及全體員工為了確保實現企業管理目標而共同實施的一系列內部管理活動。企業制訂內部控制的目標,是確保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營管理合乎法規、財務報告真實準確、資產安全完整,并有效提高經營效率,推動企業盡快實現發展戰略的管理手段,企業開展內部控制的具體內容,涵蓋了內部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內部監督以及信息與溝通五要素,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讓企業在日常經營階段穩定、有序進行,及時找出經營階段存在的弊端和問題,并保障會計資料具備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同時有效評估企業員工的工作績效。可以說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健康發展的必然需求[1]。因為外資企業是海外集團投資組建,因此基于同內資企業的投資方不同,其企業開展的內部控制管理規范也有所差異,例如美國的投資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階段主要是依據美國SEC的要求和美國COSO委員會制定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以及《薩班斯-奧克利法案》等。
2 外資企業完善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筆者長期在國際大型集團在華投資企業任職,基于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深刻地感受到外資企業對企業管理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并結合多年來在外資企業的工作經驗,對外資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策略做出如下總結。
2.1 完善風險管理
在筆者就職的幾家外資企業中,無一例外,企業的管理者全部對風險管理給予高度的重視,同時集團企業也都設有專門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并針對企業運營階段的風險管理有著先進的管理制度,嚴格要求在華外資企業在日常運營期間積極落實風險管理制度,定期開展企業風險識別,嚴格按照總部制定的風險管理流程來開展日常運營風險管理,確保企業可以有效規避各類經營風險,同時在面對風險期間有效的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并在日常合理對風險進行預測。
在企業的經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重視風險管理,特別是外資企業,極容易出現對市場形勢認識不清晰、不了解競爭對手等相關問題從而引發各類風險,而企業開展內部控制,實際上就是對企業開展的風險管理,首先,外資企業應該建立合理的風險管理流程,即制定風險管理目標—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映—風險控制,并針對不同的風險制定不同的管理側重點。針對因本國和外國的匯率變動所造成的企業在兌換過程中遭受損失的現象,要求企業平時在日常經營階段就要加強外幣債務的關注程度,密切注意各種貨幣匯率的變化,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針對投資風險,企業應該在開展項目投資之前,組織各職能部門、項目評審組開展科學、嚴格的項目審查與項目論證,杜絕盲目運作,針對外資項目,企業領導人更不能做任何的風險承諾,同時也不能做出固定回報率或是差額擔保的承諾。
針對債務風險和擔保風險,企業應該合理控制負債比率,避免陷入資產負債泥潭,同時為了避免企業由于其擔保企業無力償還而被迫代其償還債務的現象發生,企業在經營期間必須謹慎提供擔保業務,嚴格審批過程中的各類手續,并加強反擔保手續的完善,避免企業出現擔保風險,蒙受損失。
針對經營風險,以外資企業銷售為例,為了能夠最大化降低因銷售業務不規范帶來的經濟損失,外資企業必須加強銷售人員對銷售過程中的風險控制,適當加強業務人員風險管理水平,針對銷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違法違規、跳過審核、票據不當等風險進行快速識別,并在明確銷售目標的基礎上對經營風險防控目標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各銷售人員財務風險控制的責任、權限與具體管理的程序,同時要保證銷售政策、信用管理的科學性,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并定期開展來往款項的核對工作[2]。
針對企業的存貨風險,為了避免因價格變動、自然損耗等問題造成存貨價值減少,企業需要定期進行存貨清理,在生產過程中加強投入、采購的控制,并按時產出,加強存貨庫存的控制。
2.2 強化控制活動過程
外資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活動期間,應圍繞如下要點開展控制活動過程的強化。
2.2.1 合理編制控制活動的程序步驟
合理編制內部控制活動的程序步驟,應遵循“內控政策實施—運營控制—預算控制—財務控制—信息控制”這一流程開展活動,并逐個分析每一個步驟控制活動的風險,即針對每一個控制步驟,深入分析風險的類型、風險產生的原因、風險關鍵控制點。
2.2.2 加強審批、審核控制的管理
高度重視企業業務文件的審核、審批授權事項,避免企業經營階段存在獨斷專權的現象,在開展審核、審批工作階段,要加強審核失誤管理,避免由于出現審批指標同國家規定、企業規定不符合現象,同時要加強審批、審核人員管理,杜絕審批、審核人員由于不認真、不仔細造成審批、審核失誤現象,同時外資企業需要開展成本費用、年度計劃、固定資產相關賬目、文件的定期復核工作,一旦發現數據不符,及時查找問題發生原因,并修改記錄文件。
2.2.3 不相容職務分離
外資企業需要以經營過程中每個環節特點為依據,對企業內不相容的職務進行分析與梳理,將相關職務進行識別、分離,杜絕一人承擔多項不相容職務的現象,例如企業的生產材料采購方面,需要將采購職權的職位和材料需求確認的職位分離等。此外,外資企業需要開展資產的定期盤點,定期對賬目進行審核,建立完整的日常資產管理制度,未經上級授權的任何人員都不允許接觸資產相關工作,并針對各個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制定約束指導,有效保證企業資產的完整性、安全性。同時在企業ERP中,需要對各業務流程的每個環節的職責權限進行明確規范,進一步實現不相容職位分離,防范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
2.2.4 加強內控監管力度
外資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完善階段,需要客觀準確的評價,利用有效的監督,對內部控制活動質量進行檢查,針對這一需求,外資企業需要利用內部審計實現強有力的監督,設立審計部門,確保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并賦予審計人員較高的權限,在企業開展內控活動期間, 依據內審實施流程開展內部審計活動,從而系統化的監督內控與風險治理的質量與實際作用,一旦審計人員發現內控制度的缺陷,及時上報給董事會,并提供相關材料作為董事會決策依據,在開展審計工作階段,嚴格遵循如下流程:
(1)編制審計方案。該階段,制定外資企業審計工作計劃,隨后由企業決策人進行審核、審批,計劃批準后組織審計小組,制訂內部審計實施方案。
(2)實施審計工作。審計人員進入企業各個部門開展審計工作,要求各部門全力配合審計人員,審計工作結束后,針對各部門編制審計底稿,撰寫審計報告,并及時將審計報告提交到審計部門主管以及審計委員會主席手中。
(3)對審計結果的運用。審計部門主管開展報告審核,批準后向董事會遞交審計報告,并匯報審計報告結果,董事會依據結果,對后續的審計工作進行合理的整改決策[3]。筆者所就職的企業在2017—2018年短短一年時間內就施行了三項專項審計,包含“報廢處置專項審計”“采購價格專項審計”等,在審計過程中每當發現問題,都會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并嚴格對相關責任人施行獎懲措施,同時在深入分析問題原因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控制開展改革措施,杜絕漏洞的存在。除了上述三項專項審計之外,筆者還在企業安排了稅務審計、常規報銷費用審計等相關事項,作為日常企業經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些常規的審計,可以有效地保證企業內部不會出現差錯和徇私舞弊的現象,進一步保障了財務報表的準確性以及企業資產的可靠性。
3 結 論
外資企業在建設內部控制機制階段,應圍繞風險管理、強化內部控制活動過程兩個維度開展內控完善工作。文章針對外資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了有效的風險能力完善策略,并圍繞合理編制控制活動的程序步驟、加強審批/審核控制的管理、不相容職務分離、加強內控監管力度四個策略分析有效加強內部控制過程的策略,可以進一步提升外資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實效性,提升管理水平,使企業健康運作。
參考文獻:
[1]洪敏. 淺析外資企業內部控制中回避的主要問題[J].當代經濟, 2016(1):44-45.
[2]梁萬龍. 中型外商投資企業內部控制討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7(2):150-151.
[3]孫燕敏. 國企外企視角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與完善[J].當代會計, 2017(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