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偉麗 張藝川
摘 要:蠟染工藝在許多人眼中已不復往日的輝煌,不能在種類繁多的藝術品中脫穎而出,但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依然有一席之地。蠟染有著濃郁的地區特色和獨特的風格,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章首先對蠟染起源和特征進行了概述,又對其目前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其創新和發展策略給出相應的方案,目的在于提高貴州蠟染的知名度,呼吁保護蠟染藝術,讓傳統藝術能夠在時代發展潮流中永遠閃耀。
關鍵詞:蠟染工藝;貴州蠟染;發展策略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最大化地促進蠟染藝術的創新發展,蠟染工藝的發展面臨重重困境,希望能夠喚起大家的傳承意識,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設計出符合現代時尚觀念的創新作品。
本文研究的意義在于讓越來越多的民間制作者以及蠟染作坊能夠對藝術進行更好的傳承及保護,讓傳統藝術能夠在時代發展潮流中永遠閃耀。結合現代化的思考方式、設計理念,對傳統進行全新的闡釋,使其富有時代價值,符合時代需求。
二、貴州蠟染簡述
貴州蠟染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最早出現在西漢,它還有一個別稱叫做“貴州蠟花”。蠟染古代叫做“蠟纈”,其工藝非常古老,是古代中國三大基本染色技術之一,另兩種是夾纈、絞纈。目前居住于中國西南的苗族和布依族等日常生活中還在使用蠟染。貴州蠟染普遍線條優雅別致,色彩清新淡雅,蠟染的制作工藝有長達千年的歷史,不但是一種國粹,還能夠進一步彰顯民族文化。
三、現代背景下貴州蠟染的現狀分析
(一)生活方式的變更,促使年輕人選擇傾向發生變化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日新月異,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轉變,傳統的蠟染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蠟染已不再作為服飾類物品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更偏向于穿現代化的服飾。
(二)大量的低廉仿制產品
旅游行業的不斷進步,讓蠟染能夠由邊陲地區傳入大眾生活,蠟染作品當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規模較小的蠟染作坊層出不窮,出現了大量的低廉仿制產品。
(三)缺少大眾的文化共鳴
蠟染最原始的藝術色彩,其別具一格的美,獨特的文化氣息以及匠人每一筆線條中融入的情感,都在生產制作的流水線上隨著沒有感情的冰冷的機器的進入而不復存在。市場中充斥著做工簡單、色調圖形單一、制作粗糙、品質低下的產品,使得蠟染的文化形態走向消亡,失去與大眾的文化共鳴,脫離大眾的日常生活,讓蠟染文化越來越遠離大眾。
(四)缺少傳承人及缺乏精致工藝
貴州很多苗族青年男女都不喜歡穿蠟染服裝,也對蠟染工藝的學習傳承沒有興趣,更少有人愿意對蠟染藝術進行發展創造。目前蠟染染料多使用的是化學染料,而非從前的天然染料,制作工藝幾近失傳。
(五)缺乏創新形式
蠟染作品隨著印染工藝的進步更暴露出其制作技藝、紋飾和樣式的落后古舊。很多的蠟染作品看似獨具風格,也能夠體現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但這些實際上都是在對傳統的風格特征進行仿造,沒有創新,絲毫不能體現出制作的細致精美之處,也不能帶給人美的享受,甚至還會讓人覺得枯燥無味。有的紋理裝飾過于粗糙,毫無新意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以及人物形象的圖形脫離了當代人的審美觀念,沒有趣味可言,更沒有豐富的內涵。這些都對蠟染藝術的存在與長久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四、貴州蠟染藝術創新發展的策略
創新是傳統藝術發展的靈魂。我們需要保護、繼承和創新瀕臨滅絕的傳統蠟染藝術。面對古老的蠟染藝術,繼承和創新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傳統蠟染藝術應不斷吸收現代設計理念,與時俱進,從豐富和強化傳統文化的角度進行創新探索,從深厚的傳統文化意識中挖掘出設計元素并從中尋找靈感,將傳承與多元創新并行發展。對此,我們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蠟染技藝傳承人的培養
隨著時間的發展,蠟染技藝成熟的老制作者不斷離去,技藝的傳統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在丹寨縣,筆者發現從事蠟染制作的人數量不多,并且還在逐漸減少,其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年輕一代更多愿意外出謀求生路,蠟染的傳承意識淡薄。想要蠟染得到傳承,最重要的就要對傳統蠟染制作者進行培養與保護,當地政府必須要對身懷技藝的制作者予以一定的重視。建設蠟染藝術研究中心,采取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日常生活中,要加大對蠟染藝術的宣傳和普及力度,要培養大眾維護和傳承蠟染文化的自覺性。在學校有關的院部系開設有關課程,培養年輕人對蠟染的興趣,以此讓蠟染藝術得到傳承。用諸如此類的方式讓蠟染文化的藝術形式得以妥善保存,并使其精巧技藝能夠傳承下去。
(二)蠟染藝術的方式創新
傳統蠟染藝術經歷過兩千多載的風雨洗禮,然而,其藝術形式、所需原料、紋樣以及色彩等,是不曾變化的。是以,若是想要讓蠟染得到更深入的發展,應當賦予其相應的時代特征,將時代元素融入其中,從上述幾方面著手,對材料、紋樣進行改進。因為現如今我們處于多元文化時期,這就預示著蠟染藝術不會拘泥傳統的審美觀念,它必將是在不改變紋樣傳統寓意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創新,比如說加入西方元素來凸顯設計主題。自然,也可以將現代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再由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加持,使其技藝以及內容存在形式得到進一步發展,由此形成一種符合當代審美的新形式。傳統蠟染的色彩過于單調,對現代蠟染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限制作用,色彩依舊是其作品表現意義的有效體現,因此,我們應當學習現代藝術以及西方藝術中對于色彩的應用,以及其所展現的肌理美,創造出新的色彩場,并對色彩設計方式進行改進,來豐富蠟染內涵,增長其表現力,使其從藍白基調轉變成多層、多色調的形式。
(三)創新蠟染藝術形式,增加運用范圍
在過去,蠟染著重應用于服裝紋飾,而現如今,這些服飾也僅有地處西南的少數民族才會穿著佩戴,蠟染藝術早已淡出人們視野。由此可見,蠟染藝術正處于岌岌可危的時期,急需得到改進和發展,并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得到應用。
首先,提高蠟染在服飾領域中的地位,使其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并使其向著室內軟裝飾,汽車內飾方面發展。由于當代是注重藝術以及生活質量的時代,因此如果要發展蠟染藝術,可以從生活區域等方面入手,延伸到紡織領域、印染領域,讓傳統元素得到全新的闡釋,成為一種風尚。例如世界上很多一流的設計師,他們就是憑借吸納并發展傳統元素而享譽全球的。
其次,傳統節日以及旅游景區的紀念品也是不可忽略的。現如今,市面上有許多相關的蠟染的工藝品在售,此類消費需求對于蠟染的發展是很大的助力,這其中,怎樣控制質量,規范市場,改進形式就成為關鍵。傳統節日承載了民族的思想情感以及精神,蠟染藝術的融入可以讓節日文化以具體形式存在,從而使其得以推廣。
最后,將蠟染主題藝術品發展起來也是必不可少的。比方說彩色蠟染纖維以及蠟染壁掛藝術。當然,這些藝術品與上述實用型的產品不同,這些是極具觀賞價值的作品,可列入高檔藝術品供全世界收藏或陳列展示。傳統蠟染與現代纖維的融合,讓人們見證新興并具有無限可能的市場的誕生。可以預見的是,將來的時代主流應當是發揚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推廣以蠟染為主題的各種形式的作品。時代依舊勢不可擋地進行著滄桑巨變,但這并不能成為蠟染湮滅的理由,守護、繼承、發揚傳統蠟染藝術是必不可少并艱苦卓絕的舉措,它雖長久卻極具價值。在這個歷程中,對蠟染進行的創新會因人而異,因時代而異。繼承與發揚并不應當是對立關系,所謂傳承文化就是在繼承文化傳統的前提下,結合現世思想、設計理念,對傳統進行全新的闡釋,唯有如此,藝術才能富有時代價值,才能符合時代需求,藝術品才能更具生命力。
(四)蠟染藝術的推廣方式創新
目前貴州蠟染還處于旅游紀念品的簡單店鋪為主的銷售模式,很多大型作品,旅游的人只能看看而無法帶走,銷售量較低,無法給創作者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現代媒體在藝術作品、藝術文化傳播等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推廣作用,現如今很多農產品都用上了淘寶、電商銷售,增加了銷售帶來的經濟效益。所以貴州蠟染可以運用電商形式,成立工作室把手藝人的作品發布出去,人們只要在淘寶上就可以輕松買到蠟染作品。旅游景區店鋪可以提供郵寄業務,更好地推廣蠟染文化及作品。
五、貴州蠟染的發展新趨勢
貴州蠟染現在大多數蠟染還是老套地以人物、花紋、動物圖案為主要題材,但是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顯得欠缺時尚創意,也不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品位,缺乏主題性的深刻內涵,沒有創新。
筆者通過重新了解和觀察現在的流行趨勢,在創作思想中做到與時俱進,隨新時代年輕人的潮流前進,改變傳統花紋不改變蠟染制作工序,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讓大家了解、學習、感受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氣息,因此設計了現代風格的蠟染作品。通過減少蠟染傳統花紋,增加幾何圖形,作品看上去并沒有精細的花紋特色之處,但是,簡單的幾何圖形在加上蠟染工藝創造出來的蠟染作品卻別有一番風味。
節氣在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確立,它可以指導農業生產。筆者將幾何、蠟染、節氣相結合設計出蠟染裝飾品。選擇與節氣結合是因為節氣與蠟染都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二十四節氣也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還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六、結語
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蠟染別具一格,它擁有鮮明的民族地方特征。因此,它的紋樣、材料、色彩、藝術形式等都值得人們保存、繼承、發揚和創新。當代是數字與信息化的時代,蠟染的創新少不了先進技術的支持,計算機圖像處理應當被全面應用于紋樣的創新設計當中,讓現代技術融入傳統蠟染,改進它的呈現方式、色彩以及技藝,追求更加完美的藝術體現。我們不僅要發揚傳統文化,也要讓全世界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孫波.傳統蠟染與現代藝術[J].藝術研究,2011(2).
[2]陳瑾.貴州蠟染藝術的發展與保護[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3(1).
作者單位: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