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詠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于是人們在生活追求方面也逐漸豐富起來,人們不再只是滿足于物質生活的充足,而是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滿足。群眾舞蹈是人們實現精神追求的一個方式,人們通過舞蹈來放松和愉悅自己,同時群眾舞蹈也是群眾文化的組成部分,在群眾文化的建設中發揮一定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建設群眾文化,我們應該進一步地研究群眾舞蹈與群眾文化的關系,進而讓群眾舞蹈更好地服務于群眾文化。
關鍵詞:生活質量;群眾舞蹈;群眾文化
群眾文化是指人民群眾在進行某些社會行為后,經過長時間的沉淀而形成的一種可以實現娛樂、教育等目的的文化性內容。群眾文化在人民群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營造文化氛圍來教化人民群眾,不僅可以使人民群眾獲得有益的知識,而且還能凝聚人心,培養民族凝聚力。群眾文化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有兩個元素與人民群眾關系最近,一個是群眾文化活動,另一個是群眾文化隊伍。說到群眾文化活動,這里面包含的內容也是極廣的,其中就有群眾舞蹈。群眾舞蹈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舞蹈,不同于拉丁舞、爵士舞等,群眾舞蹈的內容比這些舞蹈更為豐富。
一、群眾舞蹈的概念和特點
(一)群眾舞蹈的起源
說到群眾舞蹈的起源,必須先從舞蹈的歷史談起。舞蹈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創造舞蹈的過程其實就是勞動的過程,于是舞蹈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勞動的因素。舞蹈經過不斷演化,逐漸出現了多種形式,而且舞蹈的作用也發生了轉變,舞蹈由原先的為勞動服務逐步變為了統治階級用于外交的手段。在我國古代,兩國之間在進行外交活動時,舞蹈會成為其中的一種外交形式。其實舞蹈也不只是用于外交,隨著舞蹈內容的不斷豐富,舞蹈逐漸成為一種豐富人們生活的娛樂手段[1]。舞蹈本身就是從勞動中來,它與廣大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系,人民群眾經常在業余時間參與到舞蹈活動中。但是人民群眾并不是專業的舞蹈演員,造成他們在進行舞蹈活動時會加入一些自己的動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特別形式的舞蹈。因為舞蹈的形式和種類比較多,所以在流傳時,人民群眾會在舞蹈的實踐中會將多種舞蹈形式進行結合或者只是選擇其中自己喜歡的內容,這種內容雜亂的舞蹈在經過編排之后,也會展現出不一樣的特色。群眾舞蹈就在這樣不斷的改變與融合之后形成了。
(二)群眾舞蹈的概念
從群眾舞蹈的起源我們可以得知群眾舞蹈是一種具有特殊形式的舞蹈,它的主要參與群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參與群眾舞蹈的目的是娛樂自我,在精神方面尋求滿足。關于群眾舞蹈的概念,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從舞蹈的形式來分析。群眾舞蹈中蘊含多種舞蹈形式,而且每種舞蹈形式對應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舞蹈風格,這樣看來,群眾舞蹈的舞蹈形式是雜糅型的,所體現出的風格也是多種多樣多的;其次,我們從舞蹈的參與群體來分析,上面已經提到群眾舞蹈的參與群體是人民群眾,但這只是從大的范圍來講,如果對參與群體進行細分的話,群眾舞蹈會出現多種不同的劃分,比如校園舞蹈、老年舞蹈等,所以群眾舞蹈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其中還有具體的分類;最后,我們從舞蹈的專業性來分析,群眾舞蹈中有多種舞蹈的影子,但是在專業性上不能與專業的舞蹈演員相比,群眾舞蹈突出的是娛樂性和互動性,對舞蹈的專業性沒有太高的要求[2]。與專業舞蹈相比,群眾舞蹈更注重的是參與團體自身的感覺,比如通過群眾舞蹈來達到放松和健身的目的,而專業舞蹈一般是用來表演給其他人觀看,或者是用于比賽等。通過以上三方面的講述,我們可以將群眾舞蹈的概念概括為形式多樣,參與群體眾多,主要用于群眾自娛自樂的一種舞蹈集合。
(三)群眾舞蹈的特點
群眾舞蹈的最鮮明特點是它的創造者和參與者是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這種舞蹈形式自產生起就具有一種以娛教為主的特性,人民群眾通過這種娛教形式來展現自我的風采,感受舞蹈帶給自己的享受,并且從中可以收獲到一些知識和力量。群眾舞蹈在舞蹈形式中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1.群眾性
舞蹈本就為勞動人民所創造,人民群眾對舞蹈有著某種天然的聯系,并且人民群眾與舞蹈的參與并不是個人的、獨立的,而是表現為一種群體的方式。據古典記載,遠古時代的人民會在聚會、狩獵、集慶中進行群體性的舞蹈,舞蹈內容充滿歡慶、力量、娛樂等內容,并且舞蹈通俗自然,易于傳播。群眾舞蹈的群眾性主要是通過這種廣泛傳播和易于練習的特性展現出來。
2.地域性
我國地大物博,在地域上有著明顯的差異,造成我國不同地域的群眾舞蹈有著不同的內容和風格。這是因為不同共的區域有著不同的歷史發展狀況,再加上地理環境、勞作方式的不同,群眾舞蹈自然會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3.民族性
談到民族性,我國的群眾舞蹈最有話語權,因為我國本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度,在民族數量上達到了56支。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和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群眾舞蹈也會呈現不同的民族性[3]。
4.時代性
群眾舞蹈的時代性指的是群眾舞蹈在歷史發展不同時期和不同時代展現出不同的舞蹈特性。過去的群眾舞蹈因為大環境的閉塞導致形式比較單一,而現在我們的群眾舞蹈中包含了多種舞蹈形式,甚至加入了許多國外傳入的舞種,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
二、群眾舞蹈對群眾文化的影響
(一)促進群眾健身文化的發展
舞蹈的進行方式是“手舞足蹈”,人們參與群眾舞蹈可以達到一定的鍛煉目的。舞蹈雖然不同于常規的鍛煉方式,但是舞蹈在健身方面有著自己獨有的優勢。人們再進行體育項目鍛煉時,常常會因為枯燥乏味而難以堅持,最終導致鍛煉效果欠佳。而群眾舞蹈則不同,人們在參與舞蹈活動時,會有音樂元素的加入,并且舞蹈動作豐富多樣,再配合上音樂的節奏,會逐漸將人們帶入舞蹈的氛圍中。群眾舞蹈的動作幅度比較均衡,舞蹈強度適中,適合各種人群的參與,比如老年人的身體已經不能再進行高強度體育鍛煉,但是可以參與到群眾舞蹈中。群眾舞蹈中有專項的老年人舞蹈,在節奏動作方面都是為老年人所準備,老年人通過這種形式的舞蹈達到一定的健身目的;年輕人也可以參與到群眾舞蹈中,群眾舞蹈并不是像多數人認為的只是大爺大媽參與的舞蹈,在群眾舞蹈中也有適合年輕人的舞種,像以霹靂舞、街舞等為基礎而出現的群眾舞蹈,在動作和強度方面非常適合年輕人的特點。總之,群眾舞蹈對我國發展全民健身計劃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并且可以在人民群眾中形成獨有的健身文化,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