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新媒體不斷進步,逐步進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當下我們已步入全新的新媒體時代。而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與新媒體編輯兩者間產生了巨大差異,同時也具有密切的關系,簡而言之,既有共性又有區分。網絡新媒體不僅轉變了傳統紙質媒體傳播的模式,同時也展現了一定的優勢,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更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但是,這一過程中就存在著許多不足與缺陷。基于此,文章首先針對新媒體編輯的相關概念進行分析,然后又闡述了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與新媒體編輯兩者間的共同點與區分,希望為有關研究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
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不斷應用,發揮了極大的優勢,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所面臨的壓力更為沉重,在此發展形勢下,必須明確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與新媒體編輯兩者間的異同。在此基礎上,促使傳統紙質媒體新聞傳播模式實現改革與創新,不僅如此,也要求新媒體正視自身地位,總結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優勢。新媒體編輯應當發揮自身專長,為新媒體的發展注入動力源泉。
一、新媒體編輯的概念分析
若想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新媒體編輯的概念,就應當清楚地認知新媒體新聞及編輯的相關定義。新媒體新聞主要指的是信息主體基于共享技術對測定對象傳播的行為信息。在完成新聞信息的歸納以及匯總任務后,還需對其進行進一步加工以及編撰,這一編撰過程涉及新聞語言重塑、文字材料的加工以及整合。現在新媒體編輯綜合了編輯與新媒體新聞兩者間的概念,它更加強調編輯人員借助網絡途徑完成事件的傳播以及宣傳等各項工作[1]。
二、新媒體編輯的基本職能
新媒體編輯的職能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階段入手進行分析。第一,復制粘貼新聞。新媒體發展過程中的初級階段,媒體來源主要來自于傳統紙質媒體,并針對紙質媒體所發布的內容進行復制粘貼,這一過程中缺少創新,僅僅將傳統紙質媒體所發布的信息刊登于網絡之上。第二 ,逐步過渡到編輯新聞的階段。強調對新聞內容進行整理與編撰,使新聞內容更加豐富,并體現可讀性,更能為受眾所接受[2][3]。第三,對新聞內容的組織。所謂的組織不僅僅指的是對新聞內容進行組織與統籌,也涉及新聞形式的組織與歸納,要求媒體人必須對雜亂的信息進行整合、歸納以及整理,而后盡可能使內容更具創新性,比如,以受眾參與的形式或現場報道的形式,豐富新聞報道形式與內容,使之更具多元化的特色,同時還能吸引讀者眼球,最大程度地提高新聞宣傳效果。第四,對新聞內容進行解讀。這一環節要求必須針對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后續影響進行分析以及深層次的探究,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發揮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力,盡可能掌握事件的發展過程,從而起到輿論引導的作用。
三、新媒體編輯與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的共同點
(一)具有共同的目標
新媒體在經營的過程中體現了許多優勢,例如,新聞傳播速度快,保證傳播的及時性,還能根據事件的發展過程實時更新。這些優勢是傳統紙質媒體新聞宣傳以及傳播過程中所追求的根本目標,由此可知,新媒體編輯與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的新聞傳播具有相同的編輯目標。
(二)編輯流程相似
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過程中所應用的新聞編撰方式的核心為整理并加工新聞內容,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新媒體的發展與進步,新媒體形式越發多樣,也拓展了人們瀏覽新聞以及搜索新聞的途徑,這一過程中也催生出新媒體新聞編輯這一職業。新媒體新聞編輯與以往的媒體新聞編輯的工作流程具有一致性,工作內容也較為相似,新媒體編輯不僅要做好基礎的新聞編撰以及整理等各項工作,而后還需掌握網頁設計等各類功能與技術。但是,從整體層面來看,兩種新聞編輯流程具有趨同性,甚至可將其視作具有相同的編輯流程[4][5]。
(三)新聞原則一致
新媒體編輯與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具有一致的新聞原則,新媒體編輯同樣繼承了新選的標準,同時在新聞編輯以及整合的過程中秉承著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要求必須保證新聞傳播以及宣傳的實效性、準確性以及真實性,這樣的新聞編撰模式與傳統紙媒運營模式大體相同。
(四)創新需求相同
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要求編輯必須做好新的內容的創新以及整合等各項工作,不論是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還是新媒體編輯的從業人員都必須具備創新力,保持新聞傳播的活力,使之更具生命力,以最大程度地保證文章內容的鮮活性、靈活性。
四、新媒體編輯與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的區別
(一)程序上存在差異
傳統紙質媒體編輯人員必須遵循固定的編輯模式以及新聞編撰原則,積極落實新聞采集、整合、編撰、發稿以及出版的各項工作,每項工作都要按照順序開展。但是,新媒體編輯人員在落實新聞編輯各項工作時不必遵循上述程序,雖說某些新聞業務的經營網站在發布稿件的過程中已經具備固化的程序,但是,仍舊存在許多私人性質的網絡傳播平臺,這部分平臺不具有固化的發布流程,比如,新浪微博等[6][7]。
(二)組稿環節存在區分
一方面,編輯的內容上存在差異。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并掌握更多的數據信息,這部分數據大多雜亂無章,人們在瀏覽這部分新聞信息時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并集中注意力,需要自行篩選其中具有閱讀價值的內容,這一過程中所接觸的新聞信息將會體現普遍性,許多新聞內容不具備獨特性與可讀性,從而給讀者帶來疲勞感。若想進一步增加新聞的可讀性,就需要新媒體新聞編輯盡可能使文章內容為讀者所接受,運用通俗易懂的詞匯,避免使新聞過于高大上,或使用晦澀難懂的詞語。此外,還要使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極具價值的內容,這就要保證編撰新聞的過程中運用簡短的語言,精簡詞匯、縮短篇幅,使內容一目了然,若文章內容過長則要運用超文本鏈接的形式,而紙質新聞報道卻不存在上述問題,紙質新聞傳播過程中,會將報紙分為多個版面,每個版面具有大標題與小標題,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閱讀喜好及興趣,針對性地閱讀相關內容,不必在海量的信息中自行篩選,同時還能在新聞版塊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從而產生良好的閱讀體驗。
另一方面,新媒體新聞播報過程中涉及音視頻編輯內容。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新媒體的產生帶來了推動性作用,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可以插入圖片、音頻以及視頻等等,不再依賴于枯燥的文字,豐富了新聞內容,也使新聞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化,體現了獨特性,這也無疑是傳統紙質媒體無法達到的目標,也體現了兩者間的巨大差異。
(三)編輯空間上存在差異
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與新媒體相關編輯兩者間的工作環境不同,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的活動場所大多為固定的辦公地點,而新媒體新聞編輯的工作場合卻不存在特殊要求,繼續利用互聯網途徑即可完成新聞編撰任務,新媒體新聞編輯更加依賴于網絡信息技術,突破了時間以及空間上的限制,而傳統紙質新聞編輯卻很難達到這一點。
五、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產生使得傳統紙質媒體新聞傳播過程更具壓力,特別是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傳統紙質新聞編輯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必須做好自我定位,積極肩負自身職責。首先意識到新媒體編輯與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兩者間的異同,在此基礎上,找尋新的發展方向,正面迎接挑戰,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同樣融入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傳統紙質媒體傳播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最終促使傳統紙質媒體與新媒體兩者共同發展,互為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波濤.新媒體編輯和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的異同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19):175,177.
[2]安潔.網絡新聞編輯和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的異同[J].新媒體研究,2017(3):104-105.
[3]卓巴加.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媒介素養提升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58-159.
[4]路杰.新媒體時代紙媒新聞編輯創新問題探討[J].媒體時代,2015(6):44.
[5]李永亮.新形勢下報紙新聞編輯的素質要求[J].新媒體研究,2016(22):116-117.
[6]單桂志.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素質建設[J].現代交際,2016(16):61-62.
[7]鮑雯君.新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記者的要求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7(13):116.
作者簡介:
涂燕平,碩士研究生,長江職業學院音樂傳媒學院專職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