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是我國傳統美術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經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之后,國畫在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審美效果、美育傳播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從當前高校國畫教學的教學目標來說,它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國畫藝術的專業教學,二是國民藝術與文化素養的美育教學。在高校國畫教學的優化與創新發展中,高校及教師也需要根據國畫教學的教學目標來進行協調與統一。董立軍編撰的《國畫教學》(2006年4月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歸屬于中國畫文庫系列,它以國畫的教學為主要研究方向,記錄了國畫教學中“教”與“學”的互動,對國畫該怎么學、怎么訓練、怎么提高和怎么創新都給予了切實的指導與幫助,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強調了國畫教學的文化內涵、藝術技藝和學習實踐,增強了國畫教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構建了層次更加豐富的國畫教學創新模式,給國畫教師與學生以實用的學習與借鑒。《國畫教學》的主體內容按照國畫教學課堂的過程控制進行了合邏輯的編排,逐一對國畫教學的教學提綱、教學講義、學生論文探索、學習日記、學員集體討論、教師反思日志以及國畫參展實踐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與說明,健全和完善了國畫教學課程的實施計劃與策略,整體性地提高了國畫教學課程的專業程度和規范程度,在時間安排、空間創設與教學流程設計上做出了良好的示范。立足于《國畫教學》的相關論述,筆者認為,高校國畫教學的優化與創新應當切實置身于國畫教學課堂之中,分析教師、學生以及課程大綱設計之間的聯系、互動與實踐,進而有效地推動我國高校國畫教學質量與水平的發展與提升。
首先,高校國畫教學的優化與創新需要推進國畫教學課程設置的健全。相對于西方美術教學的藝術體系和課程設置,我國國畫教學的課程設置不夠完善與健全,它在系統性、專業性和規范性上還缺乏一體化的發展體系。這種情況既是國畫藝術的文化藝術綜合性導致的,同時也是我國的國畫教學還未得到廣泛的關注,課程設置的優化創新力度不足。對此,高校及教師至少需要做到兩點:一方面,高校及教師需轉變國畫教學研究的觀念與國畫教學實踐的模式,增強國畫教學的體系特征,讓學生能夠在更加清晰的教學邏輯下進行高效的學習;另一方面,高校及教師應當在國畫的藝術特性、技藝傳承、歷史文化內涵教學之外,將傳統詩詞、畫論、傳統藝術審美等學習內容作為教學的補充,盡可能健全國畫教學的內容體系,鞏固國畫教學的理論基礎。總之,高校國畫教學的優化與創新是我國國畫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前提,它需要在傳統課程設置的體系之外,借鑒西方美術課程的教學框架,讓國畫教學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其次,高校國畫教學的優化與創新需要加強國畫教學師資力量的建設。高校國畫教學的優化與創新一般需要由學校和教師進行牽頭,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的藝術修養、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對國畫教學的質量有著突出的影響,是國畫教學優化與創新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高校國畫教學正在不斷加強專業國畫教學師資力量的招聘和訓練,對教師的國畫技藝水平、文化水平和教學培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教師研討與培訓中的投入也正在與日俱增,這是一種良性的發展趨勢。除此以外,我國國畫教學的優化與創新還需要與時代接軌,也就是說,在國畫教學師資力量的建設中,教師還需要開闊自身的藝術眼界,積極融入現代藝術思潮當中,關注美術藝術研究與教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吸收與借鑒最新的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進而組織更加高效高質量的國畫教學實踐活動。
最后,高校國畫教學的優化與創新需要引進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模式。面對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藝術現狀,國畫教學不應當故步自封,而應該主動地、積極地融入時代的藝術洪流當中。具體來說,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國畫教學需要開闊自身的藝術視野,將西方美術、民族美術與現代創新美術進行多元化的融合,豐富國畫教學的多元內容體系。第二,國畫教學需要引進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如新媒體技術等,增強教學的資源豐富程度和教學的感官趣味性,進而提高國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第三,國畫教學需要借鑒與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比如混合式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運用網絡國畫教學資源,提高國畫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比如交互式教學能夠更好地增強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提高學生在國畫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能力。
(劉春苗/碩士,漢口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