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 楊丹紅
摘要:語文課外知識的延伸是一扇打通語文課內外教學的窗戶,了解課文創作背景、作者寫作心境、對于深度解析課文知識、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教學和提升情感體驗非常重要,更對其語文知識積累和寫作功底具有重要幫助價值。因此重視語文課外知識的延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知識鏈接,實現課文內外一體化教學,是小學階段實現初步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實現;途徑;研究
所謂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是指在新課教學前或后,經教師的引導與啟發,讓學生自覺地在課外搜索與課文知識相關的、由課文內容引發的如作者生平境遇、課文創作背景、課文知識相關鏈接等延伸性讀物、知識,并根據個體實際情況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進行深度閱讀與探究,從而獲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識積累的一種教學手段。可見,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的重要性,尤其是古詩、古文的寫作背景、詩人境遇對于詩歌內容的理解、情感的分析與傳遞都是十分具有價值的,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應該引起廣大一線教師的重視。
《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教學目標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可見,拓寬學生視野和探究欲望,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是當今語文教學的重心。雖然課外知識延伸對于語文學習非常重要,但由于各種原因,能主動實現語文課外知識延伸的教師僅占筆者調研總量的34.5%,且這僅有的34.5%的教師重高達78.8%的教師課外知識延伸非常有限,僅限于作者生平、代表作品等文學常識,難以對課文知識進一步引導發掘,難以落實人文教育,豐富精神世界的語文培養目標。因此,筆者基于這樣的教學現實,就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的意義及實現途徑兩個方面展開研究。
一、論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的存在價值及現實教學意義
(一)能豐富學生課后及課余生活,提高閱讀的目的性和閱讀價值
之所以提出小學語文課外延伸教學手段,就是基于對當前我國廣大小學生課外生活現狀的調研結果。當前雖然我國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物質生活水平獲得了極大提升,但我國小學生課外精神生活狀況卻不容樂觀,56.7%的學生沉溺于電子產品及手游中,高達78.9%的學生雖然有閱讀習慣,但僅限于動漫等休閑類書籍,缺乏足夠的涵養和文化價值,更有34.5%的學生沒有任何閱讀興趣,從不主動進行閱讀活動。因此,基于這樣的現實,筆者提出語文課外延伸閱讀教學方法可較好地改善當前的小學生課外生活現狀的。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可提升閱讀的針對性,使學生被動養成閱讀習慣,并提升閱讀的目的性,關注先人富有哲理的語言和思維火花以及在或平實或精美的語言描述中感受人性的閃光。從而學會獨立思考,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非常好的。
(二)有益于人文教育環境的創設,可較快提升學生的思想修養和文化底蘊,利于后續語文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真正素質的提升
當今世界正處于知識快速革新、科技飛速發展的知識時代,“終身學習”型人才已成為今后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高素質、高人文修養已提升到與智商、情商等高的地位,只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和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和能力,才能使學生真正獲得未來長足的生存技能。因此筆者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提出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教學法,就是順應時代要求的。該教學法十分有益于人文教育環境的創設,可較快提升學生的思想修養和文化底蘊,利于后續語文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真正素質的提升。根據筆者的問卷調查和相關調研結果顯示,積極地進行課外知識拓展的學生,文化修養往往更為深厚,視野更為開闊,個性及心理發展水平更為健全,社會適應力也更強,因此加強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教學,從小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為將來的自主學習和技能的主動習得打好堅實的基礎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二、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的有效實現途徑研究
(一)以教材為綱,根據學生實際接受能力適當拓展一定量的課外知識延伸,講求質量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依據,加強小學課外知識延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以教材為綱,不可盲目進行課外延伸,增加學生及家長的學習焦慮心理及學習負擔。我們需要在充分深入鉆研教材,找出教材中可以用于課外知識延伸的相關閱讀資源,形成不同層次的語文課外學習文本及補充材料,使得課外知識拓展延伸有物可依,有材料可選,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形成富有層級關系的閱讀鏈。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制定不同要求的閱讀任務,這樣既能充分調動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按需自主拓展課外知識延伸相關閱讀量,則對于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的質量是大有裨益的。以筆者所在學校商洛市商州區牧護關鎮紅門河小學六年級蘇教版下冊第20課《古詩兩首》之《石灰吟》教學實踐為例,在開展教學之前及之后筆者將教學目標共分為三個層次:最低目標要求是學習詩中的字詞、明白語句意義,能熟讀并背誦課文;中級目標為自行查閱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弄清楚該詩歌的中心思想及對你的啟發;高級目標則為聯系自己的世界觀,討論課文帶給你的學習感受,并就命題“石灰精神之我見”寫一段感悟性語段,闡述你對石灰精神的認識。通過這樣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設計,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并就本詩所傳達出的教育意義做了有意義的教學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奉獻、進取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成效。
(二)教師應通過多種線上、線下途徑,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提高課外知識延伸的成效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力、自主學習能力并不強,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教學探索時,除了幫助學生選擇符合小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和規律的課外知識外,語文教師還要承擔如何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閱讀方法,有效地閱讀延伸讀物、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課上所學的課文與課下延伸知識產生密切關聯,更好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力和思考力。因此,教師可集中在學生完成作業后的某一個時間段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線上工具,及時更新課下閱讀任務、閱讀方法、讓學生每日自愿打卡的形式通過視頻、文字及其他形式來分享課外延伸知識閱讀的感悟、體會等,教師根據對學生的課下延伸閱讀情況形成記錄、分析,并予以正確引導,以此提高課外知識延伸的有效性。
三、結論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不應該將語文教學局限于“分數和名次”,而應積極承擔起其人文精神熏陶、人文價值發掘和人文素養培養的重任。小學語文是學生進行系統地語文學習,獲得人文素養,培養美好情操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所養成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學習能力對于今后很長時間的語文素養培養及語文學科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意義,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必須要加快改變當前的“應試”教育思維,積極回歸素質教育宗旨,加快進行教學研究,提升教學成效。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延伸這一課題進行了相關教學探索,就語文學科的課外知識延伸的價值、意義及有效延伸途徑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探索,希望能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改變、教學成效的提升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黃海丹.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及實現途徑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8(7).
[2]戴英.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3).
[3]袁敏杰.小學語文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效結合的意義及途徑[J].教育(文摘版),2016(4).
[4]姜輝蓮,王澤林.小學語文課外學習資源的開發及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