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麗芬 徐博賢 王巧義


【摘 要】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和科技手段逐漸成熟,社會對于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專業實習作為高校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文章結合當前會計專業實習現狀,在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指導下,構建會計專業實習體系,為培養高質量人才提供思路。
【關鍵詞】建構主義;會計專業實習;實習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12-0229-03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極大地帶動了高層次人才需求。據河北教育廳官網信息顯示,2019屆河北高校畢業生為38.8萬人,較2018年增加2萬多人,為歷年最高,其中會計專業畢業人數位居前5名。面對空前激烈的就業競爭形勢和高級人才需求,如何開展教學設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結合當前會計實習現狀,構建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學校和單位三方協同的會計專業實習體系,為會計專業實習提供新思路。
1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特點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源于認知發展理論,學生學習過程與兒童認知結構建立都是由“同化”過渡到“順應”,由“平衡”到“不平衡”再達到“新平衡”,在如此循環中不斷豐富、提升和完善。“同化”即在個體接受外部刺激的情況下,對刺激進行過濾或改變的過程;而“順應”則是個體所處外部環境改變后,自身無法進行同化而引發認知結構重組和改造的過程。其中,學生屬于自發性“同化”和自愿式“順應”,兒童一般是被動“同化”及“順應”。不僅如此,學生打破“平衡”也屬于自行走出舒適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在專業實習中,會計專業的實踐性強,實習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理論連接實踐的作用,為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主要強調學生作為個體所表現出的主動性,同時強調教師作為更成熟個體所起到的引導輔助作用,以及學校和單位作為外部環境因素能夠給予學生的激勵和支持。
2 會計專業實習體系現狀和問題
會計作為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實用性和操作性并重的學科,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基于扎實的理論,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實現專業知識靈活運用。但根據目前我們對會計專業實習現狀所進行的調研看,會計專業實習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凸顯出很多弊端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實習被動、流于形式
大部分學生實習初衷單純是為滿足學校要求,取得實習證明并完成既定學業。還有一部分學生實習目的則更為直接,僅僅為了豐富畢業簡歷。從本質上來看,學生對于自身發展缺乏前瞻性思考,無法深刻理解實習意義,更沒有充分認識到專業實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終導致其實習態度不端正,積極程度不高,甚至有虛假實習現象出現。這些情況弱化了專業實習的預期作用和效果,未能讓學生收獲到真實有效的實習經驗,使實習成為一種形式存在。
2.2 方式單調、缺乏新意
目前,會計專業實習大多集中在會計師事務所,尤其是寒假時期事務所年審的需求量最大。這是由會計專業自身工作特點導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實習方式單調且基本無法選擇。除此之外,學生在事務所實習內容也比較固定,絕大部分圍繞函證、審計底稿等工作,相對基礎且具有高重復性。這種實習不能給學生活用知識、提升技能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而且問卷結果還顯示,實習方式單調不是個例,已經普遍存在于各個高校且長久不變,缺乏新意,至今都沒有較大改變和突破。
2.3 指導不足、經驗欠缺
完整的實習過程大體可分為3個階段:前期引導調動、中期溝通指導、后期歸納總結。然而調研結果顯示,當前大部分學校實習指導只包含前后期,缺少中期環節。而中期是最能反映學生實習態度、實習進展和實習成果的一環,這一環節缺失致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實時與學校和教師溝通交流,無法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不能切實提高實踐能力。此外,專業實習通常交由專業課教師管理。然而,一般負責課堂教學任務的教師因長期處于一線教學崗位,雖然擁有強大的理論知識支撐,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實踐經驗不足。并且,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及會計制度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師的經驗已經無法充分滿足實際操作需要,也不能快速有效地引領學生由理論向實踐過渡。
3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下會計專業實習體系構建設計
傳統實習模式包括校內模擬實習、集中型校外實習(即校企合作實習)和分散型校外實習等不同形式,主要以學生自主選擇單位實習或學校指定為主。基于目前實習的方式固定化、形式化問題,本文在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下,重構會計專業實習體系框架,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專業人才提供思路。
3.1 專業實習體系基本框架
會計專業實習體系主體包括學生、教師、學校和單位。該體系連接4個方面參與主體,結合成一個兩兩互動、雙向溝通的網絡系統,其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1)學生。學生作為基本框架的整體核心和實施主體,與實習過程中其他參與方緊密聯結,接受三方專業性輔助。學生通常是小組,小組成員應不限于同一年級、同一專業,但為便于小組內部管理,可以參考以下人員組成方式。首先,組內推舉具有組織領導力、善于表達和溝通的同學作為組長,獨立管理小組作業,優先考慮有實習經歷、學生會工作經驗或是高年級的學生;其次,為保證小組知識體系完整,秉承組內互幫互助原則,需要一位到兩位學習成績優異、理論知識豐富的組員;最后,由于會計工作的繁雜性和瑣碎性,因此組內應有一名能積極發現問題并及時提醒的觀察員。
(2)教師。教師作為指導學生實習的重要角色,發揮著引導、溝通和監管作用,保證學生實習順利進行。為解決一線教師缺乏經驗而導致實習效果不佳的問題,該體系采取以會計專業教師和就業實習教師雙重指導為主、單位高級財務人員引導為輔的模式,還可以邀請往屆實習效果優秀的同學,站在學生角度分析利弊、傳授經驗。
(3)學校。學校作為學生和教師的承載體,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參與到實習體系中。一方面,學校可以采用模擬實習形式直接參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對接多樣化實習單位方式間接參與,力求實現學生實習便捷性、豐富性、全面性及可選擇性。
(4)單位。實習單位在整個實習體系中,并不單純扮演知識傳授者身份,而是對學生整體實操表現進行客觀、公正的考核和評價。其中,與學校合作的實習單位還應與教師和學校一同負責制定實習規程,為高級財務人才培養提供更多渠道。此處,單位應包括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種類實習場所。
3.2 專業實習體系實施過程
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具體的會計專業實習體系可根據4個方面參與主體分為4個階段,具體實施過程如圖2所示。
(1)學生內部自主實施過程。源于建構主義教學理念,體系實施過程應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以及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總結歸納的能力。實習全程采用學生內部全自動模式,具體表現如下:首先,以個人自理和組內討論、協作方式開展實習。其次,組間通過大范圍無邊界交流和協作共同學習;最后,學生實習表現和能力提升水平分別以理論和實踐兩種形式反饋給教師、學校和單位。鼓勵組內和組間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同學相互交流、溝通和協作,最終實現個體及學生整體自主意識建構,實現建構主義教學理想。此處,分工協作貫穿在整體自主實施過程,對學生自主意識建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資料收集分析、問題辯證辨析、假設推演驗證、成果歸納總結等都無法離開協作行為。溝通討論則是分工協作中的基本環節,只有通過不斷有內容、有意識的溝通討論,才能產生多維思想碰撞,最終達到分工協作效果和目的。
(2)教師外部指導監督實施。教師全程監管整個實施過程,以及時跟蹤學生實習狀態和變化。遇到問題時,注意引導學生面對困難的表現,以及應對措施和自主解決方式,不過多干涉。對于學生內部無法自主解決問題和人際關系處理,教師給予解決思路和意見等專業性幫助和心理疏導。其中,個性和共性問題,教師應分別或集中指導,充分體現個性化和全面性原則。除了引導學生之外,教師還應加大與單位溝通交流,以及時調整學生實習具體內容。并及時向學校反饋學生、單位及自身問題,便于學校加強整體管理。
(3)單位高度合作評價實習。單位同時接受學生專業服務和實踐反饋,還應依據工作表現給予學生具體、準確的實習評價,并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校,為學校提供教學參考依據。對于教師的反饋意見,單位也應加以重視,通過深入溝通,提升合作質量和價值。
(4)學校接收轉化反饋意見。學校不僅要接受學生、教師和單位關于實習情況的反饋,還應根據這些反饋對教學方案及校內開展的模擬實習進行針對性、及時性、有效性的調整。除此之外,學校也要加強學生和教師管理,積極對接可建立實習基地的單位,促進雙方的良好合作,為學生提供可靠、穩定、豐富的實習場所。
3.3 專業實習體系評價
傳統實習評價僅存在于實習后期,一般都是根據學生撰寫的實習報告和單位出具意見的實習鑒定表做出評價結果,缺乏準確性。為此,本文在構建會計專業實習體系時,設計更加合理的評價標準,構建與實習體系相對應的評價程序,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準確性和公平性。
該體系分為4個部分,分別為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及單位評價,具體評價過程如圖2所示。自評、互評和他評不僅體現在實習結束之后,而是始終貫穿整個實習過程。由于會計工作瑣碎性特點,評價體系可以將時間、項目安排等作為節點,分階段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精準的評價。
評價體系主要分為自主學習能力、專業知識水平、實際操作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五大方面。在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創新、合作與競爭等多重角度考核實習效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促進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和積極創新,保證學生全方位發展,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高級人才。
參 考 文 獻
[1]陳甲華.基于社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電子商務,2016(9):84-86.
[2]樹友林.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的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問題研究[J].江蘇商論,2011(11):136-138.
[3]江蘭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