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華
【摘 要】行政單位在業務層內部控制建設方a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預算控制不當、政府采購控制的效果不理想、資產的控制和管理比較混亂及建設項目的風控危險系數高。針對這些問題,文章提出要強化內部機制,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內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完善內部控制的預算管理,實施項目預算監管和審核流程;加強工費透明化和專項資金控制;建立有力度的采購價格監督平臺等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行政單位;內部控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7-0242-02
依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文件規定,內容包括預算業務控制、收支業務控制、采購業務控制、資產控制建設項目、合同控制等方面。根據某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某市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建設存在預算控制不當、收支控制力度不夠、采購效果差、資金分配和管理不當及建設項目控制風險系數高等問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對財務部門的預算管理實行戰略會計方針,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幫助行政事業單位實現公共服務職能的社會責任,避免內部體制公職私用,管理失調,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對職工的行為進行有效監控,防止中飽私囊的行為。此外,行政單位事業單可以采用匿名問卷和隨機抽查的方式了解單位業務層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改進。
1 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層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1 預算控制不當
預算上報業務中沒有詳細的業務指標,沒有規定周期性地對財務業績信息進行統計。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預算不合格的問題層出不窮,開放的預算審核為預算執行的不當留下了隱患,部分單位在預算審核階段,進行支出限額,并未在單位內部對財務預算進行詳細的流程化拆分,未形成單位內部系統的預算標準和規定,預算支出的政策寬限,一旦某預算支出金額比較大時,就使用其他的預算指標。某調查中發現有一些單位在經費下撥后,沒有明確的內部預算指標,雖然對財政預算在內部進行了分解,但對預算結果不夠關注,無法實現預算單位的職能要求,支出金額與預算金額不匹配,沒有按照預算結果進行實際的支出監管,導致出現預算批復效果不理想、形成預算指標無效的問題。還有一些單位只是按照單位制度執行預算控制,例如只是對支出預算的金額有要求,看重功能性支出的指標費用,忽視了具體支出的項目,沒有對開支的項目進行限制,出現預算項目和具體開支內容不對應的問題。
1.2 預算審核流程不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環節存在很大的問題,性質和資金規模不同的單位存在的問題也不同。規模大、業務廣、預算資金流動大的單位,管理層往往只注重大金額項目的審核,執行簡單的預算要求;預算形成過程中對于風險集中的領域,領導一次性流程化進行簽字;不區分預算支出的性質、經濟科目、金額,且預算執行的每個環節必須由管理層簽字,不會分權給下屬,一身多權,又因工作繁忙,嚴重忽略了預算的作用和意義,造成原有的預算指標和支出計劃被打亂;沒有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預算的調整,導致原來預算資金不能滿足項目的支出需求。根據調查顯示,某市25.7%的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完善的預算審核制度,52%的行政事業單位沒有預算組織對預算的資金進行審核。
1.3 采購效果差
政府在開展采購活動時,缺乏相關的制度保障。調查顯示,某市有18.6%的單位并沒有制定專項的政府采購管理內容;23%的單位沒有專門的采購人員負責政府采購事宜;18%的單位沒有按時對政府采購信息進行分類統計,而且沒有在單位內部進行公開。單位內部的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在開展采購活動時,經常出現采購價格偏高的情況,且政府采購的流程也不夠合理和完善。相關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某些單位的政策采購價格高出市面價格,導致財政資金被浪費,偏離了制度建立的初心。
1.4 資產的控制和管理不當
各級別的財政部門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不夠嚴格。財政局是行政事業單位共有資產管理的監管調控單位,當下財政部門對于事業單位資金分配和政府采購的資金分配進行管理。財務單位擁有資產分配及資產監管的職能屬性,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分配問題、行政單位資產使用效率問題及資金分配不合理的問題,還未出臺具體的解決方案。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中,不具備有效分配資產、合理管理資產的意識和戰略目光,導致資產控制無效。
1.5 建設項目未實行風險控制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建設項目上存在工程預算金額高估,招標環節私下操作,工程用材質量差的經濟犯罪問題。調查顯示,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對建設項目實行風險控制措施,存在支出大于預算的問題。
1.6 財會控制建設不及時
2015年,國家出臺了一些關于事業單位的財務政策,使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和行政方面的會計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財務控制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逐一解決。一是財務會計管理獨立性不足。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對于自身職能的定位不準,認為可有可無,不重視財務機構的設置。二是票據管理方面存在報虛賬、開假發票等問題。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還沒有形成定期提供財務報告的制度和觀念,沒有建立定期進行數據分析的工作流程,沒有實現財務信息的公開。三是成本意識觀念淡薄,資金使用效率偏低。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因此行政事業單位都比較重視財政資金撥款的項目,但對于爭取到的資金還形成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缺乏成本管理的觀念。
2 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建設的建議
2.1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一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制度應該規范所有的資金流動范圍。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屬性,其財產和物品必須進行各個節點的控制和審批,形成相互獨立、相互監管的制約體系,確保制度的有效執行和審批環節的落地。二是要對財務部門的發票進行限制,包括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核,嚴格控制做賬和憑證蓋章,加強對發票的管理。確保財務報表符合制表要求,報告的內容與實際支出相匹配,把行政單位財務報表的審核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發揮財務分析對預算編制的重要參考作用。同時,需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及對崗位的優化,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機構管理方法等。
2.2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運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行政事業單位應積極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對單位的財務信息進行公開,避免人為改動,實現對出納到憑證、支票、報賬、報稅、采購、合同管理等流程化的監控和無縫銜接,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系統。行政單位也要厘清社會服務職能中涉及的各個流程網圖,清楚每個業務流程應該注意的關鍵點,建立全局監管的內部控制體制。
2.3 成立采購價格的監管平臺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依照社會職能屬性的需求,健全社會公共事業的采購監控制度,防止腐敗和弄虛作假的問題。制訂周期性采購計劃,對采購經費做好預算,對采購的物資和服務進行抽樣調查,降低采購成本。對采購方式和招標過程進行控制,同時對采購價格進行信息化平臺監管,成立專門的小組進行對比和評估,對采購價格進行分析。
3 總結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建立資產管理崗位責任制度,通過對真實物資的驗收和審批,對每個環節進行調整與監管。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對外資產的經營范圍,強化控制項目建設和監管,增強風險控制。并且,要加強對項目建設的關注度,完善項目建設的流程制度,加強對“三公經費”和定向資金進行控制,即通過對收支審批、歸口監控、票據數字化信息核查、程序監控、指標控制、優化行政事業單位的控制構架等,建立健全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
參 考 文 獻
[1]趙子葉.基于大數據思維下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品牌研究,2018(5):201-202.
[2]張俠.論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8(17):7.
[3]楊勁松.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J].商情,2013(4):182.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