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風 孔朝霞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之一,對于高校在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當前‘形勢與政策課必須直面新時代背景下課程建設面臨的嚴峻挑戰,創新破解困境的出路,實現內涵式發展,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 “形勢與政策” 課程改革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057-02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式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形勢與政策課是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之一,在校學生必須接受貫穿大學四年始終的連貫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高校必須將“形勢與政策”課落實落小落細,加強改革創新,實現內涵式發展。
一、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粗放式發展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形勢與政策”課被邊緣化、淡漠化、形式化、虛無化的傾向嚴重,其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師資、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粗放式發展困境,成為制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的難題。
(1)課程教學內容更新快、難度大。“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形勢觀和政策觀,其典型特征是政治性、時代性、思想性、實踐性,因此,該課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必須隨著國內外最新形勢和重大事件的變化發展而迅速更新。教育部每學期出臺的課程教學要點要逐級下發傳達,教師短時間內難以消化所有教學要點要求,從而影響學生全面理解課程內容。同時,在互聯網時代,學生掌握最新前沿資訊的速度往往超過紙媒,固定時間印發的“形勢與政策”課教材在內容上有時會出現滯后或過時的弊端,導致教學要點與教學過程不同步,缺乏信服力。
(2)課程管理制度不夠規范。“形勢與政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長期以來,“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最容易被“雞肋化”處理的公共必修課,長期處于沒有學分、學時短缺、流于形式的困境中。“形勢與政策”課通常采用大班授課方式,由校領導干部和輔導員以大講座的形式,面對全校學生思想動員或形勢報告,課程管理制度不健全,也缺乏教學評估和考核制度,導致課程邊緣化,學生對課程淡漠化,失去學習積極性,課程教書育人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3)優質課程師資嚴重不足。“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對教師政治意識、學識素養、視野格局要求高的時政類課程。然而長久以來,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基本沒有實體教研室作為學術研究和教學組織依托、授課教師也基本為兼職教師。由于缺乏統一的課程共同體,教師沒有課程歸屬感,缺乏教師培訓和考核制度,課程團隊意識和行動不足,加劇課程散沙化趨勢。近年來,承擔“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兼職教師,來自于不同學科背景,思想政治理論素養不強,準確把握教學內容能力有限,往往局限于教材,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缺乏創新,難以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更難以達到育人的教學效果。
(4)大學生提升政治素養意識不足。“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緊跟國內外局勢熱點、第一時間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和實踐成果的課程,對于全方位提升學生政治思想素養、塑造學生格局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高校學生過度關注個人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的提高,在課程重視程度上存在功利主義。一方面,當前我國高校的辦學模式仍以講求實際效益和就業導向為主,缺乏人文素養氛圍的營造。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沉迷于網絡、游弋于虛擬空間、醉心于網絡游戲已經成為年輕人生活常態,占據了專業學習和關注時政的時間和空間,缺少對社會責任、民族擔當的認識。
二、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內涵式發展改革路徑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中最生動、最鮮活的課程之一,要適應新時代對思政課的創新改革要求,發揮其在全方位育人方面的作用。
(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彰顯高校特色優勢。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要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最新成果,不僅要依據教育部發布的教學要點,把握國家高度認可的教學重點難點,也要將實時變化的國內外局勢與最新的時事熱點相結合,彌補教學要點滯后的欠缺。同時更要與高校的行業特色、校園文化等相結合,做到因勢而變。教學內容不要拘泥于教材和教案,要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出發,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所處國際、國內環境,讓“形勢與政策”課成為影響大學生不可替代的核心課程。
(2)建強課程教師隊伍,打造課程師資共同體。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擔任著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職責,要求高校“形勢與政策”的教師由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師擔任。要求領導干部以不同形式進課堂,配齊建強“形勢與政策”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要采取集體備課和考核管理制度,組織教師定期進行培訓,相互聽課取長補短。此外,“形勢與政策”課的教授方式和內容不能閉門造車,要經常組織外出培訓,學習全國教學名師的教學方法,揚長避短,完善自己,不斷提高師資水平。
(3)完善課程管理制度體系,提供課程全方位保障。為保證“形勢與政策”課順利開展,學校需要建立完備的課程管理體系。第一,要明確政治站位,把推進“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改革創新,將“形勢與政策”課列為學校重點工作來推進,確保教學質量。第二,要創新課程管理機制,加強教務、人事、宣傳等各個部門的聯動保障機制。第三,要不斷完善對課程的監督指導,將課程教師培訓、督導和考核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中。
(4)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打通課程全過程學習環節。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所具有的政治性、時代性、思想性、實踐性特征,決定學校必須大力推進課程的創新改革。首先,要充分依托互聯網時代特點,借助網絡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課程建設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其次,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重視過程考核和平時考核,提高平時成績比重,加大對學習效果的監測。再次,優化授課模式,爭取小班授課,推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大力推動適合學校特點的實踐教學環節。最后,利用信息技術,借助各種移動設備,利用“雨課堂”等方式,推進隨時隨地學習活動模式,加強學生隨時關注國家大事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加強師生交流,了解同學們心中所想、所惑,做到師生間的高效互動。
參考文獻:
[1]俞海洛.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意識與優化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39.
[2]王春雨.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2012(6):86-89.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