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晴
摘要:當今社會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迅速,電子交易成為不可或缺的商業活動。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大學畢業生順應互聯網發展這一時代潮流,走上了互聯網自主創業之路。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固然明顯,但面臨的困難也不少。本文對大學生互聯網自主創業的優勢與劣勢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改進建議,以期使大學生創業更加順利。
關鍵詞:創業能力 大學生 互聯網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058-02
一、互聯網就業背景簡介
(一)創業基本概念
“創業”在學術界有不同的解釋,清華大學教授張健、姜彥福和林強指出:“創業是一種在多個領域中自由穿梭的行為方式,在種種學科中都有對其不同的見解,在這些見解中就出現了對創業行為不同的研究?!盵1]杰弗里·A·蒂蒙斯(Jeffry A Timmons)認為:“大學生們的創業是一種結合了理解、創新和發展的行為方式,這種方式是機會驅動、注重發法和與領導相平衡?!盵2]霍德華·H·斯蒂文森(Howard H Stevenson)等指出:“大學生們發展自己的事業是一種自我發展的方式,與其自身所擁有的資源無關,是一種對機會的渴望和尋找?!盵3]目前,學者們對創業的界定范圍越來越廣泛,逐漸與互聯網結合到一起,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創業成為潮流。
(二)社會環境
我國當前正處于互聯網高速發展時期,隨著網絡的普及,手機網絡用戶在近幾年來也發展至8億多。如此巨大的網民規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許多人開始了在互聯網上淘金。
(三)現實壓力
我國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大學應屆畢業生有800余萬人,海外歸來人數也多達數十萬人次,這是多年以來的歷史新高。這些還只是大學以上畢業生的人數,我國每年還有許多高職、中職畢業生進入社會,加上這些,每年的求職大軍蔚為壯觀,崗位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在這種現實壓力面前,創業就成為一種選擇。
(四)政策引導
2014年年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互聯網大會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互聯網創新創業理念。這個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國家對互聯網創業這項新生事物的支持和認可;“互聯網+”作為一股嶄新的經濟熱潮席卷全國,在對新鮮事物接受度較高的大學生中間,更是掀起了熱烈的討論和積極的實踐。為了發展和規范我國日益壯大的互聯網經濟,我國政府陸續發布了政策規范以及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多種惠民政策。在這種種的政策和形勢引導下,一些大學生抓住有利時機利用互聯網開創自己的事業。
二、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優勢
(一)國家重視
黨中央、國務院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有著高度的重視,也促進了創新創業項目的穩定發展。大學生在創業時可以享受到較為優惠的經濟政策,擁有快速辦理各種證件的快速通道,使其在最為艱難的創業初期得以安然度過。
(二)高校鼓勵
中國的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的狀態下,國家的扶持給予了創業者更多更大的平臺。許多高校都建立了有針對性的實踐基地。校內實踐基地的建立,一是方便了學生的創業,使學生們減少了在路途上奔波的時間,有更多精力投入創業中;二是這是一個創業者聚集的平臺,大家可以在一起討論創業中的心路歷程,同進步齊發展,做到互幫互助,互相勉勵。
(三)互聯網發展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市場的信息流通變得更加便捷,通過互聯網的反饋,我們可以了解自身產品和服務的不足,并通過這些反饋,將產品、服務加以改進。同時通過互聯網信息的傳遞,了解同類競爭產品的報價以及產品的吸引力,對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創業者對產品產品定位、是否能夠打開市場就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創業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國家的政策導向、互聯網經濟未來發展趨勢,并且招攬志同道合的合伙人。
(四)大學生適應能力強
大學生是這個時代發展的新生力量,由他們組成的運營團隊,年輕、充滿面對未知挑戰的勇氣,有著比常人更快的適應能力,對新鮮事物的理解能力更強,文化素養也較高。
(五)機會成本低
對大學生來說,創業成本的高低決定了創業的難易程度。大學生創業中的機會成本是指大學生們對創業中的機會進行分析,通過對各種數據和有效文件的分析,選擇最優的創業項目和創業方案。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國家、地方、學校三方面都給予高度重視,其機會成本相對于其他社會上的創業者要低。
(六)創業氛圍濃厚
大學生們作為社會發展的帶動者,了解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求,思想與社會發展連接性密切,有利于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激發創業興趣,增加創業動力。
(七)創業資金成本低
互聯網創業成本風險較其他創業方式而言要低。與動輒幾十甚至上百萬上千萬的實體創業來講,互聯網創業的成本要少得多,并且經營成本壓力也相對小些。這意味著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失敗時所受到的損失會少些,不會進退兩難,也有更多從頭再來的機會。
(八)創業環境寬松
創業的環境十分寬松,并不會受限于地理等外部因素,只要符合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只要抓到商機和有創意,都可以去實施,大學生創業以及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三、大學生創業的劣勢
(一)缺乏經驗
創業成員多為全日制的在校大學生,自身經驗不足,還有較多課程需要修讀,所以分配給創業項目的時間較少。大學生在開始創業時往往只有理論經驗和課堂知識,實踐經驗十分缺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創業大學生作出合理的、最優的決策。往往大學生在進行創業時就會發現,自己掌握的知識無法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
(二)規模效益低
創業初期的經營規模較小,相對于其他商家來說沒有可觀的規模效益,雖然會有其他方面的支持,資金方面還是會相對緊張,日后發展艱難。在優勢中我們提到互聯網創業資金成本小而具有的靈活性,但是這種靈活性也帶來了實力不夠雄厚的弊端,往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導致錯失良機。
(三)市場復雜,競爭激烈
大學生創業很難拓展全新的業務,一般都是在已有的商業基礎上結合自身獨特的創意,開發一個項目。然而,這樣的項目由于往往具有復制性,一旦被其他成熟的商家開發,面對勁敵,由于大學生創業者沒有固定客源、創業體系不成熟等問題的存在,發展艱難緩慢甚至被取代是不可避免的。
(四)有關政策落實不到位以及整體社會信用環境有待提高
在我國雖然有許多保護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和舉措,但是很多時候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實,大學生創業團體實際上并不能享受到其帶來的便利和優惠。
另外,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偏聽偏信,被騙子蒙騙遭受挫折甚至導致創業失敗。從這方面來說,還需創建更為優良的社會信用環境,以利于大學生創業。
四、改進方式
(一)培養創業意識,整合與利用資源,創建良好實踐平臺
社會在不斷發展,教育條件不斷完善,國家給予各大高校的教學資源也越來越多,高校紛紛建立起了創業基地。[5]采用這種大規模實踐模擬的方式,可以提升在校大學生對于創業的認知,同時提高大學生整體的創業素質,吸引優秀的項目和成員入駐高校的創業基地,增加大學生的創業體驗。
(二)樹立品牌意識
創業者們要有樹立品牌的意識,確定公司的發展目標,保證產品質量,合理定價,只有這樣才能在創業初期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以樹立良好的口碑,為公司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公司各個成員之間要勤于溝通,集思廣益,畢竟大學生群體對時代潮流感知相對敏銳,他們的奇思妙想很可能引導時代的發展,集思廣益有利于公司規劃發展藍圖。
(三)放寬貸款政策
自籌基金是大多數創業者的選擇。國家對大學生創業也提供了政策性貸款。創業的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創業項目的需要,申請國家政策性貸款,以緩解資金壓力。
(四)政府加快策略調整
政府方面,加快調整政策,理順地方的辦公流程,對大學生創業給予高度理解和重視,有關部門應積極制定相關規章政策,為創業大學生保駕護航。
(五)建立健全信用監察體系
加強社會道德教育以及建立健全的信用監察體系。誠信是良好的交往的關鍵環節,應該在全社會樹立誠信典范。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監察體系,使不守信義的人不能隨意進行商業活動,盡量減少商業欺詐行為的發生。大學生創業者對社會和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五、結語
當今社會,大學生創業雖然還存在不利因素,但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創業平臺,國家有關政策的完善增加了他們的信心與動力,自身的高學歷、思維的高活躍度和成員之間的密切配合是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在創業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都是他們成長的墊腳石,助其成功。
參考文獻:
[1]張健,姜彥福,林強.創業理論與發展動態[J].動態經濟學,2003(5).
[2]Jeffry A Timmons.New Venture Creation[M].Irwin McGram-hill,1999.
[3]霍華德·H·斯蒂文森.企業風險與企業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
[4]楊宗仁.我國高校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教育對策[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4(5).
[5]徐健,吳如林.以實習基地為載體構建創業教育實踐體系[J].教職通訊,2000(8).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