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要:如何將“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之中,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的視域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予以分析,試圖探索適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的對策。
關鍵詞:三全育人 新時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136-02
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作為“三全育人”理念的直接執行者,必須將“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之中。這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更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一、“三全育人”視域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定位較為模糊。隨著歷史方位的轉變,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應當相應地予以轉變。從目前的狀況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定位并不是非常明確,一些高校依然停留在以往的育人體系內,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傳統育人理念的影響仍然有所存在。主要表現為: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的設定上,高校以教育部頒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為指導,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一些高校往往只是單純地執行這些方案,而忽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狀況和大學生的個性需要,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工作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體系認識上,一些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變化缺乏應有的理性認知。因此,難以把握大學生思想品德的發生發展趨勢和個性化特質,必然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佳的結果。高校就要結合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律,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體系予以清晰的把握,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規劃有待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國家、高校、社會共同努力方可完成,也就是說,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規劃進行提升。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規劃并不是十分合理、科學,并沒有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和全員之中,出現了重知識輕德育、重科研輕教學等現象,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性發展。
(3)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專業能力不強。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同樣存在專業能力不強的問題。一些思政課教師并不是科班出身,對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缺乏準確的認識,課堂教學只是照本宣科的灌輸,學術創新和理論貢獻幾乎沒有。一些思政課教師對于現代教學理念有一定的偏見甚至是排斥,不愿意接受、學習新事物,對現代教育事業沒有持較為客觀的認知。同時,一些思想政教師之間溝通不足,不能有效地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個性發展狀況,課程的針對性就相對比較缺乏。重視理論灌輸,忽視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和意義世界的建構,似乎也是當前一部分思政課教師存在的問題,出現了課程教學內容、形式比較單一,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教學效果不明顯的現象。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解析
(1)三全育人理念沒有得以普遍認同。我國教育部多次頒布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與法規,以制度化的形式對三全育人的重要性予以強調。但是,從高校踐行的實際情況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之所以定位較為模糊,三全育人理念并沒有得以有效踐行,歸根結底這是人們對三全育人理念的認同度不高造成的。當前,一部分高校仍然更加注重傳統課堂育人,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限定在具體的課堂框架之中,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開辟和運行,即實踐課堂的推進。而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愛護,也不十分支持實踐課堂活動,社會團體、企業等參與高校三全育人活動的積極性有待增強。
(2)依然重知識科研輕德育、重科研輕教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三全育人”理念,之所以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規劃不夠科學的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高校依然重知識輕德育、重科研輕教學。因此,高校需要各方努力以形成重視人才培養的校園氛圍。然而,盡管國家和有關社會團體、企業為高校德育建設、教學改進工作提供了各種支持,由于相關管理體系沒有建立起來,難以保證現狀的真正改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規劃就只能停留在文件上。這就需要從建立健全德育建設和推進教學改進工作的管理機制上入手,給予思政課教師更多的學術權,保障有較為充足的精力進行培訓。
(3)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管理體系建立的不完善。在2005年提出的“05方案”中國家明確提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要求提升思想政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高校青年思政課教師是新時代思想政教師隊伍中最具活力和創新意識的組成人員,應該說,“重視和加強高校青年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非常重要的。”[2]一個思政課教師必須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05方案”實施以來,我國各大高校對思政課教師開展了多次培訓。但是,各大高校普遍存在一個現象:慣性地忽視了思政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沒有針對性地對思政課教師進行培訓,多是宣傳式的教育;第二,沒有跟蹤教育,對于思政課教師缺乏科學的考核體系。
三、“三全育人”視域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探析
(1)強化“三全育人”的目標體系。高校要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給出明確的定位。第一,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要樹立教書育人的新目標,增強思政課教師的職業修養,發揮思政課教師的主導作用。第二,高校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樹立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理念,研究和總結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特點,大學生思想品德發生發展的規律變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變等內容。第三,國家、高校、社會需要形成合力,在“育人”方面多下工夫,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素質培育統一起來,建立師德獎勵和評價機制,推進教學相長的和諧互動。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體系的頂層設計。為推進新時代“三全育人”理念的積極落實,高校相關人員和部門要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體系的頂層設計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主體:導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出臺相應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與學生管理的重要內容來抓,優化頂層設計的每個環節,真正做到服務學生,激發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3)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專業水平。為實現新時代“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必須通過‘三全育人的方式,才是合乎育人之事理的。”[3]高校要加強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能力,努力形成新時代高校育人新格局。高校可以開設相關的思想政治理論培訓課堂,增強思政課教師理論素養;可以運用各種網絡平臺,將新的教育理念傳達給思政課教師;可以進一步強化導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的職責,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三全育人”活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6.
[2]張曉彬.淺談高校青年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5(6):119.
[3]王習勝.“三全育人”合理性的邏輯詮釋[J].思想理論教育,2019(3):55-56.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