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煒
摘要:“一帶一路”背景下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有利于擴大文化交流,沿線各國共享文明成果;有利于加深沿線國家人民的理解和溝通,奠定群眾基礎;有利于發揮中華文化品牌效應,促進我國各項產業發展;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擴展合作空間。要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汲取各方文化交流主體的力量等路徑彰顯文化自信。
關鍵詞:“一帶一路” 文化自信 時代價值 路徑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245-02
“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提供了多邊合作的倡議契機,是我國開展對外開放的升級版,更是我國發展成為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途徑。它將通過區域合作平臺與沿線國家建立經濟合作關系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互相包容的命運共同體。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在社會經濟飛速進步的同時更要樹立文化自信,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才能與沿線國家建立經久不衰的合作關系。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
(1)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推動沿線各國共享文明成果。“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實搭起中國與沿線國家文化交流的橋梁,使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活力,正是我國堅定文化自信的體現。只有加強文化上的交流與互動,才能促進國家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以求同存異的原則面對不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差異,才能消除疑慮和誤解,使沿線各國共同分享文明發展成果。截至2018年5月,中國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聯合開展的科研項目由2013年的13個增加到25個。合作領域涉及農業、能源、交通、生態環境、海洋等多個領域。目前“一帶一路”旅游成為世界旅游的新增長點,中國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雙向旅游交流超過6000萬人次。我國和29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實現了公民免簽或者落地簽,范圍擴展到西亞。五年多來,通過舉辦文物展覽、傳統文化節目,電影、文學、新聞出版等多項活動,各國間增強相互了解,共同發展,形成“一帶一路”沿線文化交流全覆蓋。中國在與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展現文化自信,更有利于讓不同民族文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發展,讓世界以包容的心態共享文明發展成果。
(2)有利于加深沿線國家人民的理解和溝通,奠定“一帶一路”的群眾基礎。只有各國民眾能夠相互理解和尊重,用開放的心態對待文明之間的差異,促進交流和融合,才能為合作鑄就堅固的基礎,使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牢固。中國用實際行動推動著沿線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其中中國扶貧基金會是主要力量,其主導的非洲水窖項目和國家愛心包裹項目以及非洲微笑兒童供餐項目和緬甸獎助學金項目等都助推了“一帶一路”的發展。自從第一屆國際高峰論壇開展以來,中國加大了對沿線貧困國家的支持力度,頒布一系列的扶貧計劃讓當地百姓得到實惠,加深了國家間的友誼。而通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展示不同時期中華文化的魅力,加強與相關國家的交流與溝通,消除政治文化上的隔閡,促進民心相通,使“一帶一路”倡議能順利推行并實施。
(3)有利于發揮中華文化品牌效應,促進我國各項產業發展。“一帶一路”建設覆蓋地域廣、人口多,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涉及各行各業,從而推動我國各項產業的發展。首先,有利于實體產業的發展。中國廣核集團是我國最大的核電企業,其下屬的清潔能源企業具備很強的國際影響力,廣核集團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很大貢獻,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領域有核電和新能源應用等,也是我國落實“走出去”倡議的重要表現,不僅為我國產業發展開拓了國際市場,也為沿線國家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廣核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清潔能源和環保產業建設,造福相關國家和人民。其次,在網絡電商等虛擬產業和產品設計上也可以通過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比如戲曲、書法、剪紙、古建筑等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等,使我國的文化發揮品牌效應,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進步。
(4)有利于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擴展合作空間。中國只有構建自己完善的話語體系,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樣才能使國外民眾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國,展現我國的大國擔當,為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的發展也會為沿途各國提供更多的服務與公共產品,比如文化領域的產品,中國要主動舉辦獨具特色又具有吸引力的高等學校之間的交流活動,加強與沿線國家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以及在文物古跡保護、修復、展覽等方面的互動與借鑒,使得各國共享我國文明發展成果,搭乘我國發展的快車。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
(1)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化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含義深遠,在傳播的同時要保留其最初的精神內涵。面向全球消費者的文化產品是我國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政府要同沿線國家共同舉辦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比如大型的文物展覽,歌唱舞蹈比賽,影視劇展播,民俗活動交流等,不僅能增進友誼,而且在實實在在的互動中帶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展示了我國的大國形象。
(2)創新文化傳播方式,營造文化自信的輿論氛圍。首先,要打破單向的傳播方式,通過具體的項目和活動實現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打造我國獨具特色的“一帶一路”文化品牌。比如,拍攝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宣傳片,與沿線國家合作,共同制作以文化交融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打造一批符合沿線國家消費者現實需要的文化周邊產品,可以在制作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與戲曲、書法、剪紙、民族舞蹈、皮影等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相結合,創作出符合不同國家思想文化、風俗習慣的文化作品,找到我國文化與其他沿線國家文化的平衡點與契合點,要用沿線國家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國聲音,并積極宣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3)汲取各方力量,創建文化自信的合力機制。國家層面,政府高層要加強對話,制定有利于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政策措施,要與國內不同地區的文化資源通過交流和援助等方式促進國家間文化相互理解與認同;要根據“一帶一路”的功能布局,形成多層次的文化合作發展格局;要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加快供給性結構改革,給沿線國家提供多層次的文化產品。
社會層面,發揮社會組織和文化企業的創造性。相關文化企業要變革思維方式,主動提升自身文化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并積極主動融入中國文化的元素,發揮中國文化的品牌效應,為沿線各國奉上彰顯中國文化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各類社會公益組織也要積極發揮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加強協調配合,可以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幫助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個人層面,國家、社會和學校要重視教育,從各個層面提升國民素質,增強國民的責任感和文化認同感。國民自身也應該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及時關注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方面的政策,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參與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活動。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一帶一路”的建設實施,我國的出境人員定會不斷增加,這些出境人員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傳播中華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何其芳,李國青.“一帶一路”下提升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力的路徑[J].北方經貿,2018(10):22-24.
[2]劉洋,熊磊.“一帶一路”背景下堅定文化自信的現實意義與途徑[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32(8):112-118.
[3]萬秀麗,申靈敏.文化自信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價值及彰顯途徑探析[J].實事求是,2018(3):100-105.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