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圍繞公司治理、技術創新與中國醫藥企業成長三者間的動態關系進行研究,提出公司治理通過控制權分配機制、科學決策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分別影響企業成長,同時對醫藥企業技術創新戰略、投入產出效率和保障等方面產生影響,以此推動技術創新促進企業成長。同時建立了公司治理、技術創新與中國醫藥企業成長之間的動態影響關系模型,總結出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均是促進中國醫藥企業成長的內生性因素。
關鍵詞:公司治理;技術創新;中國醫藥企業;動態關系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02
綜觀國際性制藥企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在嚴峻的國際醫藥市場競爭環境中,專利保護期內的創新藥上市能為企業帶來的巨大利潤,這也使得醫藥企業的成長呈現出對產品創新的高度依賴。與此同時,新藥研發具有高成本、高損耗率以及巨大不確定性等特征,也為醫藥企業的成長帶來了科學技術上、管理上以及商業價值實現等各方面的巨大挑戰。
科斯(1937)認為企業是一個由勞動力和資本構成的與市場作用相協調的組織,而公司治理對企業資源和個體投資決策具有重要影響,是影響企業創新的關鍵所在。公司治理的本質是為公司內部參與者,如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等進行權責劃分,同時創造一套處理公司事務的規則和程序,從而實現對公司的管控。根據科斯的理論,可以看出醫藥技術創新與公司治理結構緊密相關。醫藥企業明顯不同于其他工業企業,不僅藥品市場購銷模式以及支付模式與大多數產業存在差異,同時醫藥技術創新顯現出顯著不同的階段性特征,對資源需求、企業戰略決策、戰略執行能力的依賴與其他產業相比也呈現出巨大差異,這也導致醫藥企業公司治理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也勢必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治理機制主導的永續性技術創新是全球制藥企業成功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探索企業內生發展的商業邏輯,研究公司治理、技術創新與醫藥企業成長三者之間的動態影響關系,是構建中國醫藥企業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的積極嘗試?;诖?,本文將結合醫藥行業的特征,從控制權分配機制、科學決策機制、激勵約束機制三個角度來分析公司治理對企業成長和技術創新,以及技術創新與企業成長之間的相互影響路徑。
1?公司治理對中國醫藥企業成長的影響機制研究
1.1?控制權分配機制的影響機制
1.1.1?股權結構與企業成長的關系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包括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公司前五位和前十位大股東持股比例等,主要通過控制公司的所有權結構,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行為和績效,而擁有穩定持續的經營績效是企業保持快速成長的必要條件。
張姌(2018)在《中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中分析了醫藥類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中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結果表明,第一、前五和前十大股東持有股比例與公司績效都呈倒U字關系,存在最大值。相比其他行業,醫藥企業,特別是生物醫藥類企業股權激勵水平處于領先水平,激勵水平高有助于績效的提高,也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成長。
1.1.2?內部人控制與企業成長的關系
根據現代企業理論的觀點,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是控股股東行為決定因素的重點。大股東控制會產生兩種顯著的效應,“激勵效應”和“塹壕效應”。激勵效應的產生是因為大宗股權所帶來的決策權利與財富效應的搭配能夠導致卓越的管理和監督,從而使大股東能分享到更多的公司收益。當然,大股東控制也存在明顯的代理成本,主要體現在大股東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和掠奪,從而獲得控制權私有權益,也被稱為“塹壕效應”。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企業初創期需要更為集權和統一的領導來保證企業快速在市場中立足,現階段的中國醫藥企業也是如此。與國外發展快速的醫藥產業相比,我國當前醫藥企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創新能力不足等現象使得醫藥產業增長仍呈現出粗放式增長的態勢,因此中國醫藥企業在此發展背景下更需要較高的決策和執行效率來推動企業成長。
1.1.3?利益相關者參與與企業成長的關系
利益相關者一般可以定義為能影響企業活動或被企業活動所影響的組織,包括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醫藥企業內部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員工、供應商等都為企業發展投入了“專用性資產”,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因此企業的成長同時也要兼顧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學者們研究發現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公司治理,將有助于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強,增強企業成長與發展潛力。
醫藥外部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醫藥消費者、相關政府監管機構、行業協會等。隨著醫藥企業面對著越來越復雜的外部環境,外部利益相關者成為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醫藥企業來說,醫藥消費者是影響其營業額的直接因素,是企業利潤直接來源;醫藥產業受宏觀政策影響大,因此相關政府監管機構的醫藥產業政策制定對于企業經營發展乃至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2?科學決策機制的影響機制
1.2.1?董事會對科學決策的主導性影響
公司的技術創新實際上是一個關于資源如何長期配置的戰略決策過程,因此董事會對于創新戰略的制定以及創新資源的分配將顯著影響技術創新的成果。在我國醫藥企業中,董事會正是通過制定適應企業發展條件的創新戰略來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提升的。以恒瑞制藥為例,根據該公司2017年報顯示,公司先后承擔了29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項目、23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項目及數十項省級科技項目,申請了500余項發明專利,包括194項國際專利申請,創新藥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已獲批上市。報告期內,有17個創新藥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在創新藥開發上,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創新藥申請臨床,每2-3年都有創新藥上市的良性發展態勢。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在國內位列前茅,研發團隊實力明顯。上述成果正是由于其董事會始終堅持把創新藥放在第一位的科學決策,使得恒瑞公司一躍成為中國上市醫藥企業中市值最高的企業。
1.2.2?董事會的科學決策和戰略制定與企業成長關系
通常董事會由不同風格的董事成員組成,各自背景和經歷的不同使得董事之間難免會發生沖突,影響董事會間的協作。因此為了衡量董事會決策效率與決策科學性的高低,學者們普遍運用董事會規模、董事會會議次數等指標來衡量。
部分學者認為董事會規模的擴張可能也意味著吸納更多具有不同背景和經歷的成員,能夠為技術創新決策提供各種專業的知識,有利于董事會擴大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戰略決策質量,Zahra et al.(2000)研究發現董事會規模適中(最優11人)將有利于企業創新,加速企業成長。一定程度上增加董事會會議次數將有利于加深董事之間默契,使得獨立董事的職能得以充分發揮,以此實現信息和資源的獲取,提升公司學習效率,促進做出戰略決策。過多的董事會會議可能表明出董事會效率的低下,隨著董事會次數的增加,董事之間難以達成共識,不利于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也間接阻礙了企業快速成長。
1.3?激勵約束機制與企業成長的影響機制
激勵機制是關于所有者和經營者如何分享企業剩余收益的一個契約,而約束機制則是對董事會、經理層的監督和權力制衡機制,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將有利于克服道德風險,平衡委托雙方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工作積極性,克服其短期盈利行為,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激勵約束機制的設計,一方面通過薪酬激勵、長期股權激勵等手段幫助委托人和代理人形成共同的利益目標,促進代理人提高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則通過讓經營者承擔一部分風險的同時能夠分享企業的剩余成果,從而避免代理人因為創新的高風險而更傾向于選擇風險規避的保守戰略。從醫藥企業來看,當選擇較為保守的戰略,例如降低創新藥投入,在如今“帶量采購”等醫藥政策大力提倡鼓勵創新藥研制的大環境,加大創新藥研發是醫藥企業未來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醫藥企業戰略過于保守可能會導致企業成長速度過緩。
2?技術創新對中國醫藥企業成長的影響機制研究
從新藥技術創新到實現企業成長,需要經過以下兩個階段:首先是解決創新動力、加大創新投入;其次要提高技術創新效率,具體包括兩個階段:一是解決創新投入與產出效率的問題;二是要解決產出成果實現商業價值轉化的問題;以上三個環節缺一不可。總的來說,對于潛在進入廠商和在位廠商而言,一旦競爭對手創新后,不創新的成本將相對上升,二者都更愿意為創新付出努力。
新藥技術創新效率是指新藥投入轉化為新藥產出,進而實現新藥商業化價值創造的效率。它由第一階段的技術創新產出效率和第二階段的技術創新價值創造效率共同組成,其中技術創新產出效率是指創新系統主體將創新投入(如創意、資本、努力等)轉化為產出(如技術難題的破解、新分子實體或是新產品的產出)的能力;而技術創新價值創造效率是指創新系統主體高效地將創新產出轉化為期望獲得的高價值收入的能力。
根據成功醫藥企業的實踐,本文歸納出提升兩階段效率的主要路徑與機制,如表1、表2所示。
綜上所述,由于技術創新對于企業成長的顯著促進作用,企業擁有絕對的動力開展技術創新,并嘗試從提高技術創新效率的途徑來最大化技術創新對企業成長的影響。
3?公司治理對醫藥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機制
3.1?控制權分配機制與技術創新保障關系
3.1.1?股權結構與技術創新關系
根據中國經濟學家張維迎的理論,創新需要投資者和企業家對未來有一個穩定的預期。債權的本質是短期套利,而創新,特別是醫藥企業技術創新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和長周期的特征,這也決定了技術創新所需要的投資來自于股權而不是來自于債權。
當上市醫藥企業股權過于集中時,大股東的獨斷專行以及可能的“隧道行為”將不利于各類創新活動的開展。若股東之間形成有益的制衡關系時,獨斷專行和“隧道行為”將得到一定的改善,使得股東們目標一致,共同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推動創新戰略的制定和有效執行。
當上市醫藥企業股東權利過于分散時,股東難以對管理層的短期行為和決策形成有效的監督,股東間的搭便車行為也將削弱大股東支持創新活動的動力,阻礙需要長期持續投入的創新活動的開展,此外股權分散也使得股份轉讓和整體并購的可能性增加,使得企業創新活動缺乏長期穩定的股東作為保障。但也有研究發現,正是由于持股比例比較低的控股股東面臨被并購的威脅更大,其通過技術創新的行為提升股價的動力更強,反而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推動作用。
3.1.2?內部人控制與技術創新關系
內部人控制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董事長與CEO兩職合一的情況,兩職合一能夠增強經理層的權利,有助于股東會、董事會以及高級管理層間的信息溝通,提高創新管理效率,及時作出創新成果轉化決策,例如轉讓專利技術、臨床批件或生產批件授權等。
3.1.3?利益相關者參與與技術創新關系
企業內部員工是企業內部利益相關者的組成部分,支持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學者普遍認為,股東投資的實物資產不是創新所必須的唯一資產,企業特有的人力資產也同樣重要。對于促進企業創新來說,企業人力資本甚至超出了物力資本的重要性。對于制藥企業而言,研發創新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內部研發人員數量以及人員資質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決定企業研發實力的關鍵因素。
3.2?科學決策機制與技術創新戰略關系
醫藥公司主營業務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而愈加復雜,此時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如國家宏觀醫藥政策、市場同類品種競爭以及醫藥創新技術等變化也更為頻繁,受股東管理能力、精力等因素的限制,企業經營管理只能由更專業的經營管理人員來負責,這就是代理理論所提出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為了有效監督管理層的行為,保證股東利益和公司的科學決策,董事會應運而生。董事會是企業戰略決策的主要來源,董事會專業化程度與合作的高效性也同時決定了企業戰略決策的選擇能力。
3.3?激勵約束機制與技術創新效率關系
技術創新效率的提高與掌握企業資源分配和戰略執行的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息息相關,技術創新效率的根據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企業通過設置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來保證創新效率的最大化。
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重要戰略之一,尤其對于醫藥企業來說,創新研發、臨床試驗、注冊審批和上市銷售過程中都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對于具有風險規避傾向的董事會,如果缺乏激勵約束機制,沒有一定的承擔風險的能力,則更傾向于選擇風險規避的保守戰略,這可能導致技術創新效率大幅度降低。
4?結論與建立
基于上述理論研究,本文建立公司治理、技術創新與中國醫藥企業成長之間的動態影響關系模型,即公司治理、技術創新與中國醫藥企業成長三者間互相作用機制,具體如圖1所示。
本文認為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均是促進中國醫藥企業成長的內生性因素,同時公司治理對技術創新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三者之間存在層層遞進的關系。公司治理通過不同的機制,一方面直接作用于企業成長;另一方面則作用于技術創新,進而再促進企業的成長。
公司治理通過控制權分配機制保證企業內部控制權的穩定以及對企業發展的長期支持,公司治理中的控制權分配機制分別通過股權結構、內部人控制和利益相關者參與為技術創新提供保障、保證技術創新持續開展的動力以及為技術創新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支持;公司治理中的科學決策機制為技術創新選擇最優的戰略和實施路徑,通過科學決策機制可以來幫助企業把握成長方向與制定成長戰略,降低企業發展風險,選擇最優的成長路徑;公司治理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可以調動經營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行為,進一步促進技術創新產出效率與價值創造效率的提高,從而保障企業技術創新的成功。
基于上述研究,作者認為中國醫藥企業應當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適應外部宏觀醫藥產業發展趨勢,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公司治理控制權分配機制、科學決策機制以及激勵與約束機制,為醫藥技術創新提供戰略實施條件,以此來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全方面促進企業良好成長。
參考文獻
[1]?陸偉,吳曉明.公司治理對醫藥企業創新價值創造率的影響機制與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7,36(09):121-129.
[2] 張姌.中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8,(02):160-162+165.
[3] DYCK A,ZINGALES L.Control Premium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4,16(2-3):51-72.
[4] 劉亞琳,馮國忠.醫藥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06):17-18.
[5] 樊利軍,段海艷.連鎖董事、公司治理與企業技術創新研究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5):88-91.
[6] Porta R L,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et al.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J].Nber Working Papers,2002,57(3):1147-1170.
[7] 岳世忠.現代公司治理下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完善[J].蘭州學刊,2014,(10):173-177.
[8] BURKART M,GROMB D,PANUNZI F.Large Shareholders,Monitoring,and the Value of the Fir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3):693-728.
[9] 劉麗.中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董事會特征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0.
[10]張文隆,余耀東,周建.董事會專業能力與成長型戰略決策關系研究——基于中國臺灣面板企業的經驗證據[J].現代管理科學,2012,(5):12-14.
[11]NARAYANAN M P.Managerial Incentives for Short-Term Results: A Reply[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7,40(4):1469-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