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影霞
摘 要: 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課程為例,探討了高職院校該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條件,主要包括仿真的校內實訓場所、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緊密結合本課程內容而開發的校企合作基地等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條件輔助,課程的教學效果明顯。
關鍵詞: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80
1 引言
物流運輸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也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并重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處于物流人才職業能力培養中的主干位置。
盡管《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課程在不同的高職院校有不同的名稱,如《物流運輸管理》《物流運輸實務》、《物流運輸與配送管理》、《運輸作業管理與實務》等,但由于運輸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課程,特別強調實踐性和操作性。而當前在運輸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過于理論、教學方法單一等方面的問題,無法滿足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課程為例,介紹和探討了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條件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旨在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2 校內實踐教學條件
2.1 具有真實性和模擬、仿真條件的校內實訓場所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具有模擬和仿真條件的校內實訓室,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實驗,為《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課程實訓操作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提供有效途徑。校內實訓室包括:物流綜合實訓室、ERP實訓室、企業全面經營模擬沙盤實訓室、跨專業仿真實訓室。實訓室教學儀器設備先進,具有真實職業氛圍,能夠滿足教學需要,并且在多年的運行中形成了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先進,運行狀態良好。
校內實訓場所功能表如表1所示。
在《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這門課程的教學設計中,整個圍繞做學教一體化工作過程進行開展,不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教學內容都融入了大量的“就業導向”、“崗位能力”的元素。講解理論知識點所需的支撐性案例和實踐教學使用的案例、情景劇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本課程教學團隊成員本身的運輸行業知識和企業兼職教師貨運管理實踐;二是本課程教學團隊成員對他人實際貨運經驗的提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與典型性。實踐部分有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校內實訓是虛擬的仿真管理環境,本課程已有配套教學實訓軟件《室內運輸監控與定位系統&全自動化監控與配載系統》,如圖1所示。
2.2 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加強實境教學
物流管理專業目前與廣東省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河源市分公司構建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河源郵政物流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該基地由河源市郵政物流公司相關人員負責業務指導、學校負責監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進行技能訓練方面的指導,學生自主經營,主要涉及收貨、分揀、派送、客戶服務等業務環節,可鍛煉學生物流速遞業務技能和綜合經營能力。
3 赴校企合作單位進行本門課程的實訓和真人頂崗學習
為了保證《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聘請行業企業專家8名(具體見表2),建立了以行業-企業-學校三方聯動,深入融合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全面參與到物流管理專業《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并提供技術和信息支持。
此外,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充分發揮本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利用行業和企業的社會資源,與7家物流企業就建立實踐教學基地達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能完全滿足學生本課程實訓和真人頂崗實習的需要。
長期以來,課程組成員和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單位就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充分利用行業和企業的社會資源,力圖設計出最符合本門課程的實訓內容,以滿足該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具體見表3所示。
4 結語
本文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物流運輸技術與實務》課程為例,探討了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條件,包括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和校外實踐條件兩部分。校內實踐條件主要是指具有真實性的仿真校內實訓場所及本門課程的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校外實踐條件是指赴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實訓和真人頂崗學習。并且專門成立了關于本課程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有利于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開展和組織。以上措施均有效保障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目前教學評價較好。
參考文獻
[1] 向中坤.教育轉型視角下電子信息類專業“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資訊,2018,(5).
[2]姜慶.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某高職院校為例[J].商業經濟,2016,(4).
[3]李囡囡.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藥物分析與檢驗技術》課程為例[J].安徽農學商報,2017,(10).
[4]蔡中換,黃文輝.《連鎖門店營運管理實務》工學結合課程開發與設計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