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轉珍 周曉春
摘 要:隨著數字時代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對新媒體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心理意識、思維方式、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完善時期,把握機遇,創新思政課模式,對大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新媒體是把雙刃劍,給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教育強則國強,教育興則國興。”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方式,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對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6-0173-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學生對新媒體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新媒體作為一種工具,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社交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新媒體具有兩面性,對大學生而言,新媒體能否被大學生很好地利用,讓其更好地發揮功能,成為教育工作者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從這兩個方面出發,分析了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處的環境,從而找出了在此背景下相應的策略,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出有價值的參考。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教育改革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第一,新媒體創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環境。新環境是相對于傳統教育環境而言的,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傳授途徑由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為多樣化教學;信息獲取由以前的書本和教師來源轉變為獲取信息途徑多元化。在新媒體載體下,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實現信息的互動與交流,合理地利用新媒體,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
第二,新媒體的虛擬性和隱匿性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以及社交方式,打破了人們陳舊的觀念。在新媒體環境下,同學們可以通過微信、QQ、微博等方式與老師實現互動,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為學生傳授解惑,同時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為培養合格的時代新人發揮作用。
第三,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眾所周知,新媒體信息量大,傳播內容不受時空限制,傳播速度及內容更新也非常快。教師可以在網上快速地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就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信息獲取平臺,不斷豐富教育資源。
(二)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第一,新媒體沖擊了大學生的價值觀。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影響,“新媒體的虛擬性和隱匿性,還極易引發大學生產生心理危機、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導致各種失范行為的產生,不利于其成長成才”[2]。而新媒體不受時空限制、監督不到位、無中心化以及容納的信息量大,使得大學生在獲取信息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負面信息摻雜其中,而大學生又未完全成熟,對信息的識別能力不強,就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負面的影響。
第二,新媒體削弱了大學生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新媒體改變了人們傳統的認知,在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外界發生的一切。因此,很多大學生不愿外出,只愿沉浸在虛擬的世界里,打游戲、交朋友,他們大多活在自己所設想的虛擬世界里,大學生外出活動的積極性被嚴重削弱了。
第三,新媒體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而現在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課堂模式的傳統地位已發生變化,現在的遠程教學、多媒體教學已越來越普遍。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不能適應當代學生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強則國家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的理念是不能拋棄的,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利用新媒體為其服務。
首先,不斷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與網絡法制教育。網絡是一個完全自由開放的環境,具有多元化、無中心化以及信息海量化等特點,對大學生利用新媒體提出了新的要求。現階段,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面對海量信息,大學生有時會迷失自己,網絡是一個自由開放的虛擬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個人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自由地傳播與發表言論,一些不好的言論或內容會摻雜其中,將影響大學生的“三觀”以及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就目前而言,雖然有網絡監管部門在努力維護網絡安全,但仍存在監管不到位的地方。處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學生,會因網絡而身陷虛擬世界,有時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些大學生在網絡世界里放縱自我,認為網絡是自我的空間,因此任意的、肆無忌憚地發表不良言論,對不確定的信息隨便進行傳播。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對策解決這些問題。第一,要讓大學生樹立網絡法制意識,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網絡修養,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發表言論與傳播信息都應該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能為所欲為,放縱自我,必須有網絡法制觀念與網絡素養。第二,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應該以時代的先進理念為指導,用文明、健康的信息來改善網絡這個大環境,不斷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對上傳的內容,應經過篩選之后才可以上傳到網上;對于低俗的信息,禁止傳到網上。只有切斷這個信息源,同學們才不會被不良信息所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各種正能量的信息才會被大學生所重視,才可以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三,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在新媒體這個大的背景中去偽存真、識別真假,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面對不良信息,大學生要學會抵制,做一個合格的網民。
其次,有效利用新媒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文化活動。當前大學生沉迷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很少與同學朋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基本是“宅男宅女”。然而,校園文化具有獨特的作用,可以不斷提高學生修養,培養大學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可以讓大學生以正確積極的心態來對待當下的社會,為此,開展各種活動對大學生而言是非常有利的。第一,各高校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各種活動,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為載體,可以舉行“一瓣書香”“自然之美”“溫馨之家”等活動,也可以舉行演說,使其更逼真、生動。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活動,可以讓同學們出去郊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情操。第三,利用新媒體舉行各項專題活動,改變傳統的做法,使表達方式貼近學生,其內容更生活,更具有創意。用好的文化充盈網絡,凈化網絡環境,不斷提高學生們的修養,讓學生通過舉行活動的方式,在網絡的世界里不迷失自己,不斷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通過這些方式新媒體的作用就會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會不斷加強。
最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模式。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學方式,傳統單向的、填鴨式的教學已不適合新媒體背景下的教學。在此背景下,教學模式也應該與時俱進,因此,新媒體如何被更好地利用來加強思政教育顯得非常重要。第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教學模式并不是完全被淘汰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新媒體背景下,還是有很大的作用,應該使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模式相結合,借鑒傳統教學的有利方面,不斷使現代教學方式得到完善,在以課堂為主的基礎上,更好地利用新媒體為其做貢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PPT為其服務,不斷提高課堂效率。第二,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有利方面,進行多種方式的教學。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不受時空限制,教師與學生可以超越時空進行交流,教師通過遠程教學、網絡教學來為學生服務,同學們就其觀點、疑惑可以在QQ、微信、微博上與老師互動,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果,也使傳統的教學方式得到完善。第三,在新媒體下,傳統教育者的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網絡中,教育者和學生處于平等地位,應該實現雙向式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學生由受動者變為主動者,學生可以就有關感興趣的話題在網上展開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論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在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之時,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至關重要。本文從新媒體角度出發,分析在此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及機遇,提出相應的對策。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使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8-09-
11].http://www.youth.cn/preview/news.youth.cn/sz/201809/t
20180911_11723475.htm.
[2]姜華.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23-126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EB/OL].[2016-12-08].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
news/2016-12/08/content_39878764.htm.